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_本文原题: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 , 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徽菜作为中国当代八大菜系之一 , 以其特有的食材资源 , 独具特色的烹饪技艺 , 一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徽菜与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 徽文化地区涵盖了徽州六县和浙江的建德、淳安、桐庐等区域 , 历史上这里是吴头楚尾 , 秦朝在此设置新安郡 , 徽文化便是发端于徽文化地区的新安文化圈 。 隋时这里属于歙州 , 宋朝在此设徽州府 , 作为徽文化代表之一的徽菜 , 便是这一地理区域的文化遗产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徽菜的形成 一个菜系的形成 , 是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 。 徽州自古号称“东南邹鲁” , 历来人文荟萃 、文风鼎盛 。 这里重儒好学 , 出现了“连科三殿甲 , 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 “兄弟翰林” , 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 徽州人“儒而好贾” , 徽商的足迹遍布天下 。 伴随着他们的足迹 ,以徽州本土特产为原料 , 在徽州土地上形成雏形的徽菜 , 渐渐进入大江南北的千家万户 , 成为餐饮中颇有影响的一个菜系 。
最初的徽菜内涵较为狭窄 , 仅指徽州地区一府六县(歙县、休宁县、姿源县、祁门县、 黟县、绩溪县)的菜肴 。 徽菜的特点是善用火腿佐味 , 以冰糖提鲜 , 保持原料的本味 , 口感以咸、鲜、香为主 , 擅长烤、炖 , 芡多油重 , 讲究火候 。 徽菜尤其擅长利用食物自然霉变后的 特殊味道 , 调味烹制出奇香无比的菜肴 。 以徽菜中最著名的臭鳜鱼为例 , 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钙质 , 味道鲜美 , 能预防骨质疏松、缓解失眠 , 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徽州有着邻越、连吴、接楚的地缘优势 , 这里在历史上是躲避战乱南迁的北方士族的乐园 。 北方士族们迁居此地后 , 将他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带到这里 , 与当地的山越饮食文化充分融合 , 孕育出了徽菜 。 徽菜文化既有儒家的饮食理念 , 又有着吴、越、楚的山越文化传统 , 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烹调体系和经典菜品 , 成为吴越地区饮食文化的核心 。
北宋《东京梦梁录》记载 , 在北宋时期 , 徽菜便已走出徽州 , 来到了汴梁城 。 北宋的东京有许多徽州人开设的南食店 , 徽菜的代表“沙地马蹄鳖 , 雪天牛尾狸”成为北宋贵族餐桌上的珍品 , 成为皇室大宴的必备菜肴 。 明清时期 , 徽菜馆更是遍布天下 , 与苏、鲁、粤、川“四大菜系”一起成为菜馆的主流 。 徽菜是唯一一个以州府级地名命名的菜系 , 是徽文化中饮食文化杰出代表 。
徽菜的文化特征 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 。 据《徽州府志》记载 , 早在南宋间 , 用皖南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 , 雪天牛尾狸 ”做出的菜肴便已闻名天下 。徽菜制作讲究 , 以味调味 , “五味调和百味香 ”李白曾有诗赞道:“闻说金华渡 , 东连五百滩 。 全胜若耶好 , 莫道此行难 。 猿啸千溪合 , 松风五月寒 。他年一携手 , 摇艇入新安” 。 徽菜的美味能够引得见多识广的李白“摇桨入新安” , 说明早在唐代 , 徽菜的美味便被人们珍爱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徽菜擅长烧 、炖、 蒸、 熏 , 重火重油重色,菜肴油浓色艳 , 汤浓味厚 , 质地酥烂有“吃徽菜 , 要能等”之说 。 徽菜常用木炭炉熬煮 , 原锅上桌 , 浓香四溢 ,体现了徽州古朴典雅的风貌 。
长期以来 , 徽州人探索掌握了烘、烤、燔、烧、 煮、煨、卤、炖、烩、蒸、渍、 糟、酱等烹调技法 , 在千百年的演进发展中 , 不断改进 , 形成了原汁原味、讲求精细、鲜香极致、酸辣中庸的独特文化风格 。 徽菜餐具锅、盘、碗并用 , 菜型以羹、汤、爽并重 , 食法以冷、 热、烫并行 , 吊鲜以山菇、火腿、笋干、海米、高汤并举 , 上色以酱油酱汁和炒糖色、蜂蜜麦芽糖并通 , 造型以剞、片、梳、披与炸、 滑、蒸、养并精 , 形成了完善的烹饪体系和系统的操作规范 。分页标题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中国地大物博 , 由于地域文化的区别 , 单就一个“辣味”来说 , 每个菜系都有所不同 。 湘菜是香辣、川菜是麻辣、云菜是酸辣、黔菜是糟辣、鄂菜是杂辣 , 到徽菜这里 , 则是以辛辣为特色 。 徽菜的辛辣 , 是沿用了辣椒来到中国前 , 先人们烧制辣味的传统 , 用土产的姜、芥 、辣佐味 , 且常与糖醋汁混合炒制以增味降辣 , 充分体现出徽州人中庸的文化取向 。 徽菜艺人坚守徽菜文化特征 , 徽菜有着自成体系的技法 , 无论是爆、炒、烧、煸、 烩、焖、炖、熓、煨、溜、扒、 烤、炸、煎、焢、炌、炣、煮、 飞、焯、涮还是浸汁、 烧汁、炖汁、浇汁、蒸汁、卤汁 , 都体现了徽州人独特的智慧和情怀 。
勾芡是徽菜追求“鲜香极致”的印记 , 它于徽菜 , 犹如绘画中的泼墨泼彩 。 徽菜蘸料以鲜、香、脆、鲜、甜等附加味觉为成菜增辉 , 反映了徽菜“师法自然”的烹调理念 , 传承了徽菜对菜品感官的主观理解 , 体现了徽菜作为文人菜、功夫菜的思想精华 , 是徽菜烹技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 。
臭鳜鱼是徽菜中的传统名菜 , 是“臭名远扬”的徽菜味道 , 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 。臭鳜鱼是一种半成品烹饪食材 , 如何将它做成一道美味肴馔 , 是体现徽菜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之所在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臭鳜鱼”的来历有个故事 , 据说古代徽州有一位姚姓知府嗜鳜鱼成性 , 但徽州鳜鱼大多是从贵池、铜陵等沿江一带靠肩挑运进 , 往返一趟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 因此每到夏季 , 鳜鱼运到徽州时大多会腐烂了 。 有一年 , 姚知府雇挑夫将活鳜鱼挑回徽州 , 挑夫们虽日夜兼程但仍有不少鳜鱼因缺氧窒息死亡 , 这些死去的鱼散发出一股臭味 。 挑夫们为了把损失降至最低 , 就把臭鳜鱼刮鳞剔腮和内脏 , 用食盐掩盖臭味 , 让厨师加佐料红烧 。 意想不到的是红烧后的臭鳜鱼与鲜鳜鱼相比 , 味道别有一番风味 。 在此基础上 , 徽州厨师经过研究和改良 , 徽味招牌菜“臭鳜鱼”就此产生 。
臭鳜鱼闻起来臭 , 吃起来香 , 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 , 肉质又醇厚入味 。 最妙的是 , 鱼刺与鱼肉煮熟后自然分离 , 肉呈蒜瓣状 , 风味独特 。 臭鳜鱼是古徽州民众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 要想做出顶级臭鳜鱼 , 需要选择一年至两年之间 , 单重 500 ~ 800g 的新鲜鳜鱼用淡盐水来腌制 。 腌制时将鲜鳜鱼平铺于木桶中 , 铺一层鱼 , 淋一层淡盐水和白酒 , 液体要浸过鱼身 , 然后整齐排码在桶内 , 用石块压信, 每天将鱼上下翻动一次 。 一般春秋季节需 6 至7 天、夏季需 2至3 天便可得到鱼鳃鲜红、鳞片完整、肉质紧实、略有臭气的鳜鱼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今天的徽菜厨师们 , 对传统徽菜进行了突破 , 使得臭鳜鱼又有了许多创新的烹饪方法 , 出现了干锅臭鳜鱼、酱汁烤臭鳜鱼、纸包荷香臭鳜鱼、浇汁臭鳜鱼、牡丹臭鳜鱼、菊花臭鳜鱼、西式烤臭鳜鱼等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口味的徽菜新肴 。 中医认为鳜鱼味甘 , 性平 , 无毒 , 归脾、胃经 , 有健脾胃、益气补虚劳的作用; 鳜鱼肉含热量少 , 富含抗氧化成分 , 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 既好吃又营养的“臭鳜鱼” , 也成为徽菜的招牌 。
徽菜的多元演变 徽州作为徽菜的发源地 , 在历史的长河中 , 徽菜伴随着徽商的足迹传播到全国各地 。 特别是南宋以后 , 徽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 活动范围更加广阔, 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 明代全国性大城市洛阳 、广州 、济南、 北京、西安等地均有徽州人开设的徽菜馆 。
徽菜是最早进人上海的异地菜系数, 清朝时 , 以“馄饨鸭”、“大血汤”等为代表的徽菜风靡上海 。 史料记载“沪上菜馆 , 初唯徽州 , 后乃有金陵、镇江诸馆;至于四川、福建菜馆 , 始于光复之后” 。 上世纪初 , 上海的徽菜馆生意便已十分兴隆 。 以“重油 、重色 、 重火功”为特色的徽菜 , 在上海独占鳌头 。分页标题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随着徽菜的传播, 徽菜也得到了无数名厨的改造 , 使得徽菜兼收并蓄 , 在与其他菜系的交流切磋中 , 得到继承和发展 , 逐步形成了一个雅俗共赏、南北咸宜 、独具一格而又自成一体的莱系 。
徽菜作为菜系之说 , 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 《安徽美食谱》中写道:“徽菜是安徽菜的统 称 , 它是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种地方风味构成的 , 以皖南徽菜为主要代表 。 ”国家商业部发布的《饮食服务业技师晋级考核大全·饮食分册》第20条指出:“徽菜是由皖南、沿江、沿淮三种地方风味菜所构成 , 以皖南莱为主要代表 , 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 , 是我国著名莱系之一 。 ”1982 年 , 安徽省饮食服务公司组织拍摄了《徽菜》电视录像 , 共展示 77 道徽州、沿江、沿淮名店、名厨、名菜菜品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菜系之说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1979 年《烹饪》杂志认为中国 有“13 大菜系” , 分别是京菜、粤菜、沪菜、浙菜、苏莱、闽莱、湘菜、鲁菜、滇菜、桂菜、黔菜、徽菜、湖北菜” 。 《中国烹饪史简编》记载:“关于菜系的分类 , 众说纷坛 。 有的分十大菜系 , 有的分为四大菜系等等 。”这些争论一直延续到 21 世纪初 , 随着餐饮行业全面市场化 , 菜系之争才算告一段落 。 当前社会上一般公认的是八大菜系 , 徽菜位列其中之一 。
徽菜的发展之路 徽菜在食材使用、烹饪风格上有着自己的特色 , 但也存在不少缺憾 。 由于历史的原因 , 徽菜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代表性菜肴并不多 , 除去家常菜 , 仅有臭鳜鱼、毛豆腐、红烧划水、炖马蹄鳖等二三十种看家菜 。徽菜之所以形成独特风味 ,与徽州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密不可分 。 徽州位于群山之中 , 地狭人稠 , 所以徽州人生活极为勤俭 , “日再食 , 惟膻粥 , 不沾鱼肉 , 不蓄鹅鹜 , 客至不为菜” 。 艰苦朴素的民风 , 让徽菜受到客观的局限 , 难以出产品种丰富的名馔佳肴 。
徽商的兴盛助推了徽菜的发展 。 徽商人数之多 , 活动范围之广 , 资本 之雄厚 , 皆居明清时商团之首 。他们富甲天下, 却贾而好儒 ,在外节衣缩食, 即便做官或者经商发财 ,也钟爱家乡风味 , 很多徽商家中都自备徽厨 。 所以哪里有徽商 , 哪里就有徽菜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徽菜历史悠久 , 但近年来徽菜特有的优势不仅没有得到及时的弘扬 ,反而在影响力上 与其他菜系的差距越来越大 。 当粤 、川、湘菜相继把吃的文章做得如火如茶时 , 徽菜与它们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 这是为什么呢?
在现代徽菜远 播过程中, 徽菜发展盲目, 缺乏沟通 、交流 、兼容 , 缺乏群体性合作意识 。另外多元的文化是徽菜的特点 , 但也因为文化的多元 , 致使徽菜文化主脉模糊。 徽菜 的重油重色重火功的烹饪方法 , 让注重饮食健康的现代人曲解了徽菜的文化内涵;多元的文化吸纳使徽菜文化的主脉模糊不清 , 从而带来了徽菜文化定位左右摇摆。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现在徽州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是很高 , 这也影响了徽菜对外渗透的步伐 。 当年徽商的经济力量 , 让徽菜在全国遍地开花;而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 徽州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 这种社会经济背景 , 也影响着徽菜前进的步伐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分页标题徽菜需要改革发展 , 需要与时俱进 。 做为一个徽州人 , 我坚信徽菜的发展前途是广阔的 。 徽菜本质上有着许多其他菜系无法比拟的优势 , 它必定会受到越来越多食客的重视与欢迎 , 必将再一次兴盛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