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周王国刚建国之时 , 周人创立了乡遂制度 , 将周王畿之地划分成“六乡六遂” 。 “乡” , 为周人的军事根据地 , 所以“乡”常常布置在周王畿内各个方向上的战略要地 。 为确保军事根据地的安全 , 周人兴建起高大的城墙 , 来加强防务 。 所以 , “乡”并非是现代人常说的“乡下” , 相反更接近于现代的城镇 。 与之相反 , 因为遂人通常是异族人 , 通常聚居在野外 , “遂”才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农村 。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因为“乡”承担周王国军事作战的重要职责 , 所以“乡”内的男人基本都需要服兵役 。 乡人有服兵役的义务 , 这让他们也拥有了极高的政治权利 。 乡遂制度下 , “乡人”不但拥有“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的议政权 , 还拥有“使民兴贤 , 出使长之;使民兴能 , 入使治之”的参政权 。 乡人政治地位高 , 所以乡人通常又被称为“国人”、“士人” 。 西周晚期 , “国人”发起暴动 , 能将周厉王驱逐到边境 , 就是因为“国人”拥有参政、议政之权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乡遂制度下国人的参政、议政 , 就是民主政治的雏形 。
遂人通常不需要服兵役 , 基本上是职业农民 。 因为无所参军作战 , 他们也就没有像乡人一样的参政、议政权 。 遂人居住在郊外 , 因此遂人也常被称作“野人” 。 无论是乡人还是遂人 , 都需要参与农业生产 。 在乡遂制度下 , 农业生产的组织模式就是藉田制 。 农民参与“藉田公社” , 集体耕作“公田” , 以此来获得一份“私田”(私人份地) 。 只要能将公田上的劳务完成 , 私田上的产出就全部归农户个人所有 。 乡人由于有服兵役的义务 , 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三时务农 , 一时讲武” 。 在每年的春、夏、秋、东四季 , 各“乡”都定期组织集体狩猎活动 , 如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 以锻炼乡人的军事技能 。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以藉田制为基础的乡遂制度 , 就构成了西周人的基本生产、生活模式 。 但在公元前771年西周覆灭后 , 这种具备民主政治雏形的乡遂制度又会走向何方呢?
在诸侯国内 , “乡”有可能被称为“郊” 。 譬如鲁国 , 建国初期就建立起了“三郊三遂” 。 鲁国是周公之后 , 对于周礼继承最为彻底 。 西周覆灭后 , 乡遂制度在鲁国依然得到了保存 。 在国家遭遇危机之时 , 乡遂制度下士人的参政、议政 , 还曾挽救过鲁国 。 公元前684年1月 , 为报复鲁国支持公子纠 , 齐桓公派大军前往讨伐鲁国 。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去年乾时(今山东临淄东南)之战中 , 鲁军护送公子纠回齐国 , 却被齐人打败 , 连鲁庄公都差点成为齐人俘虏 。 如今强大的齐军再度来伐 , 让鲁国举国上下都一片愁云 。 为此 , 鲁庄公特地主持了一次朝会 , 让各乡士人前来出谋划策 。
在此机缘下 , 士人曹刿主动请求参加这次大会 。 可曹刿同乡却劝阻他道:“这是那些吃肉士大夫们谋划的事情 , 你何必瞎掺合呢?”虽然士人都有参政、议政之权 , 但鲁国向来讲究“亲亲尚恩” , 政坛要职常年被公族占据 , 使得鲁国士人议政制度早就成了摆设 。 正是因为经历了太多次失望 , 士人们才会阻止曹刿出山 。分页标题
曹刿原本为曹人 , 是曹叔之后 。 作为诸侯后裔 , 他能接受深入教育 , 各方能力都很突出 。 因此 , 他并不在乎同乡的劝阻 , 还是执意出山了:“那些吃肉的人见识浅薄 , 谋划不能长远!”最终 , 曹刿在朝会上赢得了鲁庄公信任 , 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之战中指挥鲁军战胜了来犯的齐国军队 , 挽救了鲁国 。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作为底层士人 , 曹刿能有机会脱颖而出 , 就是因为乡遂制度赋予了士人参政、议政的权利 。 然而 , 由于宗法制在鲁国更加根深蒂固 , 使得鲁国政坛要职由公族垄断 。 这意味着外族人士在鲁国出仕 , 职业的天花板清晰可见 。 底层士人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晋升 , 使得鲁国虽然保持着乡遂制度 , 但士人议政、参政制度已日趋流于形式化 。 所以在曹刿以后 , 鲁国就很难再出现另一位“平民英雄”了 。
乡遂制度下 , 鲁国在人才选拔方面效率的低下 , 就是因为政坛宗法制牢不可破 , 让底层人士很难有上升空间 。 与鲁国类似 , 晋国遭遇危机时乡遂制度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 公元前645年 , 因为晋惠公多次背信弃义 , 秦穆公愤而率兵讨伐晋国 。 在韩原(今山西万荣与河津之间)之战中 , 秦军战胜了晋军 , 还俘虏了晋惠公 。 不久后 , 因为秦穆姬缘故 , 秦穆公决定放晋惠公回国 。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国君战败被俘 , 是一国耻 。 晋惠公回国后 , 该怎么面对国人?为收买人心 , 晋惠公就委托郤乞先行回国 , 向大夫吕诒甥求援 。 得知郤乞来意后 , 吕诒甥便连夜和郤乞商议 , 议定了如何去收买晋国人心 。 在国人大会上时 , 郤乞便按吕诒甥所教 , 以晋惠公名义对国人说道:“寡人即便是回国 , 也已经给社稷蒙羞了 , 请各位还是商议该如何辅佐太子圉吧!”晋人原本对晋惠公任人唯亲极为不满 , 见他能主动承担责任 , 不少人都感动地哭了出来 。
见人心可用 , 吕诒甥顺势就推出了“作爰田”与“作州兵”改革:“作爰田”是把晋国公室土地全部私有化 , 讨好国人的同时也改革效率低下的藉田制 , 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作州兵”改革 , 是将遂人也纳入征兵范畴 , 以增强晋国军事实力 。 这两项改革 , 为晋文公回国后迅速称霸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军事基础 。 可正因为“作爰田”改革后 , 晋国公室不再直接管理、经营土地 , 乡遂制度在晋国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 自此以后 , 晋国公室就再也没举行过国人参政、议政大会了 。 难道乡遂制度在晋国就消失了吗?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公元前550年 , 被驱逐出国的栾盈在齐庄公扶持下 , 偷偷回到了自家采邑曲沃(今河南陕县的曲沃镇) 。 栾盈趁夜拜会了曲沃大夫胥午 , 并得到了胥午支持 。 第二天 , 胥午请曲沃人饮酒 。 在宴会音乐响起后 , 胥午顺势向众人提及栾盈 , 结果曲沃人反响强烈 。 在曲沃人鼎力支持下 , 栾盈发起了晋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内乱!曲沃人与栾盈的这次会面 , 其实就是一次国人议政大会 。 可见 , 在“作爰田”改革后 , 虽然晋国公室已不存在国人议政 , 但在卿大夫的采邑中 , 这一形式依然存在 。 不过 , 此时士人们更忠于各自的主人 , 而不是国君 。
作为东周第一个霸主之国 , 齐国是春秋时最早进行改革的诸侯国之一 。 可在齐国史上 , 普通士人参政、议政的记载极为少见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因素在于管仲改革 。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齐桓公回国后 , 重用管仲为相 , 在齐国发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 。 管仲改革的首要内容就是“三国五鄙”:将齐国城市分成三区 , 郊野分成五区 , 然后让士、农、工、商四类职业人群分区聚居 。 “三国五鄙”改革 , 其实就借鉴了乡遂制度;不同之处在于管仲更强调四类工种的职业化 , 所以才采取各种措施 , 鼓励士人恒为士人、农民恒为农民、工匠恒为工匠、商人恒为商人 。
其次 , 管仲也极为重视人才的选拔 , 所以创立了“三选”制度:“乡选” , 由各乡官长举荐人才;“官选” , 各乡推荐而来的人才 , 分配到各职能部门工作 , 由各部门官长选拔表现优异者推荐给国君;“君选” , 由国君亲自面试“官选”出来的人才 , 优异者提拔成卿士的副手 。
表面上看 , “三国五鄙”改革后 , 只要各乡官长尽心尽职 , 各乡士人有充足机会参与齐国政治 。 但管仲改革后 , 乡遂制度下士人参政、议政的权利实际上已经被剥夺了 。 从各类资料中可知 , 管仲的“三国五鄙”改革虽然借鉴了乡遂制度 , 但乡遂制度下国人参政、议政的权利却从未提及 。 齐国士人要想参与政事 , 只能依靠各乡官长发掘而被层层举荐上去 。 这种自上而下的人才选拔机制 , 无疑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 但其最大弊端在于 , 人才选拔都依赖于各级官长的举荐 , 那些不讨官长喜欢的人才就很难脱颖而出——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才的风气 。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管仲去世前 , 齐国竟然找不到一个合适人选来替代他 , 证明了齐国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存在极大的弊端 。 齐国人才危机的原因有多个 , 但管仲对乡遂制度进行改革后 , 基层士人缺乏了制度化的参政、议政机会 , 是人才难以得到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上述各国底层士人参政、议政权利 , 因为上层统治者加强集权的需要 , 要么流于形式化 , 要么被取消 。 然而 , 可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个诸侯国的国人议政传统却意外地长期保留着——这就是卫国 。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公元前660年12月 , 赤狄突然入侵卫国 。 此前强悍的赤狄人多次讨伐邢国 , 给邢国造成了巨大损失 。 因此 , 卫懿公高度重视 , 紧急动员国人服兵役 , 抵御外敌入侵 。
可卫懿公平日不理朝政 , 沉迷于养鹤 , 甚至让鹤乘坐大夫之车出行 。 “平时不烧香 , 临时抱佛腿 。 ”卫懿公的长期荒政令国人极为不满 , 都不想参战 , 所以朝会时纷纷喧闹道:“让鹤去参战吧 , 鹤才有禄位 , 我们又怎么能战?”
国人都消极怠战 , 卫懿公只得亲自上战场厮杀 。 最终不但卫懿公战死 , 卫国也被赤狄人所灭!此后 , 在齐桓公支持下 , 卫人在黄河东岸得以重新建国 。 为团结大多数卫人 , 卫国公室始终保留着国人参政、议政的权利 。 所以在卫国史上 , 国君显得极为弱势 , 频繁被国人赶下台来:晋文公、楚成王争霸之时 , 卫成公得不到国人支持 , 被迫逃亡陈国;卫献公执政期间 , 因无礼于大臣 , 被赶出卫国长达十二年;卫灵公执政之初 , 因为哥哥、嫡母乱政 , 再次被赶出国都;卫庄公与卫出公父子 , 都是二出二进卫国…… 。 由此可见 , 卫国国君是东周最为弱势的国君!
公元前467年 , 卫出公第二次赶下台后 , 在越国支持下 , 率军回来围攻卫国 。 此时 , 当年赶走卫出公的公孙弥牟想接纳他 , 对国人说:“国君率蛮夷之军前来讨伐 , 我们就要亡国了 , 还是将他接回来吧!”可国人却坚决不答应 。 公孙弥牟又说:“我逃亡有利于国 , 请让我从北门出去吧!”国人又纷纷阻止他逃亡 。 在国人强烈反对下 , 即便是卫都城门大开 , 卫出公也不敢进城 , 后来只能老死在越国!分页标题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从春秋早期到春秋晚期 , 卫国国人始终拥有参政、议政权利 , 足见乡遂制度在卫国的才保存最完整 。 也许正因如此 , 卫国虽然长期羸弱 , 却能成为生存时间最长久的诸侯国 。
乡遂制度在西周时是周人治国的一项基本制度 , 其中乡人参政、议政的形式 , 算得上是民主政治的雏形 。
可西周灭亡后 , 乡遂制度在诸侯国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齐人为加强中央集权 , 取消了国人参政、议政的权利;晋人因“作爰田”改革 , 也就在公室层面取消了乡遂制度;鲁国乡遂制度一直保存 , 但其国人参政、议政的制度却趋于形式化;只有公室最为羸弱的卫国 , 乡遂制度长期都发挥着参政、议政的作用 , 算是保存最完整的诸侯国 。 其他诸侯国 , 如郑国、宋国、楚国等等 , 国人参政、议政的记载都不多 。 这些诸侯国与鲁国一样 , 公族势力极为强大——即便他们曾经建立过乡遂制度 , 但国人参政、议政权利都和鲁国一样 , 趋于形式化了 。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具备民主政治雏形的乡遂制度 , 在东周却走向了普遍衰落 , 其中原因何在?周人建国之初 , 所有制度的建设都是由上而下地推动 。 因此 , 底层的任何权利都是自上而下地授予 , 并非自下而上地争取获得 。 权利既然是自上而下地授予 , 自然也就能自上而下地取消 。 一旦执政者发现来自基层的政治权利威胁到自身统治 , 就可限制、甚至取消这种权利 。 所以进入春秋后 , 乡遂制度下国人参政、议政的权利才会轻而易举地失去!

#国人#这一民主政治雏形,东周时却在列国多趋于形式化,其原因为何?
文章图片
这也就是西周分封制与联邦制基本差异所在:联邦制的建立是自下而上地自愿组合而成 , 而分封制则是自上而下地逐级授权而成 。 因为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区别 , 所以分封制才不是联邦制——虽然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