魏宏: 泱泱大国,有容乃大!

魏宏: 泱泱大国 , 有容乃大!一个方方日记都容不下 , 泱泱大国 , 还能容下什么?!序近期 , 网上好像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群众性的大批判运动 , 口诛、笔伐、甚至武吓一位笔名叫“方方”的人 , 指责她以日记的形式 , 视我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英雄事迹于不顾 , 以灰暗的“笔尖”、阴毒的动机去发泄不满、攻击政府、抹黑中国 。 尤其是 , 指责她把自己的日记送到国外出版 , 给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围剿中国递送“炮弹” , 简直就是中国人民的“叛徒” 。 我没看过所谓的“方方日记” , 截止现在也没有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我本无资格在这件事上说三道四 。 但昨天无意间看到一篇名为《方方系汪精卫的侄孙女》(见附录)的小贴文 , 突然间 , 似有一股冷风袭来 , 透过脊骨 , 令人不寒而栗之感觉 , 即刻意识到这种因观点不同、就查人族谱、以出身罪人的作法 , 已经超出了正常思想观念争执的范围 , 不再单是方方个人的事了 , 而是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表达安全的大问题 。 因而 , 有必要认真予以对待 。 一方方是否为汪精卫的侄孙女?我们不知道 。 浏览网络 , 很可能不是 。 不然 , 早就炒翻天了 。 现退一步 , 就算是 , 那又能怎样呢?它只不过表明方方的爷爷与汪精卫是兄弟罢了 , 到方方这一辈已经是四五代之隔的且为旁系之间的血缘关系了 。 难道汪精卫的政治基因反传给其父亲(方方的曾祖父)、再由方方曾祖父传给其第四代的孙女--方方?记得文革初期曾流行过一个血统论 , 其形象化说法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 老子反动儿混蛋” 。 按此血统论 , 干什么事都要查家庭出身 , 从而给所谓“黑五类”家庭出身的子女拷上了难以挣脱的政治枷锁 , 以致造成不知多少不堪回首的人间悲剧 。 但相对而言 , 那时追查的还主要是直系血缘关系 , 而不是旁系血缘关系 , 且是与父辈、至多祖辈的关系 , 很少见到去追查哪一个人曾祖父的背景 , 更未见四五代之遥的旁系了 。 所以 , 贴文《方方系汪精卫的侄孙女》 , 仅题目就使人不寒而栗 , 因为这种查族谱的套路不仅与文革中荒唐的血统论在手法上同出一辙 , 而且在程度上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 这一点 , 甚至连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身份的鉴定也相形见绌、自愧不如了 , 因为他们也仅仅追查到直系血缘的祖辈 , 而不是更远 。 血统论是荒唐的 。 尽管人的社会行为有其生物学基础 , 甚至人个体之间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也有先天的差异 , 但像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态度这样的政治性问题 , 则是后天环境的产物 , 是无法在人的遗传基因中找到相应载体的 。 另外 , 在后天环境中 , 尽管家庭对一个人政治底色的形成会有重要的影响 , 但学校、单位、朋友圈、特别是各种媒体等社会环境则可能具有更为广泛和实质性的作用 。 特别重要的是 , 人是有主体性的 , 对环境因素的选择、加工和提升 , 才是其政治立场与观念的决定性因素 。 否定了个人主体性的决定性作用 , 也就否定了个人通过努力和奋斗 , 去改变自身和环境的一切必要性 。 因此 , 一个文明社会的起点 , 就是把所有的人都还原为法律上的裸体人 。 即 , 对一个人社会属性、品质和能力的公允判断 , 只能根据其自身的言与行来作出 , 而不是其祖上的血统、家庭的背景、或其他因素 。 如果不是这样 , 而是按照血统、出身来判断 , 那如果用在选人上 , 这个社会就将是一个压抑个性、缺乏活力、止息创造性的落后愚昧的等级社会;而如果用在整人上 , 则这个社会就相应地很可能成为一个是非不分、黑白不问、株连九族、滥杀无辜的野蛮残暴的恐怖社会 。 所以 , 对待血统论的态度 , 就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 而让人震惊的是 , 在新时代的今天 , 贴文《方方系汪精卫的侄孙女》的作者 , 竟也使出了这种招数 。 二关于方方日记的内容 , 本人没看过 , 没办法作出褒与贬之判断 。 但常识告诉我 , 在我们国家一直坚持主流舆论引导、各相关部门不断强化网络监控的政治条件下 , 一个方方日记 , 整整60篇 , 一天一篇连续发在网络上 , 据说读者多达千万级 , 竞没有被完全查封、彻底禁止 , 而让其最后出笼 , 使其成为许多人在那个宅家度日的极其艰难时刻、借以舒缓情绪和慰藉精神的公开作品 , 那就说明 , 按照我国现行的政治、法律和伦理标准 , 她的语言还没有出格 , 她的批评也没有越位 , 至少还没有超出监管部门把握的不可容忍的边界 , 更不可能达到所谓汉奸、叛徒和罪人这样的地步 。 然而 , 当把方方说成是汪精卫侄孙女的时候 , 事情的性质就全变了 , 一切能找到的大帽子都给扣上了 , 一切能捡到的棍子都抡起来了 。 按照贴文《方方系汪精卫的侄孙女》的说法 , 方方已被划为中华民族罪人的后代这一类型 。 于是乎 , 她曾经在体制内的身份就成了改头换面、伪装潜伏的原罪 , 她的灰色笔调就成了对中国的诋毁、对中华民族的侮辱 , 她的日记在国外出版就成了内外勾结、反攻倒算的罪证 , 进而把方方本人认定为体制“叛徒”、文化“汉奸”、洋人“帮凶”、国家“罪人”就难怪了、不足为奇了 。 这样 , 在贴文《方方系汪精卫的侄孙女》一文中 , 我们就看到了在改革开放之前曾似相识的习惯做法 。 同样一个错 , 对家庭出身好的 , 就可能不纠了 , 或者做个检讨就行了;而对家庭出身不好的 , 就可能要挨批、挨斗、甚至被抓、坐牢 。 同样一个罪 , 对出身好的人来讲 , 就可能轻判 , 甚至命案判两三年的也不在少数;而对于出身不好的人来讲 , 就可能重判、甚至于极刑 。 很显然 , 这是传统社会的身份制度在现代社会的一种翻版 , 既与“人人生而平等”的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 , 更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相抵触 。 三在查族谱、以出身定罪的基础上 , 贴文《方方系汪精卫的侄孙女》就开始诅咒式的宣判: 从古至今哪个弑母畜类没被上天灭掉?!地狱之门已经为方方打开!让她心脑梗死太便宜!万箭穿心、横尸街头才是她应有的归宿!看到这样的以“上天”(神)名义发布的类似宗教式的刑事审判性质的判决词 , 不知读者有什么感受?我猜想 , 多数人恐怕都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 这不仅是文革中在“群众专政”名义下 , 采取私刑处决人场面的情景再现;更与当代恐怖主义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血腥场面相共振 。 所以 , 当我们的许多人在谈论国外哪些恐怖主义的令人发指的暴行时 , 看看我们身边所潜藏的、或已经显现出的恐怖主义思想倾向时 , 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笑话别人!明朝冯梦龙云: “冤家宜解不宜结” 。 这句话用在当下 , 不仅私怨应如此 , 公怨也不例外;利益之争如此 , 观念之争更应这样 。 一个良性社会倡导的应当是宽容教育、而不是仇恨教育 。 因为 , 我们任何人都不是上帝 , 都不拥有绝对的真理和正义 , 也就不可能成为真理与正义的化身 。 因此 , 对于思想观念上的差别、矛盾和冲突 , 就只有坚持亦此亦彼的原则 ,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 通过和平理性的对话方式 , 才能求同存异 , 达到和平共处的境界;而不是固执非此即彼的教条 , 打着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的旗帜 , 以围剿、铲除异己为目标 , 甚至以丑化、消灭异己的肉身载体----异己观念的持有者为快乐!在这方面 , 本人多年来持有一种观点 , 那就是 , 有一种罪恶 , 它的名字叫“正义” 。 事实上 , 世界上最邪乎的罪恶 , 给人类带来最大灾难的罪恶 , 差不多都是以“正义”的名义进行的 。 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是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正当性理由的 ,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则是以抗击西方白人主义的霸权、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为正方性依据的 。 所以 , 在社会思潮多元、不同思想观念相互撞击、博弈的今天 , 问题的重点不在“左”与“右” , 而在于“正义”名义下的极端主义 , 在于思想上的暴力 , 特别是在于将思想暴力引申为对人身的暴力 。 因为 , 只有“正义”的名义 , 才能蒙蔽众人的道德视觉 , 唤起众人的非理性响应 , 使他们把罪恶之暴行误当成正义之伟业去进行、去奋斗、去献身 。 其中 , 摆在眼前的“方方日记”事件就是当下生活中的一个典型 。 从本文提笔时(4月13日)的小贴文“方方系汪精卫的侄孙女” , 到本文落笔后接二连三的事件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4月15日武汉市街头出现了首张声讨方方的大字报 , 4月16日一个武术大师在其微博号召其在武汉的弟子拿起“正义”的拳头、去惩罚方方这个中国人的“罪人” , 4月22日网上传出一位左笔书法家题为《南京雕塑家计划在秦桧夫妻跪像旁新添方方跪像》的帖文 , 赢得南京网民压倒性的支持 , 还因此上了《今日头条》 。 可以想见 , 如果此种趋势发展下去 , 不知还会发生什么样荒唐的事 。 四除过以上、由贴文《方方系汪精卫的侄孙女》引起的议论 , 在此我想附带谈一个问题 。 即 , 有人可能会说 , 他们骂方方不是基于族谱的查询、不是以家庭或家族出身来评判 , 而是认为方方日记不是歌颂抗疫前线的英雄事迹、而是偏捡一些晦暗的东西去描写 , 而这 , 虽然在国内出版还勉强可以接受 , 但她却交给外国人去出版 , 以偏概全 , 在外国人面前扭曲了中国、抹黑了中国 , 特别是为西方围剿中国提供了“炮弹” , 那 , 就很难容忍了 。 对此 , 我想说的是 , 戏有喜剧 , 也有悲剧 。 前者使人心情愉快、笑口常开 , 后者则可能更促人反思 , 使人在一种苦味中获得情绪的抚慰 , 触动知性的自觉、安顿精神的归宿 。 因此 , 喜剧、悲剧都是人的需要 , 都需要人去创造 , 而且需要不同写作特点的人分别去完成 , 祈求喜剧作家写悲剧 , 或者相反 , 不见得就会有如愿以偿的结果 。 相近的道理 , 任何事情都是多面性的 , 多角度的描述、全景式的展示 , 才会使其更为真实、更为全面 。 然而 , 这种多角度的描述、全景式的展示 , 往往不是一个作者通过不断变化观察视角就能完成的 , 而是由不同作者从不同侧面来体现的 。 方方的笔调 , 也许晦暗了一些 , 但方方没有、也不可能把她之外的十四亿人的手都困住 。 因此 , 后者(包括那些批评者)如果愿意 , 那尽可以描写更加阳光的一面 。 自己不写 , 而去批别人不写 , 这种批评恐怕有点不讲道理;而如果有人已经写了 , 那就更没有理由要求方方去重复了 。 方方日记在国外出版 , 是否抹黑了中国?特别是 , 是否为西方围剿中国提供了“炮弹”?对此 , 我的回答是 , 恰恰相反 。 也就是说 , 它只能给中国增光而不是抹黑;它只能是我们手中的盾牌而不是他们手中的炮弹 。 国家在多个场合曾强调 , 要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其中 , 阳光的宏大叙述的一面已有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承担 , 还有大大小小的民间媒体在配合 , 方方日记在阳光之外 , 增加一点月光 , 写点所见、所闻、所思 , 写点家长里短的琐事 , 使平面的中国版图立体化 , 使单调的中国色彩多样化 , 使刻板的中国印象鲜活化 , 不是对国外的普通民众更具亲和力吗!与此同时 , 西方攻击中国的一个借口 , 就是所谓的控制媒体、“掩盖疫情” 。 而方方日记在国外的出版 , 恰好就说明我们在控制媒体的同时 , 也为不同声音留有窗口 , 进而为国外全面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多提供了一个渠道 。 而这 , 不就是我国手中所需要的盾牌吗?但如果不是这样 , 而是对方方----一位手无寸铁的退休女作家 , 就因为写了一本日记而大加讨伐 , 人身攻击 , 甚至号召武林弟子用拳头去惩罚 , 那这不正是在给外国人提供炮弹吗?一个方方日记都容不下 , 泱泱大国 , 还能容下什么!所以 , 那些因不明之仇恨而对方方大加讨伐的人 , 如果真爱这个国 , 那是不是不要忘了“有容乃大”的古训 , 到该收敛和节制的时候了!结语讨论到此 , 我想再次强调的是 , 我没有看过方方的日记 , 因而既无心愿、也无资格为她辩护 。 吾之所言 , 只在说明思想观念的交流、交锋 , 需要秉持一种和平理性的态度 , 需要坚守一种不出格、不越位的底线原则 , 需要摈弃那种查族谱、挖祖坟 , 扣帽子、打棍子 , 私刑判决、极刑诅咒的极端危险的心态、思路、手段和做法 , 让思想争论、观念交锋回到思想观念的层面 。 方方的日记风波 , 持续好长一段时间了 。 近期的高潮 , 如果是被带节奏的 , 那带节奏者如不带了 , 也许很快就会过去 。 但这件事留下的思考却是多方面的 。 它暴露的不仅仅是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思想差异、观念冲突和情感撕裂 , 更反映在许多个体自身和国家治理内部的思想矛盾、观念冲突和路径差异上 。 换言之 , 历史早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阶段 , 而我们的许多观念还停留在农业社会时期的血缘伦理阶段;我国已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GDP排名老二的大国了 , 而我们的心态还没有完全走出近代屈辱历史投下的阴影;我们五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把我们带向了一个新时代 , 而我们面对新的问题时却不是向前探索 , 而是眷顾过去 , 寻找那失去的“热情”和熟悉的工具 。 在一定意义上来讲 , 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 正是一种类似于暴发户的自卑与轻狂两种情感在交织、在煎熬所引起的问题!改革开放五十多年取得的成绩不容易 , 国家富裕强大更是国人期盼已久的梦想 。 但是 , 在特定条件下 , 富强了 , 不见得人民的福祉就一定实现了 。 要明白 , “敌人”不在外部的美、欧、澳 , 也不在内部的你、我、他 , 而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外部行为的轻狂 。 具体而言 , 就是政治正确口号下的极端主义的偏执 , 和爱国主义旗帜下的“义和团”式的莽撞 。 这一点 , 在围剿方方日记的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2020年4月(14日初稿、22日修改)于北京来源: 魏宏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