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点医滴77」肝脏肾脏功能的解读



「医点医滴77」肝脏肾脏功能的解读
本文插图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 它拥有很多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功能 。 肝脏的功能又与机体
其他组织器官功能相关联 , 因此 , 肝功能试验结果异常与肝外器官疾病有重叠或相关;另外 ,
肝脏的储备能力、代偿能力和再生能力都很强 , 只有肝脏损害到了一定的程度 , 才会显示出
检验结果异常 , 这也就意味着肝功能试验若有异常 , 不能掉以轻心 。 这几点在解读您的肝功
能试验结果时应该加以注意 。
1.总胆红素(英文缩写 T-Bil)
【参考值范围】
5.1~19.0μmol/L(0.3~1.1mg/dl)
【解读要点】
(1)胆红素增高可使皮肤、巩膜等变黄即出现黄疸 。
胆红素增高而无肉眼可见黄疸时 , 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
(2)由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 , 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
动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
(3)由肝外疾病引起的黄疸 , 可见于溶血性黄疸、胆石症、胰头癌、异型输血等 。
(4)有些食物 , 或空腹、运动等也能引起胆红素暂时性升高 。
(5)个体差异:有些人胆红素比常人偏高 , 自己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其他相关检查正
常 , 则不必在意 。
(6)再生障碍性贫血 , 一些继发性贫血 , 血清总胆红素减少 。
2.结合胆红素(也称直接胆红素 , 英文缩写 D-Bil)
【参考值范围】
1.7~6.8μmol/L(0.1~0.4mg/dl)
【解读要点】
(1)结合胆红素增高的意义与总胆红素增高基本相同 。
(2)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可用于鉴别黄疸的类型 , 但其间会有重叠 。 (3)血清胆红素水平不一定与疾病的转归相一致 。
某些疾病已进入恢复期 , 其他指标已正常 , 胆红素仍可增高 , 或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后 ,
结合胆红素仍可持续增高一段时间 。
3.总蛋白(英文缩写 TP)
【参考值范围】
成人非卧床者:64~83g/L(6.4~8.3g/dl)
成人卧床者: 60~78g/L(6.0~7.8g/dl)
【解读要点】
(1)总蛋白增高:可由于免疫球蛋白增高引起的总蛋白增高 , 如多发性骨髓瘤 , 风湿
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明显脱水使血液浓缩 , 导致
总蛋白相对增高 , 如发高烧、呕吐、腹泻等 。
(2)总蛋白降低 , 可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 , 如各种慢性肝病、蛋白质营养缺乏;
或由于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丢失 , 如肾病综合征、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浆膜腔积液(有
胸水或腹水);或由于蛋白质消耗增加 , 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
4.白蛋白(英文缩写 ALB)
【参考值范围】
35~55g/L(3.5~5.5g/dl)
卧床者:35~50g/L(3.5~5.0g/dl)
走动时:男性 42~55g/L(4.2~5.5g/dl);女性 37~53g/L(3.7~5.3g/dl)
【解读要点】
(1)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
(2)白蛋白降低:与总蛋白降低的原因大致相同 。
(3)妊娠晚期 , 血浆容量增高和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加 , 白蛋白可明显下降 , 但
分娩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
5.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英文缩写 A/G)【参考值范围】
1.5~2.5
【解读要点】
(1)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
(2)动态观察 A/G 比值可提示病情发展趋势并估计预后 , 病情恶化时 , 白蛋白逐渐减
少 , A/G 比值下降 , 若 A/G 比值持续倒置则预后较差 。
(3)A/G 比值 1.5~2.5 的参考值 , 沿用的是过去采用“盐析法”测定时的数值 , 现在这 分页标题
个方法早就放弃不用 , 而这个参考值仍在沿用 , 因为还没有公认的新的参考值 。 从一些调查
数据来看 , 中国人的总蛋白有明显提高 , A/G 比值相应明显下降 , 仍沿用 1.5~2.5 的参考值
【「医点医滴77」肝脏肾脏功能的解读】明显偏高 。 解读时须注意 。
6.前白蛋白(英文缩写 PA)
【参考值范围】
0.15~0.36g/L(15~36mg/dl)
(不同厂家的试剂盒可能不一致)
【解读要点】
(1)前白蛋白减少: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炎、肾病综合征、恶性
肿瘤、急性炎症、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2)前白蛋白增多:食物中蛋白质充足时的肾病综合征 , 口服避孕药、皮质类固醇、
促蛋白合成类固醇等 。
(3)前白蛋白是对营养不良的敏感监测指标 。
7.蛋白电泳
【参考值范围】
白蛋白 0.570~0.680(57.0%~68.0%)
α球蛋白 0.010~0.057(1.0%~5.7%)
α球蛋白 0.049~0.112(4.9%~11.2%)β球蛋白 0.070~0.130(7.0%~13.0%)
γ球蛋白 0.098~0.182(9.8%~18.2%)
【解读要点】
(1)蛋白电泳的参考值 , 因不同医院使用的仪器、染色试剂、所用比色或扫描等方法
不同而有上下差异 , 以医院提供的参考值为准 。
(2)白蛋白降低 , 可见于肾病综合征、弥漫性肝脏损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
炎症 。 妊娠期可见生理性降低 。
(3)α球蛋白在弥漫性肝脏损害、慢性炎症时增高;肝硬化时降低 。
(4)α球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慢性炎症时增高;弥漫性肝脏损害、肝硬化时降低 。
(5)β球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时增高;弥漫性肝脏损害时降低 。 妊娠期可见生理性增高 。
(6)γ球蛋白在弥漫性肝脏损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炎症时增高 。 妊娠期可见
生理性降低 。
8.总胆汁酸(英文缩写 TBA)
【参考值范围】
空腹:(3.71±2.98)μmol/L , (1.45±1.16)μg/ml;(范围为 0~6.71μmol/L)
餐后 2 小时:比空腹约高 1 倍 。
【解读要点】
(1)TBA 用于判断肝功能好坏 。 空腹 TBA 和餐后 TBA 在急性肝炎时增高 , TBA 持续升
高者往往转为慢性;慢性肝炎患者若空腹 TBA>20μmol/L , 应考虑为活动期;餐后 TBA 测定
对检出肝脏轻度病变的灵敏度优于其他所有肝功能试验 。
(2)肝外胆管阻塞和肝脏内胆汁郁积时 TBA 增高;肝硬化患者空腹与餐后 TBA 均增高 。
9.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曾用名谷丙转氨酶 , 英文缩
写 ALT;GPT)
【参考值范围】连续监测法:5~55U/L 赖氏比色法:5~25(卡门单位)
【解读要点】
(1)ALT 是细胞内的一种酶 , 肝细胞内含量最丰富 , 其次是肾脏、心脏和肌肉等 。 血
清中 ALT 增高 , 常作为肝细胞损害的一项标志 。
(2)ALT 是急性肝炎最早出现的异常指标 , 黄疸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00%升高;
无黄疸型肝炎阳性率 80%左右;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活动性肝炎时轻度或中度升高;血吸虫
病、阿米巴肝病、肝癌、脂肪肝、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等 , ALT 均可增高 。
(3)胆道梗阻时 , 由于经胆汁排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逆流或逆行性肠道感染 , 引起
肝细胞损害 , ALT 升高 。
(4)其他能引起 ALT 升高的疾病:急性胰腺炎、溃疡病、肌肉疾病、肾梗死、全身感
染等 。
(5)有不少药物在长时间或较长时间服用时 , 也能使 ALT 升高 。 所以医生会告诉您服
用某些药物时 , 要定期做肝功能试验 。
(6)肥胖的人 ALT 可轻度增高;酗酒、睡眠不足或身体疲劳也可引起肝细胞受损致 ALT 分页标题
活性增加 。
1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曾用名谷草转氨酶 , AST;GOT)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5~60U/L 赖氏比色法:8~28(卡门单位)
【解读要点】
(1)AST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内 , 常作为肝细胞和心肌细胞损害的一项标志 。
(2)由于 AST 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 , 当心肌细胞损害时 , AST 的变化比 ALT 敏感 。
11.谷草/谷丙比值(英文缩写 AST/ALT;GOT/GPT)
【参考值范围】
1.15 左右
【解读要点】
肝细胞内 AST 绝对值>ALT 。 在可逆性肝细胞损伤时 , 可溶性酶仅从肝细胞浆内释放出来 , 若肝细胞严重损害坏死时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 , 使 AST/ALT 比值变化 。 急性肝炎早期 ,
大部分 ALT 和细胞浆内的 AST 释放 , AST/ALT 比值下降至 0.56 左右;肝炎恢复期 , 比值也逐
渐恢复 。 肝硬化时此比值可增高至 1.44 。 大部分肝癌晚期患者 , AST/ALT 比值>1.5 。
12.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 ALP;AKP)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
男性:12 岁以下<500U/L;12~15 岁<750U/L;25 岁以上 40~150U/L 女性:15 岁以
下 500U/L;15 岁以上 40~150U/L 磷酸苯二钠终点法
成年人:3~13 金氏单位儿童:5~28 金氏单位
【解读要点】
(1)ALP 是骨骼中含量较多的酶 , 因此骨骼方面的疾病增高 , 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
骨软化病、正在愈合的骨折病人等;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 由于骨骼的生长 , ALP 值接近
成人的 3 倍 。
(2)阻塞性黄疸、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 ALP 升高 。
(3)某些维生素 , 口服避孕药等药物也可使 ALP 升高;妊娠期妇女 ALP 可升高 。
13.L-γ-谷氨酰转移酶(英文缩写 GGT;γ-GT)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
男性:11~50U/L 女性:7~32U/L 谷氨酰萘胺终点法
男性:3~17U/L 女性:2~13U/L 各实验室参考值有差异 。
【解读要点】
(1)嗜酒者γ-GT 增高 , 如果常年持续多量饮酒 , γ-GT 就会很高 , 戒酒 2~4 周后可恢
复正常 。
(2)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均能使γ-GT 升高 。
(3)γ-GT 活性升高 , 对肝胆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阻塞性黄疸、胰腺疾病、肝
癌患者γ-GT 明显升高;在肝炎恢复期 , γ-GT 是唯一升高的酶 , 提示肝炎尚未痊愈;慢性活动性肝炎时γ-GT 可高于参考值 1~2 倍;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 , γ-GT 常升高 。
(4)口服避孕药可使γ-GT 升高 20% 。
(5)肥胖和糖尿病也可使γ-GT 轻度升高 。
14.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 LDH;LD)及其同工酶
【参考值范围】
LD 连续监测法
LD-L 法:109~245U/LLD-P 法:200~380U/L 终点法:190~437 金氏单位 LD 同工酶:
各医院参考值差异较大 , 总体分布为:
LD>LD>LD>LD>LDLD 0.24~0.34(24%~34%)
LD 0.35~0.44(35%~44%)
LD 0.19~0.27(19%~27%)
LD 0.03~0.08(3%~8%)
LD 0.00~0.05(0%~5%)
【解读要点】
(1)诊断心肌梗死(见心脏标志物) 。
(2)肝脏损害:任何原因致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 LD 升高 , 肝癌时 LD 明显升高 , 通常
原发性肝癌多在 1000U/L 以内 , 转移性肝癌可达 1000U/L 以上 。
(3)LD 同工酶:急性肝炎 LD 增高超过 LD , 阻塞性黄疸时 LD、LD 均增高 , 但 LD 升高
更明显 。
15.血清胆碱酯酶(英文缩写 SChE)
【参考值范围】
5000~12000U/L
【解读要点】
(1)肝硬化、肝炎、肝转移癌 , SchE 降低 。 (2)肝外疾病如严重贫血、急性感染、营养不良等 SchE 降低 。分页标题
(3)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 血清胆碱酯酶(SchE)和红细胞中真性胆碱酯酶(AchE)均
降低 , 但 SchE 降低比 AchE 更快、更早 。
16.腺苷脱氨酶(英文缩写 ADA)
【参考值范围】
0~25U/L
【解读要点】
(1)血清 ADA 可作为慢性肝病的筛选项目 。 急性肝炎后期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恢复正常而 ADA 持续升高时 , 常易复发或迁延为慢性肝炎 。
(2)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时血清 ADA 显著升高 。
(3)此外 , 某些血液病时 , 红细胞内的 ADA 明显升高 。
17.α-L 岩藻糖苷酶(英文缩写 AFU)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27.1±12.8)U/L 终点法:(6.9±3.4)U/L
【解读要点】
(1)妊娠时 AFU 可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升高 , 分娩后或人工终止妊娠后迅速下降 ,
5 天后恢复正常 。
(2)AFU 主要的应用价值在肝病 。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 , AFU 轻度升高 , 随着疾病治
愈、好转而恢复正常 。
(3)AFU 还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 。 可查阅“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解读”一节 。
18.肝纤维化 4 项
【参考值范围】
Ⅲ型前胶原 <18ng/LⅣ型胶原 30~140ng/L 层粘连蛋白 50~180ng/ml 透明质酸 <
120ng/ml【解读要点】
(1)Ⅲ型前胶原(英文缩写 PCⅢ)
Ⅲ型前胶原与肝纤维化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 但没有特异性 。 Ⅲ型前胶原在肝纤维化早期
确诊有价值 , 对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也有参考意义 。
(2)Ⅳ型胶原(英文缩写 CⅣ)
Ⅳ型胶原是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 , 其含量升高可较灵敏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过程 。
(3)层粘连蛋白(英文缩写 LN)
层粘连蛋白是基底膜中独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 , 在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
肝癌时显著升高 , 并反映肝纤维化的进程与严重程度;层粘连蛋白越高 , 肝硬化患者的食道
静脉曲张越明显 。
(4)透明质酸(英文缩写 HA)
透明质酸是基质成分之一 , 可较正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形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损伤情
况 , 有研究认为透明质酸比肝脏组织活检更能反映出病肝全貌 , 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敏感
指标 。
六、病毒性肝炎相关项目检验结果的解读
1.甲型肝炎病毒 IgM 抗体(英文缩写抗 HAVIgM)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抗 HAV-IgM 是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早期出现的抗体 , 是公认的早期诊断甲
型肝炎的指标 。 人感染 HAV 后 , 抗 HAV-IgM 首先出现并于 2~3 周达到高峰 , 1~2 个月后
迅速下降 , 3 个月后基本消失 。
(2)甲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感染早期 , 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前或黄疸前一周 ,
抗 HAV-IgM 即可检出 , 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
2.甲型肝炎病毒 IgG 抗体(英文缩写抗 HAVIgG)
【参考值】阴性
【解读要点】
(1)抗 HAV-IgG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 对 HAV 感染有免疫力 。 在发病后 1 个月出现 , 3~
4 个月达高峰 , 可持续几年、几十年或终生存在 。 抗 HAV-IgG 阳性 , 提示既往感染 HAV 或接
种甲肝疫苗后 。
(2)甲型肝炎有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临床表现 , 成人感染后多表现
为显性感染 , 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 。 隐性感染者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亦呈阳
性 。
(3)甲型肝炎预后良好 , 通常在 2~4 个月内恢复 , 少数病程可延长或有反复 , 不转为
慢性肝炎 。
3.乙型肝炎病毒 5 项标志物(英文缩写 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 及抗
HBc-IgM)
【参考值】
HBsAg 阴性;抗 HBS 阴性或阳性;HBeAg 阴性;抗 HBe 阴性;抗 HBc 阴性;抗 HBc-IgM 分页标题
阴性
【解读要点】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抗
原 , 阳性提示现症感染 。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
抗原蛋白质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抗体 , 或接种过乙肝疫苗所产生的免疫效果 。 阳性说明
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 。 注射乙肝疫苗后抗-HBs 的量达到 100mIU/ml , 对
HBV 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 所以接种疫苗后应检测是否产生抗 HBs 及其含量 。
(3)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 ,
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 , 阳性说明传染性较强 。
(4)乙型肝炎病毒 e 抗体(抗 HBe):出现于 HBeAg 阴转后 , 阳性代表传染性下降 ,
但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 见于慢性感染或感染后恢复期 。
(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刺激肝细胞所产生的一种
免疫球蛋白 , 不是保护性抗体 , 出现早 , 持续时间长 , 甚至终生阳性 。 阳性见于乙型肝炎病
毒的急、慢性感染期 。
(6)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IgM(抗 HBc-IgM):是 HBV 感染早期出现的抗体 , 是急性HBV 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标志 。 抗 HBc-IgM 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和具有传染性 。
(7)乙型肝炎病毒 5 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可呈现很多不同的模式 , 主要的 13 种模式如
下:
①五项全阴 , 表示未感染过 HBV,也未接种疫苗 。
②仅 HBsAg 阳性 , 表示急性 HBV 感染早期 , 慢性 HBsAg 携带者 , 传染性弱 。
③HBsAg、抗 HBc 阳性 , 表示急、慢性乙肝 , 传染性弱 。
④HBsAg、抗 HBe、抗 HBc 阳性 , 俗称“小三阳” , 表示急、慢性乙肝 , 病毒复制程度低 ,
传染性弱 。
⑤HBsAg、HBeAg、抗 HBc 阳性 , 俗称“大三阳” , 表示急、慢性乙肝 , 提示 HBV 复制 ,
HBV 携带状态 , 传染性强 。
⑥HBsAg、HBeAg 阳性 , 表示急性乙肝早期或慢性 HBV 携带者 , 有较强传染性 。
⑦抗 HBs 阳性 , 表示有 HBV 感染史、已恢复 , 或接种乙肝疫苗后有免疫力 。
⑧抗 HBs、抗 HBc 阳性 , 表示 HBV 感染恢复阶段 , 有一定免疫力 。
⑨抗 HBs、抗 HBe、抗 HBc 阳性 , 表示急性 HBV 感染后已康复 , 有一定免疫力 。
⑩抗 HBc 阳性 , 表示既往感染过 HBV , 急性 HBV 感染窗口期 , 有一定传染性 。
抗 HBe、抗 HBc 阳性 , 表示既往感染过 HBV , 急性 HBV 感染恢复 , 少数仍有传染性 。
HBsAg、抗 HBs 阳性 , 表示亚临床型 HBV 感染早期 , 不同亚型 HBV 二次感染 。
HBsAg、抗 HBs、HBeAg、抗 HBc 阳性 , 表示 HBsAg 免疫复合物 , 新的不同亚型的再感
染 , 有较强传染性 。
4.乙型肝炎病毒前 S(英文缩写 PreS)、乙型肝炎
病毒前 S(英文缩写 PreS)及相应抗体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1)PreS 是乙肝病毒表面的蛋白成分 , 它能增强 HBsAg 的免疫原性 , 同时有助于乙肝
病毒吸附至肝细胞 , 是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之一 。
PreS 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 ,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
(2)抗 preS 抗体是乙肝病毒的中和抗体 , 能阻止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 , 患者体内若出
现此种抗体 , 表明病情好转 , 趋向痊愈 。
(3)检测患者体内的抗 PreS 抗体对观察乙肝的预后 , 特别是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有重
要意义 , 若抗 PreS 抗体较早出现 , 提示预后良好 。
(4)PreS、抗 preS 抗体检测的解读与 PreS、抗 PreS 抗体相似 。
5.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DNA(英文缩写 HBV DNA) 分页标题
【参考值范围】
<5.0*10Copies/ml
【解读要点】
(1)定期检测、动态观察 HBV DNA 病毒载量变化 , 可了解病毒的复制程度及其传染性 。
(2)HBV DNA 阳性即>5.0*10Copies/ml , 表示病毒有复制 , 有传染性;HBV DNA 复制
水平越高表明其传染性越强 。
(3)观察疗效:如果检测数据仅在一个数量级范围的变化波动 , 说明结果无大变化 ,
抗病毒治疗无效果;如果数据显示 HBV-DNA 含量持续下降 , 然后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 或在
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之下 , 说明抗病毒治疗有效 。
6.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YMDD 基因
【参考值】
YMDD 基因型(或野生株)
【解读要点】
(1)在应用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 , 如拉米夫定应用治疗 6~9 个月
以上可出现 YMDD 变异而产生耐药性 。 YMDD 变异分为两种:YVDD , YIDD 。
(2)如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到(出现)YMDD 变异株(或 YVDD、YIDD 基因型)
提示可能出现耐药 , 应结合 HBV DNA 载量、ALT 值 , 综合判断是否更换药物 。 7.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英文缩写抗-HC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抗-HCV 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异性抗体 , 但不是中和抗体 。
(2)抗-HCV 阳性 , 表示有 HCV 感染 。
8.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RNA(英文缩写 HCV RNA)
【参考值】
<5.0*10Copies/ml
【解读要点】
(1)HCV RNA 阳性即>5.0*10Copies/ml , 表示感染了 HCV , 病毒在复制 , 有传染性 。
(2)HCV RNA 是急性感染的标志 , 感染早期可呈间歇性阳性 , 后期呈阳性 。 因此 , HCV
RNA 阴性不能排除感染 。
(3)HCV RNA 病毒载量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进展无绝对相关性 , 但可以
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估的观察指标 。
9.丁型肝炎病毒(英文缩写 HDV , HDVAg , 抗-HD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丁型肝炎不能单独发病 , 而是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是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发病 。
因为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负链 RNA 病毒 , 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专性共生体 , 在乙型肝炎病毒
和其他嗜肝 DNA 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和传播 。
(2)丁型肝炎抗原(HDVAg)阳性见于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者 , 表示有传染性 。
(3)抗 HDV IgM 阳性 , 提示近期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 , 因与乙型肝炎合并感染 , 可引
起乙型肝炎症状加重 。 (4)抗 HDV IgG 阳性 , 表示既往有感染史 。
10.戊型肝炎病毒抗体(英文缩写抗-HE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抗 HEV IgM 阳性 , 表示近期感染急性戊型肝炎 。
(2)抗 HEV IgG 阳性 , 表示既往有感染过戊型肝炎病史或戊型肝炎恢复期 。
11.庚型肝炎病毒抗体(英文缩写抗-HG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抗-HGV 抗体阳性 , 表示感染或曾经感染庚型肝炎病毒 。
七、肾功能检验结果的解读
1.尿素(或尿素氮;英文缩写 UREA , BUN)
【参考值范围】
以尿素计算: 2.86~8.20mmol/L(17.2~49.2mg/dl)
以尿素氮计算:2.86~8.20mmol/L(8.01~22.96mg/dl)
【解读要点】
(1)血液中尿素所含的氮称为尿素氮 。 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 它在
肝脏合成 , 经肾小球过滤排出 。 测定血液中的尿素可以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 。
(2)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随着饮食中的蛋白质多少而成比例地改变 。 高蛋白饮食可能引
起尿素轻微升高 , 如果肝肾都很好只是尿素轻微的升高 , 一般来说饮食上的原因可能性较大 。分页标题
(3)病理性血液尿素增高:①肾前性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 , 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因为肾血流量减少 , 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血液尿素增加;②肾性疾病:肾小球肾炎、
肾病晚期、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等;③肾后性疾病:所有可能使尿路阻塞的因素 。
(4)血液尿素降低:除孕妇以及低蛋白高糖饮食者以外 , 常见于肝功能衰竭者 。
2.血清肌酐(英文缩写 CRE)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
男性 53~97μmol/L(0.60~1.10mg/dl)
女性 44~80μmol/L(0.50~0.90mg/dl)
终点法
男性 44~133μmol/L(0.50~1.50mg/dl)
女性 70~106μmol/L(0.80~1.20mg/dl)
【解读要点】
(1)肾病初期 , 血清肌酐通常不升高 , 直至出现肾脏实质性损害 , 血清肌酐才开始升
高 。 所以若是尿素升高伴随着肌酐升高 , 一定要尽快求助于肾内科医师 。
(2)血清肌酐主要应用于晚期肾脏疾病的判断与评估 。
3.尿酸(英文缩写 UA)
【参考值范围】
男性 149~416μmol/L(2.5~7.0mg/dl)
女性 89~357μmol/L(1.5~6.0mg/dl)
【解读要点】
(1)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 饮食中的嘌呤会影响尿酸 , 若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吃
嘌呤含量高的海鲜和啤酒 , 可能导致尿酸的快速升高 。
(2)有痛风临床表现同时血清尿酸增高 , 即可诊断为痛风 , 但不是所有尿酸增高都是
痛风 。 (3)肾脏疾病、年龄老化、血液病、血压高也会有尿酸增高的表现 。
4.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胱抑素 C , 英文缩写
CyS C)
【参考值范围】
0.59~1.03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胱抑素 C 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 ,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理想的标志物 , 作为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 反映肾功能受损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 尤其对发现早期轻度肾功能受
损的能力较好 。
(2)肾脏损害 , 肾小球受损时 , 血清胱抑素 C 升高 。
5.尿液微量白蛋白(英文缩写 mAlb)
【参考值范围】
2.0~13.4mg/24 小时尿;晨尿 0.5~9.2mg/L;随意尿 0.62~11.0mg/L(不同厂家试剂参
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微量白蛋白增多提示肾小球病变向慢性过渡 。
(2)尿液微量白蛋白升高常见于糖尿病肾病 , 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
6.尿液α微球蛋白(英文缩写α-MG)
【参考值范围】
0.94~3.34mg/24 小时尿(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α-MG 是肾近曲小管损害的标志蛋白 , 用于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判断 。
(2)肾小球肾小管病变时增高 。
7.尿液β微球蛋白(英文缩写β-MG)【参考值范围】
0.03~0.37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中β-MG 排出增高 , 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 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 可以与
以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相区别 。
(2)尿液β-MG 增高 , 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恶性肿瘤、自身
免疫病、慢性肝炎等 。
老年人也高于常人 。
8.尿液 N-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英文缩写 NAG)
【参考值范围】
尿液中 NAG 呈偏态分布 , 中位数 9.13U/g 肌酐 , 第 95 百分位数 16.10U/g 肌酐 。 (不同
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 NAG 增高是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指标 , 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肾炎、休克引起的肾衰
竭、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流行性出血热时增高 。
(2)可以反映早期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
(3)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晚期、肝组织有纤维化倾向时增高 。分页标题
9.尿液转铁蛋白(英文缩写 MTFU;TRF)
【参考值范围】
<2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尿液 TRF 反映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 , TRF 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