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胡适@两个安徽人的恩怨情仇:胡适与梅光迪//热点频道 /
37.5°恒温自发热超薄保暖内衣(男女款)
点击详情:37°恒温自发热内衣套装 , 有它无须厚棉衣
从挚友到对手
——胡适与梅光迪
胡适与梅光迪 , 这两个安徽老乡兼留美同学本是相交多年的知己 , 却因在提倡白话诗方面意见针锋相对 , 终于渐成陌路 。
在某种程度上 , 正是梅光迪坚决和持续的反对态度促成胡适逐渐坚定用白话创作诗歌的决心并最终付诸实践 , 那篇令胡适暴得大名的《文学改良刍议》以及那本《尝试集》就是这样问世的 。
自然 , 在胡适尝试用白话创作诗歌的过程中 , 他与梅光迪的几个朋友如任叔永、杨杏佛和陈衡哲等也起到非常重要的“陪衬人”作用 , 他们或反对或赞同 , 最终成就了胡适的一世英名 。
不过胡适自己承认 , 还是梅光迪的反对最为重要 。 如胡适晚年曾对唐德刚说 , 他的白话诗歌试验正是由于梅光迪的不断反对 , 才把他“逼上梁山” 。
胡适@两个安徽人的恩怨情仇:胡适与梅光迪//热点频道 /
从一开始针对对方观点反驳的直言不讳 , 到最后大肆攻击嘲讽乃至几乎绝交 , 梅胡二人为白话诗问题针锋相对 , 双方毫不退让 , 多年友情因此几乎破裂 。
在为他们如此伤害情感之辩论感到惋惜的同时 , 笔者也由衷佩服他们为捍卫自己所认为的真理和事业而不惜一切的勇气和决心 。 分页标题#e#
在胡适一方 , 既然梅光迪等人集中攻击胡适白话可以入诗的观点 , 既然双方的立场最后已不可调和甚至到了友谊破裂的程度 , 胡适意识到再争论下去已经没有意义 , 他最该做的就是抓紧试验 , 如果成功 , 则对方的观点不攻自破 。
所以在 1916年8月4日 , 胡适这样回答任叔永:“我此时练习白话韵文 , 颇似新习一国语言 , 又似新辟一文学殖民地 。 可惜须单身匹马而往 , 不能多得同志 , 结伴同行 。 然吾去志已决 。 公等假我数年之期 。 倘此新国尽是沙礋不毛之地 , 则我或终归老于‘文言诗国’ , 亦或可知 。 倘幸而有成 , 则辟除荆棘之后 , 当开放门户迎公等同来莅止耳 。 ”
之后数月 , 胡适果然集中精力创作白话诗 , 其中包括一些打油诗 。 至于水平如何 , 文学史早有定论 。
我们所知道的是 , 胡适自己的白话诗虽然不能算是成功 , 白话新诗至今也还不能说是完全成功 , 但他所开启的白话诗运动——仅仅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而言 , 确实是成功了 。
至于由此引发的五四新文学革命 , 更是成为数千年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 在这一点上说胡适是成功者 , 毫无问题 。
至于站在胡适对立面的以梅光迪为首的一些胡适留美的朋友 , 也不好简单地称他们是失败者 。 其实 , 正是他们不断的而且是有很高水准的反对意见 , 才迫使胡适以“逼上梁山”的勇气和毅力深入思考白话如何取代文言问题并坚持“尝试”写“白话诗” , 仅仅在这个意义上 , 梅光迪等人就值得我们尊敬 。
更何况他们的很多反对意见不仅在当时确实击中了胡适的要害 , 即便今天看也还是很有价值 。
只是历史老人让胡适站在了引领时代和社会潮流前进的方向 , 而梅光迪等自然就是逆流而动者 。 但在他们最终决定各自扮演的角色时 , 其实有很多偶然 , 而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点滴小事以及他们之间交往的一些细微末节 , 就成为导致他们各自走向各自文学立场的隐形刺激因素 。
时过境迁之后 , 看看影响他们当年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各自立场的那些生活细节 , 再结合分析他们当时的思想文化观念 , 读者也许会对当年的那场论争有新的感悟吧 。
最后 , 有两点至少得说一说 。 其一 , 就胡适而言 , 这极为重要的一年他确实极为忙碌 , 这既值得赞美 , 也替他惋惜 。 分页标题#e#
他到哈佛这一年 , 精力超群 , 学业之外 , 又积极参与很多学生社团活动与社区活动 , 还要思考白话诗问题并拼命作诗 。 此外 , 交往颇多 , 书信往来更是惊人 。
据其日记统计 , 1915年9月至1916年9月一年间 , 他收到来信999封 , 写信874封 , 无怪乎他要发出“甚矣 , 无谓酬应之多也”的感慨了 。
而且 , 在促成其尝试写白话诗的过程中 , 如果说梅光迪是从反对角度刺激胡适 , 则陈衡哲(莎菲)、韦莲司等人的鼓励就是正面动力 , 而任叔永等人后来偶尔写写白话诗 , 也会让胡适感到欣慰 。
所以 , 胡适说自己是孤身一人其实是不太准确的 。 自然 , 这里主要分析胡适与梅光迪的论争 , 所以没有引入这些因素 。
其二 , 就梅光迪而言 , 如果不是他性格过于好强和极端自负心理 , 他本来是有可能站在胡适一边 , 成为鼓吹白话之最早倡导者之一的 , 如此 , 他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恐怕是要重写的吧 。
那么 , 是否因为胡适已经早于他自己提出了“文学革命”和以白话取代文言的主张 , 使得一向不甘人后的梅光迪认为 , 既然不能做提倡白话的第一人 , 那么索性做反对的第一人?加之胡适的不断反驳 , 梅光迪自己也就只能继续坚持自己的反对立场?
如此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 , 假如是胡适写了那首被他大肆攻击的任叔永作的文言诗 , 而梅光迪是否会转过来加以嘲讽 , 从而使得他们的立场来一个对换?
笔者思考了很久 , 也许答案还是不可能 , 因为早在1915年之前 , 胡适的思想立场就已确立 , 特别是在受到杜威的哲学思想影响后 , 他已经不可能走到保守的立场去 。
如美国学者周明之就注意到胡适对于著名新闻采访人员黄远庸有关“提倡新文学”的一段论述曾多次引用 , 而这段论述写于1915年 , 彼时黄远庸在美国的旧金山 , 胡适可能在那时就知晓此人 。
但从梅光迪这方面看 , 其实真的是有与胡适一起提倡文学革命之可能性的 , 可惜他自己的性格等因素使得他宁愿走向反面 。 而一件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游湖之事 , 竟然催生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大事变 , 也确实值得人们一再关注 。
-end- 分页标题#e#
《民国学风》
作者:刘克敌
出版:九州出版社
民国风度的真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利用日记、书信、自传等史料 , 引领读者进入民国时期一群文化大师的书房和客厅 。 旨在通过对他们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生涯以及日常琐细趣事的描述、通过对他们如何建构“朋友圈”的叙述 , 逐步揭示大师们深邃而感人的内心世界 , 最终有助于在这个日渐嘈杂和浮躁的世界保持一份定力、坚持和希望 。
多读文史哲 , 少看鸡汤
读永不过时的人文经典
书籍是灵魂的避难所 。
它可以化解孤独、忧伤、痛苦 ,
更可以阻挡沉沦堕落愚昧 。
——西子
编辑 | 西子
知识 | 思想梭罗岛文学| 趣味
重要声明: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 本文仅供交流参考 , 不确保正确无误 。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及编辑个人立场 。
胡适@两个安徽人的恩怨情仇:胡适与梅光迪。关注我们
胡适@两个安徽人的恩怨情仇:胡适与梅光迪。美与思想 , 随手分享 , 感谢支持!
来源:(海鸥的文史杂谈)
【】网址:/a/2019/1229/j1330297.html
标题:胡适@两个安徽人的恩怨情仇:胡适与梅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