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在历代山水画中 , 清代作品最为饱满繁密 , 造成这种面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清代山水画受四王的影响太深了 , 炫耀技法成为一种时尚 , 好的画家还可以注意到画面节奏 , 普通画家的作品就完全成了细节堆砌 。 那些不好不坏的画家就很尴尬 , 他们有想法 , 少勇气只能在传统框架中找方向 。 这就说明了画家真的只是普通人 , 他们在绘画上的技巧也需要练习 , 他们面对新的题材时也会束手无策 , 他们面对时代主流风格时也会迷茫困惑 。 在这批“不好不坏”的画家中有一位叫做张庚 , 他的山水画作品优点和缺点很有代表性 。
「浮峦秋色」构图饱满密不透风 , 也能表达雅逸情怀 , 张庚绘《浮峦秋色》//热点频道 /
张庚 浮峦秋色张庚生活在雍正、乾隆时期 , 他是浙江人 。 江南文脉延续 , 书画之风昌盛 , 张庚是寒门子弟 , 在学艺过程中吃了很多苦 , 养长了谨小慎微的习惯 。 这幅《浮峦秋色》就能体现出这方面的性格特征 , 整幅作品在布局上已经到了密不透风的境地 。 为了强行疏散因构图饱满带来的拥堵感 , 张庚特意添加了浮云溪流 , 只不过这些刻意而为的细节反而让画作显得愈发烦闷 。 气韵通畅是衡量山水画的标准之一 , 气韵仿佛人体中血脉 , 一旦堵塞就会危及全身 , 同样画作中的气韵如果瘀滞 , 就会影响作品的欣赏效果 。
「浮峦秋色」构图饱满密不透风 , 也能表达雅逸情怀 , 张庚绘《浮峦秋色》//热点频道 /
张庚 浮峦秋色 局部拆分一下画面构图就会发现 , 整幅作品中最重要的山峰居于画面中央 , 从上一直延续到下 , 据此再补充各种细节元素 。 这造成了画面视觉角度单一 , 基本上都是仰视角度 , 画中山水与赏画人之间缺乏一条通道 , 人无法“走入”画中 , 由此产生了隔阂 。 画面近景处为了弥补一下 , 突兀地画了一条溪流 , 溪水没有源头 , 从云中淌出 , 原本是想表达云水相依 , 只不过放在此处就成了画蛇添足 。 云气应该向上蒸腾 , 水流自然下落 , 画中浮云少了缥缈灵动 , 显得过于死板 。 这样的创作手法一看就是临摹前人的作品但没有分析思考 , 只会照葫芦画瓢 。
分页标题#e#
「浮峦秋色」构图饱满密不透风 , 也能表达雅逸情怀 , 张庚绘《浮峦秋色》//热点频道 /
张庚 浮峦秋色 局部出现这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张庚没有能力驾驭这样大的一个题材 , 他的想法很好 , 要学习王蒙的气韵 , 辅以王原祁的技法 , 画出自己的风格 。 有想法不等于就能成功 。 聪明的画家会扬长避短 , 如果日常练笔画成这样无妨 , 但从《浮峦秋色》的画中款识可以看出这就是一幅成熟的作品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不一定会受到表扬 , 敢于挑战和有实力挑战从来都是两件事情 。 画中唯一可取之处就是近景处的那几棵松树 , 苍翠挺拔 , 气势十足 。 这样更加说明这幅作品的拼凑痕迹 , 好与不好都特别明显 , 一看就是临摹若干局部细节 , 再勉强拼凑合成 。
「浮峦秋色」构图饱满密不透风 , 也能表达雅逸情怀 , 张庚绘《浮峦秋色》//热点频道 /
张庚 浮峦秋色 局部欣赏这幅《浮峦秋色》就会发现 , 一直说正统派制约了清代山水画的发展 , 眼前有一座高峰让人看不到远方 。 张庚正是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处境 , 学正统画风 , 却实力有限 , 于是后世出现了更多像张庚这样的画家 , 彻底让正统派山水的面貌变得似是而非 。
拓展阅读
在创作中强调写生 , 追求形神兼备 , 奚冈绘《秋山图》
通俗题材画出高雅气质 , 扬州名家李鱓绘《长年富贵》
「浮峦秋色」构图饱满密不透风,也能表达雅逸情怀,张庚绘《浮峦秋色》。在命题创作中寻找自由空间 , 画华美祥瑞山水 , 关槐绘《雪寺探梅》
「浮峦秋色」构图饱满密不透风,也能表达雅逸情怀,张庚绘《浮峦秋色》。性格磊落豪放 , 人生经历大起大落 , 清代罗聘绘《竹溪山居》
来源:(萨培喇说画)
【】网址:/a/2020/0102/j1334216.html
标题:「浮峦秋色」构图饱满密不透风,也能表达雅逸情怀,张庚绘《浮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