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先天”与“后天” ,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对重要概念 。
于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怎么理解?。按照通常的理解 , “先天”是指自然的本然原则 , 是天生的、天赋的 , 有时也指宇宙本体 , 万物本源;“后天”则与“先天”相对 , 指非天生的、出生以后的 。 比如 , 我们会说某人的成功 , 是源于其先天的聪明和后天的努力;或者说某人的长寿 , 是因为他先天体质好 , 后天又勤于锻炼 , 等等 。
不过 , 古人在具体运用这一对概念时 , 含义则是多种多样的 。
于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 , 该怎么理解?//热点频道 /
先来看迄今所见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先天”、“后天” , 即《周易·文言传》在阐释“乾卦”第五爻辞中的“大人”时所指出:“夫大人者 , 与天地合其德 , 与日月合其明 , 与四时合其序 , 与鬼神合其吉凶 。 先天而天弗违 , 后天而奉天时 。 天且弗违 ,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对这里的“先天”、“后天” , 也有多种解释 , 比较常见的为唐孔颖达疏:“先天”指先于天时而行事 , “天乃在后不违 , 是天合大人也”;“后天”指后于天时而行事 , “能奉顺上天 , 是大人合天也” 。 也就是说 , 大人的行事不论先于天 , 还是后于天 , 都与天相合 。
于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 , 该怎么理解?//热点频道 /
但是 , 后世易学中通常所说的“先天”、“后天” , 意义又有所不同 。 人们主要用其来指八卦及六十四卦的两种图式——先天图(伏羲八卦方位)和后天图(文王八卦方位) 。
这种学说始于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 。 在邵雍看来 , 先天之学与后天之学存在着逻辑的联系 , 其在《观物外篇》中说:“乾坤纵而六子横(先天图) , 《易》之本也;震兑横而六卦纵(后天图) , 《易》之用也 。 先天之学心也 , 后天之学迹也 。 ”认为后天之学是先天之学的应用 , 二者是体与用 , 心与迹的关系 , 也就是后来常说的“先天为体 , 后天为用” 。 分页标题#e#
此外 , 像清代学者刘沅还利用先天、后天之说 , 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心性论:即认为心有先天、后天之分 , 先天之心以天理为内涵 , 也就是性;后天之心受外物、欲望等的影响 , 或明或暗 , 不常不真 , 表现为情 。 其说既强调先天之心与后天之心的区别 , 又要求制情复性 , 通过修养 , 由后天之心向先天浑然之性转化 。
于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 , 该怎么理解?//热点频道 /
而在古代历法中 , “先天”、“后天”又另有所指 。
例如 , 古代四分历回归年误差短期内并不明显 , 但年代一久 , 就会比较显著 。 10年的话只差0.077日 , 但100年就差了0.77日 , 这时人们便比较容易发现 , 常常在四分历推算的冬至时刻到来的前一天 , 就已经是正午表影最长了 。
这种历法预推时刻比实际天象发生时刻要晚的现象 , 古代称为历法后天;反之 , 那种历法预推时刻比实际天象发生时刻要早的现象 , 则称为历法先天 。
于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 , 该怎么理解?//热点频道 /
再来看古代内丹学中的先天、后天学说 。 其用“先天”来指那些无形的、自然本能状态的、功能性的东西;而用“后天”来指有形的、人为的、实体性的东西 。
比如人体三宝“精、气、神” , 都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 。 其中后天的“气”指的是呼吸之气;而先天的“气”则指元气、真气 , 写作“炁” 。 后天的“神”为思虑之神 , 称为“识神”;而先天的“神”则称为“元神”——
有学者认为 , 古代内丹学的这一学说 , 可以给现代人工智能的研究划定一个界限 , 即后天的意识都可用人工智能来模拟 , 而先天的意识则是人工智能无法模拟的 。 分页标题#e#
于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 , 该怎么理解?//热点频道 /
对此 , 你怎么看?你是怎么理解“先天”与“后天”的呢?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古今神秘文化”!)
/完.
于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怎么理解?。
于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 , 该怎么理解?//热点频道 /
![首页](/images/logo2.png)
来源:(中华神秘文化)
【】网址:/a/2020/0101/j1332935.html
标题:于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