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爱』为什么越爱一个男人,对方越不爱你?真实原因在这里
本文插图
【『说爱』为什么越爱一个男人,对方越不爱你?真实原因在这里】
一段真挚纯粹的爱情 , 是人生最曼妙无比的体验 , 同时也是每个女人与生具有的渴望 。
但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并不同样适用于爱情 , 相反 , 过于沉重浓烈的爱和付出只会让对方更加“有恃无恐”、甚至想要逃离 , 最终只会让自己越爱越被动 。
读者阿真最近就陷入了这样的情感危机中 , 两年前和男友结束了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
结果尚未褪去对甜蜜和激情的渴望 , 她仍旧如恋爱时那样对丈夫爱得用力、并试图掌控得完全 。
她希望自己的婚姻能够和爱情一样 , 那么的纯粹、那么的浪漫、那么的无私 。
本文插图
然而这一切并不曾换来丈夫同样爱意渐浓的回应 , 反而她愈来愈感受到丈夫的“后退”和“逃离” 。
两个人聊天的时候 , 她喜欢问自己的丈夫今天都接触了谁和谁 , 都干了哪些事情的时候 , 丈夫刚开始很乐意回答 , 慢慢的就从“烦死了”的状态到沉默不语了 。
这一切让她惶恐和不安 , 为什么自己的关心 , 变成了阻碍两个人他怕丈夫在工作中接触了其他的女人 , 她怕丈夫的心思不再自己的心上 。
她非常苦恼 , 为什么自己越爱着这样的一天男人 , 反而感受不到对方的回应呢?
其实 , 这一切都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 , “获得爱情你可以随便用什么办法 , 而保持爱情却需要智慧” , 心动的瞬间或许无迹可寻 , 但爱情的经营却是有章可循的 。 “
那么 , 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付出越多越不被爱”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
本文插图
一、凡勃伦效应——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凡勃伦效应早期被应用于解释这样一种消费现象:人们对一件商品的需求程度并不会随其标价的提高而降低 , 相反 , 越是价格高昂的商品 , 越是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购买 。
而陈奕迅歌词里唱的那句“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 同样可以用这种“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来进行解释 。
在爱情里 , 如果你一开始就以一种飞蛾扑火、奋不顾身的姿态 , 为对方掏心掏肺、无微不至地付出所有 。
而对方尚未付出与你等价的感情时 , 对方就会在潜意识中将你的爱归为“廉价而易得”的东西 , 如此 , 他又怎会懂得珍惜和爱护这份感情呢?
社会学中有一个有趣的实验表明 , 男性往往倾向于将那些自己曾经穷追不舍而不得的女人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女神” 。
不仅如此 , 对男人来说 , 追求成本越高 , 就越是想要获得 , 获得之后就越是珍惜这份感情 。
所以那些聪明的女人 , 都会暗中标高自己的“价码” , 懂得付出感情应该学会吝啬 , 而不会让自己的爱变得廉价 。
本文插图
二、刺猬法则——过度的亲密是一种伤害
01)、在亲密关系中 , 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 , 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 , 就是认为越亲密、越靠近两人的关系就越稳固长久 。
而心理学上的“刺猬原则”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 相反 , 心理距离太近反而会对双方造成伤害 。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冬天里一群刺猬为了取暖 , 一开始会靠拢紧挨着彼此 , 但没过多久它们就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刺而分开 。
可距离过远又无法取暖 , 又只能再次靠近 。 这样反复靠近又远离之后 , 刺猬们终于找到一个既能够互相取暖 , 又不至于被刺伤的距离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02)、同样地 , 爱情中亦是如此 。 我们往往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温暖 , 而过于亲密地靠近对方、给予对方过度的爱和关怀 。
殊不知 , 失去了安全距离的保护 , 爱就变成了一种残忍的“伤害” , 又怎能奢望对方能够回馈给你更多的爱呢?
美学中的“空白效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一幅画作需要留白的美 , 一首曲子需要“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升华 , 同样 , 爱一个人也要懂得给予其自由的空间 , 唯此方可爱得不俗而长久 。
本文插图
三、墨菲定律——越害怕不被爱就越是得不到爱
01)、“墨菲定律”是诞生于上个世纪中叶的一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 简单来说 , 就是“怕什么来什么” 。
延伸到爱情当中 , 就是你越是想要通过付出获得一个人的好感 , 就越是容易“表现”不好;你越是害怕得不到对方的爱 , 最终越是容易失去这份爱 。
细究那些在爱情里爱得死心塌地、放弃一切的女人 , 她们背后的心理往往是渴望从对方那里得到认可 , 从而获取尽可能多的爱 。
然而当发现自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同样的爱的时候 , 她们就会患得患失 , 怀疑对方不爱自己 。
本文插图
02)、而越是如此 , 她们就越是容易在伴侣面前表现得过度情绪化甚至“神经质” , 长此以往 , 她们真的就会“如她们所愿的那样” , 慢慢让男人失去了对自己的好感 。
这看似进入到一个感情的“怪圈” , 最终只能亲手将自己的爱情推向无可挽回的深渊 。
但同时这也很好地提醒我们 , 要学会在爱情里始终保持独立完整的自我 , 任何时候都不要将自己生活的重心放到除自己以外的人那里 , 爱别人之前永远不要忘记先爱自己 , 这样才能跳出“墨菲定律”的死循环 。
本文插图
如何破解——贝勃定律告诉我们爱要细水长流 , 适可而止
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 , 即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 , 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
同样是送玫瑰花这一举动 , 只在情人节收到花的比每个周末都会收到花的女人更容易表现出激动、开心和满足 , 而那个每天都会收到玫瑰花的女人甚至还会抱怨男友送的玫瑰花没有新意 。
这足以表明 , 人类敏锐的感觉有时也会被“惰性”蒙蔽 , 你给的爱太多反而会让男人“迟钝”而习以为常 , 认为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之事 , 自然而然就会失去想要珍惜的惊喜了 。
所以 , “饭吃七分饱 , 对人七分好” , 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爱得太满 , 轰轰烈烈只会催促悲欢离合 , 真正长久稳定的爱情都是有节制的、细水长流的 。
- #逃跑#古代“灭九族”为什么都不逃跑?原来逃跑才是最大的愚蠢!
- []为什么司马懿的历史评价极差?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他早已死了
- ■在古代,为什么除掉对手总喜欢摔杯为号?原来有这三个原因
- ##神话:易小川本不是蒙毅,为什么蒙恬如此肯定?
- 中国:为什么西方国家不炒菜只有中国炒?不是懒,而是这几个原因
- 掌上新闻@中年男人们为什么爱脸面?《我是余欢水》告诉你男人的虚荣与悲哀
- 「女儿」女孩为什么要努力?妈妈的一番话改变了女儿的一生!
- #门当户对#结婚要为什么门当户对?你知道吗?一个真实故事来告诉你
- 米极汽车资讯:为什么老司机的车满身划痕,却不处理?汽修工:这才是真懂车
- 『处女』原创 越是喜欢你,越爱怼你的星座,欢喜冤家,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