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大疫后的“建安文学”
□赵柒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的一场大疫 , 夺走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 , 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中的五位 , 这也间接导致文学史上声名显赫的“建安文学”步入低谷 。
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第三个年号 , 从196年至220年 。建安文学独具特色 , 诗词成果斐然 , 其表率作家主要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从建安十四年到建安二十二年的八年 , 是建安文学最繁荣的阶段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总结道:“文帝陈思 , 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 , 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 , 狎池苑 , 述恩荣 , 叙酣宴 , 慷慨以任气 , 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 , 不求纤密之巧 , 驱辞逐貌 , 唯取昭晰之能 , 此其所同也 。”意思说 , 曹丕、曹植在文坛上大显身手;王粲、徐干、应玚、刘桢等人 , 也争先恐后地驱驰于文坛 。他们都爱好风月美景 , 邀游于清池幽苑 , 在诗歌中叙述恩宠荣耀的遭遇 , 描绘着宴集畅饮的盛况;激昂慷慨地抒发他们的志气 , 光明磊落地施展才情 。他们在述怀叙事上 , 绝不追求细密的技巧;在遣辞写景上 , 只以清楚明白为贵 。这些都是建安文学家们所共有的特色 。
建安“七子”中 , 王粲文学成就最高 , 被誉为“七子之冠冕” 。他以诗赋见长 , 其创作的诗赋数量几乎等于建安其他“六子”的总和 。《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 , 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词代表作 。然而 , 才华横溢的王粲却死于瘟疫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曰:“(王粲)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 , 从征吴 。二十二年春 , 道病卒 , 时年四十一 。”
缘何“道病卒”?原来 , 建安二十一年冬 , 曹操整军备战 , 治兵而征孙权 , 十一月攻占谯县 。第二年三月 , 战事稳定后 , 曹操领军还邺 。途中 , 王粲染病而死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也记载了此次军中疫情:“建安二十二年 , (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 , 到居巢 , 军士大疫 。朗躬巡视 , 致医药 。遇疾卒 , 时年四十七 。”宋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引曹植《说疫气》描述了这场瘟疫的毁灭程度:“建安二十二年 , 疠气流行……室室有号泣之哀 。”其实 , 建安“七子”中 , 除孔融、阮瑀外 , 王粲和其余“四子”均死于这场瘟疫 。
曹丕登上“九五之尊”后 , 时常怀念昔日与建安“七子”诗赋唱和、互相赠答的情景 , 十分伤感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谓:“文帝《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 , 亲故多离其灾 , 徐、陈、应、刘 , 一时惧逝……”这场瘟疫 , 夺走建安“七子”中五位的生命 , 加上孔融、杨修、丁仪等被杀 , 后曹帝忙于政务 , 曹植备受曹丕猜忌、已遭软禁 , 这意味着“建安文学”的表率人物“三曹”“七子”已然解体 , “建安文学”也逐渐步入低谷 , 风光不再 , 令人惋惜 。试想 , 如果没有这场瘟疫 , “建安文学”或许在文学史还能够更加繁荣 , 更加璀璨 。
原创:赵柒斤
【#建安文学#大疫后的“建安文学”】本文来源:福建日报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第10版:读书
- 「倚数」杜贵晨:“倚数”称名和“倚数”谋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之二)
- 女子文学■如君训,作别善良
- 『文学教育』小说家如何制礼作乐 | 胥志强
- 【心婉瑶原创文学】“安家”,小人物演绎的幸福感,里面有你我的影子
- 【大兴安岭】迟子建荣获的第一个文学奖项鲜为人知|姜红伟
- 【深圳文学】常德,那座诗中的城(原创诗歌,热情洋溢,优美大气!)
- 「金宇澄」金宇澄:文学能保存过去,就是对社会的推动 | 十三邀
- 「人民文学出版社」詹丹:“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怎么读? | 朝内166文学讲座
- #汪曾祺#讲座预告 | 汪曾祺与20世纪中国文学
- :基层战“疫”组歌 | 高新公卫中心抗击大疫,不胜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