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姐姐远嫁五千里,弟弟家书相伴四十年 (姥姥远嫁系列)
远嫁的姥姥 , 一辈子只回了一趟娘家(为了阅读顺畅 , 建议先看第一篇)
本文插图
乱世中 , 姥姥远离故土 , 携儿带女从遥远的云南追随姥爷来到了河北 , 离乡五千余里 , 一走就是三十年 。
远嫁的姥姥一直全家人的牵挂 。 姥姥走后不久 , 她的母亲就去世了 , 生养一场 , 没有能尽到最后的孝道 , 成了人生莫大的遗憾 。
【「姥姥」姐姐远嫁五千里,弟弟家书相伴四十年 (姥姥远嫁系列)】姥姥的弟弟心疼姐姐 。 尽管姐姐离家时 , 他还是个不足十岁的孩子 。 然而血毕竟浓于水 , 且他天生是重情义且用心的人 , 没有因为和姐姐相处的时日不多而淡漠亲情 。
姥姥和她的亲人们都觉得 , 她们与姥姥 , 此生也不会相见 。 然而暗地里 , 姥姥的弟弟 , 也就是我们的舅爷 , 却一直把和姐姐的重逢作为压在心底的一个执着的愿望 。
事情出现转机 , 要感谢这个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时代 。
1972年 , 舅爷终于争取到了一个难得的去出差北京的机会 , 又从单位和各处七拼八凑地借来100多元钱 , 办完公事返程之际 , 和一起出差的党代表 , 一起绕道来到河北姐姐家 , 看望三十年未见的姐姐 , 并亲自接她回家探亲 。
这一辈子第一次回娘家 , 让姥姥得以大大缓解缓解了淤积多年的思乡之苦 。 这一生中 , 她终于又有机会能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 , 能与自己的至亲再见一面 。 这是她做梦都不敢想到的事情 , 然而他亲爱的弟弟却帮他实现了 。
姥姥离家多年 , 终于尝到了被人疼的滋味!
我们的舅爷 , 不仅克服诸多困难 , 接姐姐回了一趟家 。 更难得的 , 他还坚持四十多年书信不断 , 一直关爱着姐姐家里的一切 , 抚慰着姐姐的孤苦无依的心 。
从开始写第一封信一直到时光的脚步迈入21世纪 , 40多年家书不断 。 满头的青丝变成银发 , 人从盛年到直到暮年 。 舅爷只是一个普通人 , 子女众多 , 姊妹好几个都要维持 , 工作繁忙 , 琐事缠身 , 但是他几十年如一日 , 克服了他所有的困难 , 写信的是没有中断过 。
尤其他到过姐姐家后 , 亲眼目睹了姐姐家生活的艰苦 , 看到姐姐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打击 , 更加心疼 。 从此一颗惦念的心便再也不能放下 。
然山高水远 , 他作为一个弟弟 , 在那样一个年代 , 能做到的也只有写信这样一个方式 。 他帮助姐姐一个个地教育引导孩子 , 关心指导他们的生活 。 他深知只有姐姐的孩子们有出息了 , 姐姐的人生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本文插图
一、他是弟弟 , 是最疼姐姐的亲人 。
书信往来之时 , 难免报喜不报忧 。 然而舅爷来到河北 , 看到姥姥一家的生活 , 见到近30年没有见面的姐姐 , 咳嗽不断 , 喘气艰难 。 精神受挫 , 说话时而颠三倒四 。 数九寒天零下十几度的天气 , 没有炭烤 。 这一切让舅爷心酸不已 。
姥姥回家期间 , 舅爷家书不断 。
三姐夫:
我能千里迢迢跨过万座山而来 , 有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 , 才有这样的条件 , 与多年想念而不可能见到的姐姐相会 , 而且看到了姐姐的家 , 看到了我从来未见过的痛心可爱的侄侄们 , 我花了任何精力和代价我心安理得 , 理所应当 。 (1973年2月)
三姐夫:
您辛苦了 。 家里有老有小 , 衣食住和教育全由你担当 。 但我们都能理解:三姐近三十年未回云南 , 只要她能回来 , 心情愉快 , 思想开朗些 , 哪怕你在家辛苦些 , 我在此劳累些 , 我们都认为是有意义的 。 您说对吗?
三姐自从离开家 , 在路上就什么家常都对我说 , 姐夫为人和对她都比较好 , 有时争吵主要是她怪姐夫说一句 , 她便要说多句 。 姐她自己承认她在家里家外对人心胸不开阔 , 后来发展到与个别的外人争斗 , 与家里姐夫争执 。分页标题
多年未回家 , 想念家和亲人 , 因而性急说话就乱了 。 只受得别人说好 , 批评就接受不了 。 我从出来到家 , 至今现在都是批评多 , 表扬少 , 我充分肯定的是她与姐夫艰苦奋斗奋发度过了近30年养大了六个孩子 。 我也一一批评了她的不足之处 , 她都接受 , 现在心情愉快 。
(1973年元月13日)
舅爷接走姥姥目标就是能让姥姥踏踏实实的在云南待上一年 , 让她重温一遍故乡的春夏秋冬 , 享受全家团聚的欢乐 , 调养一下她的身体和精神 。
姥姥在云南期间 , 舅爷和家里书信往来更急密集 。 一方面 , 他交代家里的孩子和他的姐夫 , 定时给姥姥写信 , 告知家里的里里外外情况 , 免得姥姥惦念 。 另一方面 。 不断往家里寄来书信 , 交代姥姥在云南的情况 , 让家里放心 。
其实舅爷来到河北的家里只住了一晚上 , 但是他对他姐姐家里家外的情况就记在了心中 , 再加上姥姥跟他讲的一些事儿 , 舅爷就立体地开始规划起家里方方面面的管理 。
在信中的嘱咐 , 事无巨细:厕所的整改、柴草的码放、粮食的保存、冬季对于疾病的预防、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是否融洽 , 家里劳动的分工是否科学 , 都极尽操持 。 还尽量嘱咐姥姥的几个未成家的子女尽量帮嫂嫂看护好孩子 , 减轻嫂子的压力 。 让嫂子在家里能待的顺心 。
一方面他怕姥姥不在 , 家里有些事情疏于管理和照应可能会引发的损失和事故 。 另一方面 , 他希望这个家能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力和物力的资源 , 生活质量能得到改善 。
在信的结尾总是重申一句话:我要让你们的妈妈在这里住上一年 。
姥姥终因为不放心家里的情况 , 只住了半年就踏上了归途 。 姥姥回来后 , 由于对家里的情况的了解 , 舅爷越发的不能放心 , 一直挂念着的姐姐 。
侄儿:
20元、大枣、芝麻等全都受到了 。
姑妈回去后 , 已经又度过了三个寒冬的艰苦岁月 。 姑妈病多、有心事不能排解、我一想到这些就为姑妈担心 。
我们姑妈家在北方生活这么困难还节衣缩食 , 勒着肚子过日子还带这么多东西来 。 钱、东西、运费一算40元以上 , 虽这是姑妈家一家老小的心意 , 吃用着多么心疼!
姐姐姐夫:我对不起您们 , 我想您们 , 挂您们 , 然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 但愿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尽量节衣缩食 , 双方储一点钱 , 再有我们团聚一堂的一天 。 (1976年12月25日)
本文插图
二、他是舅父 , 是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
舅爷对于姥姥的几个子女 , 几十年里 , 坚持教育陪伴 , 从读书识字 , 选择伴侣、家人相处 , 再到生活生产 , 发家致富 , 到子女教育 。 舅爷在家信中都是不厌其烦的教诲 , 为的是让他们能高瞻远瞩 , 又能脚踏实地 。
封封家书 , 跨过六十年代、七十、八十、九十年代 , 直到迈进21世纪 。
侄儿:
现在政策是:开放 , 搞活 。 各省的人才 , 物资畅通交流的时代 , 文山州地处边疆 , 又是国防前哨 , 又有经济作物“三七”,经济比较活跃 , 是好找钱的地方 。 现在各省如广东、广西、湖南、四川、江浙各省有来文山做生意、办坊(厂)烧砖瓦、开饭店的人很多(流动人口数万人计) 。
根据您们会玻璃制品的技能 , 或者您们北方生意信息来信交流 , 使南北胡同有无 , 干生意挣钱 。 也给爸爸妈妈争口气 , 上云南看看或者迁到云南(四季如春)的地方居住 。 (1989年1月23日)
侄儿:
儿多父母苦 。 孩子们都还在读书 , 家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 。 俗话说:一分钱难道英雄汉 , 就是这个道理 。 在用钱的节骨眼上 , 需要钱 , 而没有钱 , 的确才深深体会钱的重要性 。 但是一定记住 , 也让孙儿们记住:钱固然很重要 , 我们要想办法赚钱 。分页标题
但是 , 一定不能上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当 。 我们要有志气 , 加强智力投资 , 做顶天立地的人 , 手脑并用 , 勤奋不屈 。
想办法也搞到积蓄 , 做到随时留有余地 , “有时防无时” 。 (1994年1月8日)
侄儿:
孩子们都渐渐长大了 , 注意物质上的尽力支持 , 精神上的疏通和诱导 , 让他(她)们健康成长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成为后起之秀 , 一代胜过一代 。 (1990年3月26日)
家中每遇到经济问题 , 国家政策 , 和孩子的升学等情况都 , 姥姥的几个子女会写信与舅爷讨论 。 他们信任舅爷 。 舅爷毕竟是国家电力部门的职工 , 学识和眼界都有 , 政策也比农民看得更透 。 另外舅爷疼爱他们 , 对于他们的烦恼和困难感同身受 。 尤其是二舅 , 信赖舅爷 , 不折不扣地践行舅爷的教导 。
本文插图
3他是舅爷 , 是孙辈们慈爱威严的长者 。
在姥姥的孙辈的眼中 , 云南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 是他们内心一直向往的 , 脑海中无数想象的地方 。
舅爷也成了孙辈们的精神偶像 , 上学读书了 , 小孩子们也轮流给舅爷写信 , 舅爷不仅不嫌麻烦 , 而且一一精心回复 。 即使给孙辈们回信 , 每每称呼为 “您” 。
孙儿您好:
奶奶是南方人 , 爷爷和爸爸都来过这里 , 了解这里的情况 。 希望你们也争气读书 , 能早日来到这里看一看 。
南方气候 , 四季如春 ,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 南方山势起伏 , 有高山、丘陵和盆地 , 便于栽种的农作物多 。 甲地遭灾(受风霜雨雪摧残)而乙地不遭灾(有山峦遮挡)山有多高 , 水有多么高 。 山水直下 , 水源丰富 , 是发展水电的好地方 。
舅爷和奶奶的老家麻栗坡基本电气化 , 煮饭不用柴 , 用的是电炉 。。。 (1990年3月26日)
孙儿:您好 , 您很聪明 。
93年12月27号的信收到 , 信写得很好:结构严谨 , 层次清楚 , 条理分明 , 很有感情 。 文笔简洁 , 没有多余的话 。 (除谈至家庭情况的“至”写成了“侄” , 除了这一个 , 没错别字)我为您爸爸、妈妈有这样的好孩子而高兴 , 为爷爷奶奶及舅爷有这样的好儿孙而骄傲 。 (1994年1月8日)
孙儿您好:
来信收阅 。 字迹清楚 , 条理分明 , 错别字很少 , 而且感情表达较好 。
‘觉得’的“得”写成了“的” , “的”字是定语 , 如属于谁所有 , 如“我的”、“您的” 。
另外字虽然写得工整 , 清清楚楚 , 但不是很好 。 我的字也并不好 , 写字得向姥爷和二舅学 。
孙儿 , 现在是讲真才实学和竞争的时代 , 既要讲文凭 , 还要有水平 。 祝愿您奋发图强考上中专或高中 , 深造好学识 , 继续上大学 。 (1993年4月23 日)
4他已经做得太多 , 却总觉得自己有愧于亲人 。
舅爷就是一个普通的国家职工 , 三子一女 , 都要供应读大学 , 学技术 , 经济上也没有太宽裕过 , 所以在经济上 , 他经常自顾不暇 , 在北方亲人遇到困难的时候 , 尤其是姥姥病重 , 他不能从经济上帮上北方的亲戚 。 他一直觉得自己有愧于亲人 。
有一次,他们单位集资入股 , 由于家里有购买资格且股数较多 , 于是舅爷赶紧写信来给二舅:
我和舅母都老了 , 没给得您们任何一点好处 , 加之相互离得远 , 没给您们帮上任何忙 , 内心有愧 , 总想关于买股券对于您们有一点好处 , 决心通信商榷 。 具体买或不买由或不买由您们决定 , 若要买 , 买多少股 , 一定在本月30日前告知 。 (1996年5月8日)
其实他不知道 , 这么多年来 , 他给予这个大家庭的关爱和引领作用 , 已经远远超越了金钱 。 没有人会埋怨他 。 来自于舅父(舅爷)的疼爱和呵护 , 让他们和周围的同龄人一样 , 感受到了来自舅父(舅爷)的温暖 。 在和别人的聊天谈话中 , 舅父(舅爷)是他们经常骄傲地提起的人 。 她们不再因为母亲(姥姥)是一个外乡人遭到别人的议论而感到自卑 。分页标题
5舅爷老了 , 还有梦难圆 。
年岁不饶人 , 时间流逝的速度总是让人感叹 。 忽然之间 , 头发就白了 , 舅爷盘点 , 有些事情如果不能抓紧办 , 还有机会吗?
侄儿:
我和舅奶有这样的愿望:在三年内积蓄点钱到北方您们家探亲 , 一路经过开远到四姨婆家 , 过宣威到二姨婆家 , 到桂林舅爷家 , 沿路玩回文山 。 这个愿望的实现靠我们各方面的努力 , 尤其是望侄孙们关心侍奉保健好奶奶 。 人老了 , 忧思、惦念的欲望就这些 。 转告奶奶 , 一定要与儿孙们配合 , 保重好身体 。 若三五年之内我们能聚于文山更好 。
看来这愿望难啊!我的姐姐都是70多岁的老人了 , 而且身体都不太好 。 总之 , 我的身体还可以 , 我一定要争取
有生之日 , 亲自再到姐妹家团聚、见面 , 以实现我的愿望 , 一生归宿 , 死也瞑目 。 (1994年1月8日)
6 舅爷的最后一封云南寄来的家书
舅爷年过古稀 , 疾病不断 。 读书看字、写信变得艰难 , 精力越来越不济了 。 他艰难提笔写下最后一封家书 , 就是在这封家书中 , 舅爷还是盼着北方的家人能来南方一聚 。
侄侄们:
光阴似箭 。 古稀舅父舅母想念您们 , 山遥路远 , 也没关照到您们 , 大姨妈、二姨妈、您妈妈都离开了 。 现在我们姊妹几个只余下我与舅母 , 欢迎您抽空 , 找机会带家里的侄侄、孙孙们到文山我处这里来玩 , 我们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 。 我们仍住在文山州.....
祝全家老幼个个身体健康 。 万事顺利 , 心想事成 。 (2004年2月19日)
本文插图
7 舅爷走了 , 整理家书 , 舅爷的侄儿情难自己 。
舅爷走了 。 去云南飞机票对于二舅来说 , 价格不菲 。 彼时二舅的生意受挫 , 三个孩子正在读书 。 单是二舅丝毫没有犹豫 。 自己的舅舅当年为了来北方 , 举债筹措盘缠 。 今天为了送自己的舅父最后一程 , 他更不应该去计算这些花费 。
舅爷去世后 , 二舅整理近四十年的家书 , 复印 , 装订 。 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 , 离合悲欢 , 亲情冷暖经历过无数 , 却依然情不能已、失声痛哭 。 他想起他是如何“昨天盼 , 今天盼 , 明天盼”着舅父的家信 。 他回忆起舅父的夸赞:您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 有远见卓识的孩子 , 为爸爸妈妈和舅舅争气的孩子 , 我为我可怜的姐姐有这懂事的孩子温暖而幸福......
只有二舅知道:这些家书中 , 母亲和舅舅渴望相见和重聚的心情有多么迫切 , 而他们却都是带着遗憾离开的;而他与舅爷的感情 , 早已超越了血脉亲情 。 自己人生中那些艰难的岁月 , 在舅爷这些家书的鼓励下 , 是如何咬牙的挺过去的;如今孩子全部成材 , 家里有教授 , 有老师 , 有小老板 , 有企业家 , 他做了自己舅父最最听话的侄子 , 可是再也听不到舅父的夸奖了 。
人的一生 , 很多事情难以圆满 , 不免充满遗憾 。 然我们却依然留恋着人世间 , 只因为 , 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而让人感念的情感 , 让我们由衷的感到:这一趟人间 , 很值得 。
文中称呼说明:本文中的姥姥是我老公的姥姥 。 北方人应该称姐姐的孩子为外甥(外甥女) , 但是舅爷一直称他们为侄儿 , 下一代为孙儿 。 我们这一代则一起叫他舅爷 。
纪实随笔:一个普通人 , 书写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如果喜欢这个系列 , 欢迎点击关注 , 继续讲述姥姥远嫁的故事 。
往期文章:
远嫁的姥姥 , 一辈子只回了一趟娘家
燕王扫北丨一个河北盐山人该记住的历史故事
乡愁丨我们这代人的内伤
散文丨爷爷.树
- 茉莉姐姐|蔡徐坤曾全网被黑:打不倒我们的,终将让我们变强大
- 小众生活|街拍:时尚小姐姐的热裤造型,这样上班散发年轻的气质
- 李月亮|姐姐孟晚舟VS妹妹姚安娜:长女的艰辛与幼女的顺遂
- 静静时尚达人|夏天穿出甜甜的味道,跟着韩系小姐姐学,穿出不一样的气质美
- 做个好孕妈妈|千万别让姥姥带孩子,二胎妈妈的悔恨,现实又无奈
- 废宅小编|乘风破浪的姐姐正式官宣 性感女神阿朵再回大众视野
- 时尚丽人风行|巨星姐姐们下班状态嫩回小花!官宣海报大背头搭红唇美得霸气侧漏
- 时尚圈小麻雀|街拍:秀气可爱的小姐姐,得体的打底裤穿搭,很显时尚魅力!
- 美妆一只猫|这样化眼妆,男朋友都不看别的小姐姐了
- 刘亦菲|美女街拍:小姐姐像低配版的刘亦菲,乌黑的头发太令人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