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写一手好字 , 爱上书法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杨凝式《韭花帖》
▼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杨凝式韭花帖》罗振玉藏本
“世人尽学兰亭面 , 欲换凡骨无金丹 。 谁知洛阳杨风子 , 下笔便到乌丝阑 。 ”
——黄庭坚
这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赞扬五代时书法家“杨风子”——杨凝式的诗句 , 杨凝式经典代表作《韭花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 , 布白舒朗 , 清秀洒脱 , 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 , 被称天下第五行书 。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韭花帖》杨凝式书 , 行书 , 墨迹麻纸本 , 高26厘米 , 宽28厘米 , 共7行 , 63字 。 《韭花帖》是一封信札 , 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 , 腹中甚饥之时 , 恰逢有人馈赠韭花 , 非常可口 , 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清乾隆内府藏本 无锡博物馆藏 分页标题#e#
《韭花帖》不仅字体 , 用笔有萧散之感 , 更重要的是《韭花帖》的字距 , 行距均拉开至极限 , 打破了行书行距与字距都不大的旧格局 , 一些字甚至超出结字常规 , 或左右错位、或上下不齐、或头重脚轻 , 或疏 , 或紧……然而一切出于自然 , 毫无造作之气 , 显示出一种空灵淡远的美 。 通篇形态宛若一个闲雅奇士 , 一举手 , 一投足 , 无不雅逸风流 , 沉静自若 。 散落的布白与平中寓奇的结体 , 相得益彰 , 使得作者萧散闲适的心境跃然纸上 。 无论是从书法本身 , 还是文字内容 , 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这种散淡的心境 。 杨凝式被视为历来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 。 “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 。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 , 今藏无锡博物馆 , 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 , 见于《支那墨迹大成》 , 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 。 据考证 , 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 。 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 , 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 , 和南宋绍兴内府 。 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 , 有张宴跋 , 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 。 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 , 以摹本偷换 , 摹本留在宫中 , 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 , 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 , 今不知所在 。
杨凝式《韭花帖》版本对比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以下局部对比 , 共7幅 。 所有图片使用相同的比例 , 即字大小相同 。
因兼及收藏印 , 故图片大小不同 。
对比图7-1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对比图7-2
分页标题#e#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对比图7-3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对比图7-4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对比图7-5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对比图7-6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对比图7-7
分页标题#e#
「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热点频道 /
书法由唐到宋 , 杨凝式是一转折人物 , 苏轼评曰:“自颜、柳没 , 笔法衰绝 。 加以唐末丧乱 , 人物凋落 , 文采风流扫地尽矣 。 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 , 有二王、颜、柳之余 , 此真可谓书之豪杰 , 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 ”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 。 而且他那自出新意的作品 , 绝俗的书法品格 , 深深地影响了宋朝的书坛巨子 。 比如“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 。 从书法史的大局看 , 他是唐宋书法相承而趋新的转轴人物 。
这就是杨凝式 , 一个低调地影响中国千年书法的“疯子” 。
![首页](/images/logo2.png)
来源:(书法家论坛)
【】网址:/a/2020/0103/j1335004.html
标题:「杨凝式」杨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