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按关键词阅读:

到日本参观艺术节 , 还没开始正式体验 , 大家先下了水稻田 , 去收割“通俗”的稻子 。 因为没有水稻田 , 就没有大地艺术节 。

作者 周华诚文图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

大地艺术节的很多作品 , 在山坡上、稻田中 。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

中国设计师马岩松作品《光之隧道》 。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

装置作品《消失的窗户》 。 山谷志村 稻米的艺术

到日本参观艺术节 , 还没开始正式体验 , 大家先下了水稻田 , 去收割“通俗”的稻子 。 因为没有水稻田 , 就没有大地艺术节 。

山谷志村 , 是日本新潟县的一个偏远小村 。 山顶上的村庄 。 新潟 , 有好吃到举世闻名的稻米 。 越光米 , 就是这里出产的稻米品牌之一 。 小村位于新潟中部 , 地势起伏 , 大面积的棚田鳞次栉比 。

日本人说的棚田 , 就是我们的梯田 。 棚田的风光 , 纯美至极 。 在山谷志村的清晨醒来 。 远山 , 黛影 。 云雾缭绕 。 太阳一点一点出来 , 给幽蓝的清晨涂抹上颜色 。

当地的农协人员为了让我们体验一把稻米的落地 , 特地一早安排下田收割 。 分页标题#e#

九月的稻穗已经熟得弯了腰 , 有经验的队友喊 , “呀 , 低头啦 , 熟了呀!”没经验的队友也就跟着有模有样地喊 , “呀 , 低头啦 , 熟了吧!”

一开始是镰刀收割 。 过了一会儿 , 来了一台收割机 。 山谷志村种水稻的田中仁先生 , 开着小型收割机过来 , 大家纷纷扔了传统手工业的镰刀 , 又投奔新技术去了……

几天后 , 参观到大地艺术祭的经典作品之一《农舞台》 , 大家簇拥着拍观景台上竖排的日文字 , 发现从右至左 , 写的就是四月到九月的农耕歌谣 。 九月是:

长得高高的稻穗 , 几乎遮住了人影 。

九月 。 挥动镰刀 , 收获每一颗稻谷 。

从田间搬回沉甸甸的稻束 。

只为在十月前能完全晒干去壳 。

整个艺术节 , 处处可见稻米的影子 。 甚至 , 吃饭也是一种“艺术” 。

在里山现代美术馆 , 有一场“米饭秀” 。 传到手中的白色单子上这样写着:“(要品出)米饭的味道差异非常微妙和困难 , 但请享受它 。 ”

“米饭秀”的工作人员将四种米饭 , 像冰激凌一样装在四个小格子里 , 每一种一小勺 , 格子旁边标着1、2、3、4号 , 让所有人评选出觉得最好吃的一种 。 那一小勺 , 真少 , 因为少 , 又显得何其珍贵 。 他们说:“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味道上 , 闭上眼睛去感受它 。 这是一个小小的区别 。 但如果你通过吃来感受土地 , 我会很高兴 。 ” 分页标题#e#

同行的郭晨子老师说 , 来过日本的女生一定会喜欢日本 , 因为日本的小确幸太多 。

最大的小确幸 , 大概就是对于稻米的讲究 。 后来的几天里 , 为我们做大地艺术节导览的小蛇队成员德井先生 , 一见面开场白也如此:“欢迎你们来看我们的稻田 , 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的稻米 。 ”

最后离开的时候 , 他说:“希望你们回去 , 让更多的人来看我们的稻田 , 让更多的人 , 吃到我们的稻米 。 ”

日本人 , 是多么为他们的稻米而骄傲啊 。

“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开始 , 寻找人生的幸福 。 ”这个民族 , 对于大米真是有一种从心而生的尊敬 。 在整个艺术节期间 , 稻米一路相伴 , 如影随形 。 而这一场大地上的艺术节 , 几乎就是稻米的推广 。 一拨拨的游客 , 从世界各地赶来 。

这是一场日本的“乡村振兴”实践行动 。 所不同只是 , 他们在18年前已经启程 。

越后妻有 拯救乡村的行动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

作者与艺术节策展人北川富朗

我们的目标地 , 是“越后妻有” 。

越后妻有是什么地方?那是日本本岛中北部农村的一块土地 。 川端康成在《雪国》里有这样一段描写:“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 , 便是雪国 。 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 ”

“雪国”的原型 , 就是这个名为“越后妻有”的县 。 这里常年被白雪覆盖 , 冬季的积雪要达4米 。

算是一个极为偏远的山区乡野了 。 从2000年开始 , “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 , 也称为“大地艺术节” , 每三年一次 , 在越后妻有地区广达760平方公里的山野间举办 。 艺术节活动把日本农耕传统文化与各种形式的现代艺术作品 , 融合成一个神奇的自然体呈现给大家 。 分页标题#e#

草间弥生、蔡国强等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 , 张永和、James Turrell、阿布拉莫维奇等艺术大师的实验建筑 , 点缀在自然各处 。

行走之间 , 有超出想象的惊喜 。

18年来 , 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8组艺术家曾来到这片土地上 , 通过1000多个作品 , 表达人和自然、时间和历史的关系 。

最为特别的是 , 生活在当地的人们 , 无论是务农的老伯还是食堂里的阿婆 , 都毫无违和感地和这个760平方公里的“美术馆”融为一体 。

然而 , 20多年前 , 越后妻有却是日本现代化进程中被抛弃的闭塞之地 。 即使对于日本本国人 , 也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地方 。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 和一个叫北川富朗的人密不可分 。

他是大地艺术节以及日本濑户国际艺术节的总策展人 。

北川1946年出生 , 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部 , 从大学时代开始 , 他就十分热心于艺术的全民化事业 。

1990年代 , 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之后 , 日本农村各区域都面临着因为人员外流、老龄化等问题而引起的当地衰弱化 。

“如果这样下去 , 整个农村文化就会消失殆尽 。 农村文化其实是支持日本全国各地交流沟通的最主要的文化部分 , 如果农村文化消失了 , 那么人也会最终消失 , 如何守护大都市东京以外的日本 , 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 ”

北川来到越后妻有 , 想也许艺术可以使这块土地的魅力重新发挥出来 。 但最初遇到的困难 , 是难以想象的 。

对于一个三分之一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传统农村社会来说 , “现代艺术”、“将整个区域改造为美术馆”等理论 , 几乎是当地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

现代艺术与传统的雕塑和绘画不同 , 无法让人简单直观地理解;利用现代艺术去活化当地的案例 , 此前从没有见过 。 所以艺术节被视为浪费纳税人金钱的反对之声 , 一个接一个 。 分页标题#e#

但18年过去 , 一切又都不一样 。

记忆重生 艺术节作品母题之一

越后妻有760平方公里 , 就是一座自然美术馆 。 艺术作品散布道路与山野之间 。

问大地艺术节的向导德井先生 , 他最喜欢的一件作品 , 他开心地用手捂住了脸 , 因为“这太难回答了 , 喜欢的太多了!”

德井先生今年67岁 。 四年前退休后 , 德井回到家乡十日町 , 成为艺术节义工“小蛇队”的一员 , 为所有来到艺术节的观众做向导和解说 。

他18岁离开家乡 , 前往东京念大学 , 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 。 参加了“小蛇队”后 , 他便一直居住在十日町 , 并打算一直住下去 。

他还亲自参加了许多艺术作品的创作 。

但他还是举了一个一起用漂流木来做人偶的例子 。 这是一个用废弃的学校为场地创作的作品 , 名叫《学校不会变空》 。

真田小学位于十日町钵村 , 是全村人的母校 。 虽然由于老龄化严重 , 孩子们越来越少了 , 但所有村民都希望学校能继续保存下去 。

绘本艺术家田岛征三从学校的残留物品中得到灵感 , 以废校前三位学生回到母校 , 遇见妖怪 , 说起对学校的回忆 , 学校因此得到“重生”为线索 。

这个“重生”的概念 , 不仅仅是故事的复现 , 而是让许多真田小学的毕业生都回到这里 , 参与了作品的创作 。 他们开着音乐会 , 演着滑稽剧 。 ——说不定 , 真田小学也是德井先生的母校吧 。

我们在妖怪学校 , 从巨大的妖怪的“肚子里”穿行而过 , 头顶是纸糊的五颜六色的青蛙 。

这是一行中最使人玩心大起的作品 。 笑声使这座学校重新变“满” 。

运用漂流木制作的妖怪人偶 , 由真田小学的校友以及附近的村民共同参与 。 这一作品成为联结当地人和艺术家的重要媒介 。 分页标题#e#

在策展人北川先生的理解中 , 学校是一个地区的灯塔 。 当年轻人与孩子越来越少 , 学校消失 , 在当地的老人看来 , 学校的消失就好比“灯塔里的灯光熄灭” 。

这也是此行中 , 很多艺术作品是以废弃的学校为场景的原因 。

还有一件作品是《产土之家》 。 原先它是一幢非常气派的越后茅草屋 , 它所在的愿入村 , 只有5户居民 。

2004年大地震后 , 房屋被损坏 , 屋子的主人不得不搬到别处去居住 。

但在日本民居专家安藤邦广等人的合力改造下 , “产土之家”不仅成为了“用瓷器构成的房子” , 里面展出各种瓷器作品 , 它还成为了客人们和村民的聚会场所 。

在日语里 , “产土之家”的含义接近于守护一方土地的神 。 现在这栋房子的守护神是72岁的道子奶奶 。

道子奶奶在这里端茶送水 , 迎接每一位前来的客人 。 她向人们解释 , 进门的这座瓷片贴着的土灶 , 就是日本电饭煲的原型 。

光之隧道 中国建筑师作品

所有的当代艺术作品 , 都散落在山林田间 , 表达着人类与自然、文明的关系 。

最有意思和体验的愉悦感最强的作品 , 无疑要数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的作品 。 他在清津峡一条长达数公里的隧道里 , 创作了《光之隧道》 。

在隧道的尽头 , 四壁铺设了不锈钢板 , 加上地面的水景 , 营造出桃花源一般的玄幻情境 。

虚虚实实 , 实实虚虚 。

山水借景 , 豁然开朗 , 纯然是桃花源一般的追寻 。

我们一行17人在桃花源的入口拍照打卡 , 拗出各种造型的合影 。

姿态丰富的光之隧道 , 有许多处观景点 。 漫长的隧道 , 在徒步的过程中 , 给予了观者体验过程里很特别的节奏感 。 穿行 , 穿行 , 然后一抬眼 , 豁然开朗 , 眼前是一面碧水青山的景致 。 分页标题#e#

一个洞口——是一扇取景框——山是明亮的绿色 , 水在哗哗流淌 。

这个隧道可玩度很高 , 人们会沉浸在各样的色彩和镜像中 。 也有一些细节 , 被展示在墙壁或地面 。 匆匆而过的人或许会将其忽略 , 但只要细细观察 , 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 。

与传统艺术相比 , “以观念先行”的当代艺术作品一直充满着争论性 。

但在大地艺术节 , 艺术品本身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 因为北川先生策划艺术节 , 最初的出发点 , 是“让更多的人来看一看日本的山区风景” 。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

废弃的小学校 , 因为艺术的参与 , 变得富有生机活力 。 图为用漂流木创作的作品《绘本与木之实美术馆》 重拾尊严 北川富朗的初衷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

草间弥生作品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 工作繁忙的北川富朗先生 , 居然能接受我们的约访 , 与大家作了半个小时的面对面交流 。

交流在里山现代美术馆的办公室进行 。 大家都很兴奋 。

北川先生穿着印有大地艺术节金黄色倒三角logo的T恤 , 他的帽子也有同样的logo 。

北川先生已经70多岁了 , 但是精神看起来很棒 。 我们准备了一些问题 。 问他 , 18年前开始做大地艺术节的时候 , 会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如此成功 。 他只是说 , 当初做这一切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 分页标题#e#

北川说 , 和中国山区乡村的情况非常相似 , 因为城市化发展 , 年轻人纷纷离开土地 , 乡村人口老龄化 , 大片土地被弃置荒废 , “种田回报太差 , 还是到城里去吧” 。

农家一户户地消失 , 而留下来的老人们总担心 , “儿子下次回来大概是自己葬礼的时候吧” 。

虽然年事已高 , 当地的老人们仍然要去山野间采摘野菜 。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 曾经与土地抗争共生的力量渐渐消失 , 曾经的自豪感与认同感也渐渐消失 。

“如果能为这些老爷爷和老奶奶创造出开心的回忆就再好不过了 , 哪怕只是短暂的也好 。 这就是大地艺术节的初衷 。 ”

“让艺术家把过去人们聚集的场所 , 把包含着一家人喜怒哀乐的地方的空虚和回忆变成艺术作品 , 展现在大家眼前 。 他们要赞美这里的生活 , 要唤起当地人们的自豪感 , 也要给来到此地的外来者以感动 。 这样 , 作品才能真正成为艺术 , 才能把自然、文明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 ”

北川先生说 , 举办大地艺术节 , 也是为了让当地的人们重拾生活的尊严与信心 , 让当地的老人们重展笑颜 。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0102/j1334227.html

    标题:唤醒大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行记


    上一篇:NBA前总裁去世,享年77岁 乔丹、皮蓬、奥尼尔发文哀悼斯特恩

    下一篇:安立路快速路局部路段破土动工,将成北部地区新景观廊道


    人文

    张近东致信家乐福中国员工:服务是零售业生存之本

    阅读(27)

    9月27日 , 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 , 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已经正式完成交割 。 紧随公告发布的 , 还有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致家乐福中国员工的一封信 。 在信中 , 张近东再提零售本质 , “作为零售企业 , 为消费者服务、为合作伙伴服务是生存之本 。 ” 2019年 ,...

    人文

    只留1个人工通道:未装ETC就得挨堵?|新京报快评

    阅读(34)

    北京壹网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 :只留1个人工通道:未装ETC就得挨堵?|新京报快评 只留1个人工通道:未装ETC就得挨堵?|新京报快评 [北京壹网www.jing111.com] ▲资料图 , 图文无关 。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文 | 陆仁忠 客观讲 , 在我国私家车保有量接近2亿辆的大环境...

    人文

    【运势】带着转运 RNA 挂件去实验室,导师都更爱我了

    阅读(50)

    加个样都能漫出来老板老是给钠揭捉?力开组会被批斗还遇不到一段良缘你须要一个可爱的崇奉帮你转转运!心境好,运势强,科研天然就顺啦!来,今天咱们一路迷信一波包邮送500个「转运RNA」只有科研人才懂的护身符!-礼品展示-转运RNA挂件展示瞅瞅这枚RNA挂件,小众又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