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微小说】微小说作家红墨答记者问:《红楼梦》庞大 , 但“床前明月光”也应有一席之地//热点频道 /
微小说作家红墨创作简历:红墨 , 原名姚庭 ,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浙江省闪小说委员会理事、永康市文联《方岩》杂志社小说编辑 。 作品散见《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 。
红墨答《永康日报》采访人员问
【微小说】微小说作家红墨答记者问:《红楼梦》庞大 , 但“床前明月光”也应有一席之地//热点频道 /
文/红墨
采访人员:红墨老师 , 您是通过什么契机接触到小小说的呢?
小小说也称微型小说、微篇小说、精短小说、微小说、短小说、手机小说、麻雀小说、蚂蚁小说等 。 现在约定俗成为1500字左右 , 一般的2000字以内 , 特殊的不超过3000字 。 杯水兴波、短小精炼 , 内蕴不陋、以小见大是小小说的主要特征 。
闪小说之名源自英文“flash fiction” 。 写作者包括契诃夫、欧·亨利、卡夫卡等伟大作家 。 是由微型小说作家马长山、程思良等人于2007年才明确提出与倡导的 , 目前已成为小说家族的新样式 。 闪小说一般在600字以内 , 其主要特征是结尾如电闪惊心动魄、目眩神摇 。 不但“闪” , 而且“亮” 。 当然也不能模式化 , 否则会走向死胡同 。 微型小说理论家江曾培说:“闪小说——小说家族新分支 。 ”微型小说理论家刘海涛说:“闪小说是全民阅读当中的重要文体 。 ” 新加坡作家林子说:“21世纪小说新文体——闪小说 。 ”菲律宾作家王勇说:“‘风行天下闪小说 , 引领阅读新潮流’ , 这不是一句广告词 , 而是一句最精确、最精准的概括 。 ”
近年中国小说顶级刊物《小说选刊》开设了“微小说”栏目 , 转载小小说 , 也转载闪小说 , 所以我还是偏向于把小小说和闪小说合谓“微小说” , 与微电影、微课、微雕等同属“微”系列 , 叫起来顺溜 。 分页标题#e#
国外没有小小说之类的称呼 , 统归短篇小说里 。
我国的小小说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 繁荣于九十年代 , 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 , 走入了趋于成熟的时期 。 小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气质 , 是现代生活快节奏、现代传媒多样化社会环境下必然的文学现象 。
目前国内的一些中长短篇小说名家也偶写小小说 , 如王蒙、莫言、汪曾祺、贾平凹、冯骥才、铁凝、苏童、刘心武、迟子建 , 毕淑敏等 。 国外的契诃夫、欧·亨利、卡夫卡、博尔赫斯、黑井千次、卡尔维诺、星新一、泰格特等 , 都是小小说名家 。
2018年 , 冯骥才的小小说集《俗世奇人》获得了鲁迅文学奖 , 从而奠定中国小小说里程碑式的意义 。
有中长短篇小说作家瞧不起小小说 , 小小说作家瞧不起闪小说 , 还是多一分宽容吧 。 《红楼梦》庞大 , 但“床前明月光”也应有一席之地吧 。
我写小小说基于三个原因吧 。 一是 , 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 , 更适合当今电子时代的手机、网络等多种渠道的传播;更适应快节奏信息时代的特征 , 符合当下读者追求轻松阅读的心理 。 二是 , 小小说适合有点睿智、有点懒、有点忙的作者 。 我是属于很懒 , 但还算有点小聪明的人 。 熟人不是称我为“懒料秀才”吗?三是 , 我的个条就是一篇小小说呀!哈哈哈 。
国外曾举办一次最短小说大赛 , 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的《最后一个人》摘取桂冠 。 翻译成汉语 , 仅25个字——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 , 这时 , 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尽管只有一句话 , 但已足够称作一篇小说 , 因为它具备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最后一个人;情节:一个人坐着 , 听到了敲门声;环境:地球的一个房间里 。
所以 , 这足以称作是一篇合格的小说 。
科幻除了夸张的表达 , 自由广阔的空间之外 , 还有悬念 , 这篇小说在这几方面已经做得足够了 。 分页标题#e#
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 , 为什么?其他人都去哪儿了?都死了还是都移民外星球了?地球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悬念重重!
既然地球上只有一个人 , 那么他为什么会听到敲门声?敲门的是谁?人类?动物?外星人?高等智慧生命?
他会去开门吗?开门会发生什么?会不会开门之后地球上连最后一个人都会失去?以后会发生什么?故事的结局如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联想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采访人员:红墨老师 , 您认为什么样的小小说才是好的?您个人偏好那一类小小说呢?
【微小说】微小说作家红墨答记者问:《红楼梦》庞大,但“床前明月光”也应有一席之地。被誉为小小说“教父”的杨晓敏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小小说是一种大众艺术、平民艺术 。 ”拥有的作者、读者非常广泛 , 只要识字就可以写、可以读 。 好像只要写一个人、一件事 , 表扬什么或者批评什么 , 然后在1500字左右写小小说 , 在600字以内写闪小说 。 如此而已 , 非常简单啊 。 是的 , 如果这也算小小说的话 , 那实在很好写 , 可是这能算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小小说吗?能算真正具备优秀品质的小小说吗?
有一次 , 某大刊编辑向冯骥才约稿 , 说如没时间 , 写篇小小说也行 。 冯说:小小说虽短 , 却并不好写 , 是需要灵感碰撞的 , 我还不如给你写篇长的 。
现在好多冠名年度最佳微小说的作品 , 实则只是桥段 , 是对读者的误导 , 可以说是对真正微小说的亵渎都不为过 。
桥段 , 是精彩、睿智 , 反映生活特犀利 , 但关键是没有文学“味” , 大多比较粗俗、低俗;当然其中也有些离闪小说很近 , 可以说是高档的桥段 , 低档的闪小说 。
还有和故事的区别 , 故事讲究情节引人入胜 , 人物为故事服务 , 读者关心的是这件事怎么样了?小小说则人物性格鲜明 , 故事为人物服务 , 读者关心的是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何为优秀的小小说呢?答曰:应是“思想内涵、艺术品位和智慧含量”的综合体现 。 所谓思想内涵 , 是指作者赋予作品的立意 。 它反映着作者提出(观察)问题的角度、深度、站位、立场 , 深刻或者平庸 , 一眼可判高下 。 所以作者必须不断修为自身品格 , 沉入生活 , 博览群书 , 正确、独到地观察、审视、判断生活及其人性 。 所谓人品即文品 。 艺术品位是指作者反映或表现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 其作品在塑造人物性格、设置故事情节、营造特定环境中 , 通过语言、文采、技巧的有效使用 , 所折射出来的创意、情怀、氛围和境界 。 而智慧含量 , 则属于精密判断后的“临门一脚” , 是简洁明晰的“临床一刀” , 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质量 , 见此一斑 。 分页标题#e#
这里我侧重讲两个方面 。
一、语言是第一要素 。
汪曾祺说:读一篇小说 , 首先被感染的是语言 , 我们不能说这篇小说写得不错 , 就是语言差点 。 语言不好就不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好小说 ,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 小说就是语言的艺术 。
好的语言要生动、准确、形象 , 有画面感 , 有文学味道 , 不仅仅是没有语病 。 语言要简练、干净 , 要附合题材、人物、情境的不同需求;要有诗性、暗示性、还要有信息量 。
清代艺术评论家包世臣论赵子昂的字:如士人入隘巷 , 彼此雍容揖让;论王羲之字:如老翁携带幼孙 , 顾盼有情 。 小说的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甚至是难以言说的)内部关系 , 掌握这种关系需要文学天赋和后天努力 。
有人说汪曾祺小说的语言很奇怪 , 拆开来看都很平常 , 放在一起就有一种韵味 。
小说的词与词、句与句的组合 , 长、短句的互相搭配 , 要富于音乐性 , 要培养自己的“语感” 。 同样的意思 , 换一个词 , 增或者删一个字 , 音律、韵味就出来了 。 小说作者还要多读读诗词 , 尤其是唐诗宋词 , 以培养小说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 。 写小说不是一定要用诗词的语言 , 而是要有诗词的韵律 。
二、“故事类”小小说与文学类小小说的区别
故事类小小说为了吸引读者 , 靠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取胜 , 目前占报刊发表的80%以上(我猜的) , 为主流 。 为什么?一是读者学历、阅读水平普遍不高;二是报刊需要阅读量、订阅量 , 需要自身生存和发展 。 从而使编辑为了迎合更多的读者 , 作者为了迎合普遍的编辑 , 相辅相成 , 发表、创作的大多是故事类小小说 。 此类作者往往用中短篇小说的写法写小小说 。 可是靠故事 , 写得过中短篇小说吗?写得过影视剧本、故事传奇类文学吗?故事取胜的小小说 , 读者看后也许哭得稀里哗啦 , 可是故事结束了 , 真性大白了 , 一切也就结束了 , 这类的结尾是封闭式的 。
而文学类小小说 , 往往肢解故事、淡化情节 , 在“无事”中写出“有事” , 有“大事” 。 当然其实也是有故事、有情节的 , 但不是作者从人物外围编织、标签式的粘贴上去的 , 而是从人物自身运动中自然生发的 。 也就是沈从文说的:细节贴着人物走 。 谢志强进一步说的:细节贴着人物运动走 。 分页标题#e#
文学类小小说作者深悟小小说之“特质” , 往往能找到生活中不易发现的“小” , 切口要小 , 眼光不在故事和情节上 , 而是死死抠住某个“细小的东西” , 就是只有“我”发现的全天下独一无二的细节 , 来推进情节、塑造人物 , 逐步拓出丰富、广阔、辽远的内涵 。 文学类小小说总是令读者阅后欲哭无泪、啼笑皆非 , 掩卷长思 , 结尾是散发性的、开放性的 , “走得远的”(刘庆邦语) 。
小小说 , “小说”前面还有个“小”字啊!“小”放在“大“字的上面才成“尖” 。 从小到大 , 以小见大 。 “尖”就是出类拔萃 。
我个人偏好哪一类小小说?
我不喜欢形式上与现实太贴近的作品 , 更喜欢形式上的变形、荒诞、魔幻类的 , 就像更喜欢印象派、写意类的画作 , 这是没办法的事 , 是骨子里的 。 国内 , 我偏爱滕刚、谢志强、莫言等;国外 , 偏爱卡夫卡、黑井千次、卡尔维诺等 。 他们的作品往往能从生活“常态”中发现“反常” , 在“反常”中揭示“正常” , 比正常还正常 。 正常一一反常一一正常 。
以我自己最近学写的一篇闪小说《张二杀人》为例 。
张二杀人
我要买刀 , 杀死狗四 。
张二去了镇上 , 进刀具铺 , 挑了把西瓜刀 。 卖刀人吹嘘:我这刀 , 刀刃还没触碰到西瓜皮 , 西瓜啪地脆裂 。
张二就看见自己提着刀 , 如武松 。 刀刃还没触碰到狗四的脖子 , 狗四的大头就骨碌碌滚落地上 , 两道隙缝眼眨巴着 。
杀了狗四 , 自己抵命事小 , 只是我墩儿没了爹 , 我娘没了儿……这臭婆娘贱 , 我倒是不必挂虑她 。
不买了 。 张二说 , 还没到吃西瓜季节 。
几天后 , 张二又说:我要买刀 , 杀死狗四 。 不杀死狗四 , 我张二就是四条腿的 。
张二又去镇上 , 进刀具铺 , 挑了把水果刀 。 张二心里嘀咕:不买西瓜刀 , 西瓜刀太招摇 , 狗四老远看见 , 早跑了 。 自己腿短又追不上 。 卖刀人吹嘘:我这刀削苹果皮 , 就是木头手指 , 削下来的苹果皮也像铁轨一般长 。 分页标题#e#
张二就看见自己身藏水果刀 , 像锄奸的义士 , 趁狗四睡成死猪 , 一刀戳进他的心脏 。
杀了狗四 , 自己抵命事小 , 只是我墩儿、我娘……这臭婆娘是贱 , 但也是我墩儿的娘、我娘的儿媳呀 。
不买了 。 张二说 , 带皮吃的苹果 , 更脆 。
几天后 , 张二对自己最后通牒:不杀死狗四 , 我张二比四条腿还多一条腿 。 立马买刀 , 誓杀狗四!
狗四的两只大脚掌吧嗒吧嗒颠簸在土街上 , 扬起一波尘土 。 张二抽出怀里的短剑从背后刺向狗四 。
狗四转身只见一道寒光 , 眼白上翻 , 轰然瘫倒街面 。 张二把剑身的双面在狗四的衣襟上擦拭着 , 说:你狗四也有今天!这才扬长而去 。
三五人围上来 , 捡起狗四胸脯上的凶器 。 是一把能伸能缩的玩具短剑 。
狗四竟没有活过来 。
老婆出轨 , 按文本理解 , 狗四应为主角 。 张二怨恨老婆、痛恨狗四 , 这是正常 。
但张二并没有真正地实施杀人 , 而是先购买西瓜刀 , 再是水果刀 , 最后竟然是用玩具短剑成功复仇 , 以解心头之大恨 , 实乃滑天下之大稽 。 要杀人还需几次三番特意去买凶器吗?这显然是意识里的一种推脱罢了 。 这是反常 。
配偶的出轨 , 作恶者的色厉内荏 。 张二的懦弱、要面子、阿Q式的自欺欺人 , 以及本质的善良 , 世间多矣 。 这又回归了正常 。
还有一个留白问题 。 张二为何如此憎恨狗四是不应该有交代的 , 憎恨的原因不仅仅是老婆与狗四通奸吧 , 这样让人想象的空间更大 。 但我还是照顾到一些读者 , 点到为止(几乎没有写 , 留下大段的空白) , 可是仍有读者发出质疑 , 张二为何如此憎恨狗四呢?令我哭笑不得 。 还有结尾 , 狗四咋就被吓死了呢?法律将如何处置张二?都是留白 。 小小说也是留白的艺术 。
目前国内创作文学类小小说的作家 , 发表的文学类小小说 , 仅占其中的20%左右吧(我猜的) 。 其实这是由小小说的“市场”决定的 。 上面所说 , 中国13亿人 , 读者普遍水平不高 , 再说只是无聊之时、劳作之余阅读小小说的 , 仅图一时之快 , 我凭什么细读 , 凭什么要猜这篇小小说到底写什么 。 我爬在脚手架上还在猜想小小说的结尾 , 岂不会掉下来?反之一些小小说作家和小小说读者更偏爱有嚼劲的小小说 。 认为阅读后得出小小说的主题是一致的 , 就不是一篇好的小小说 。 一千个读者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主题是多义的 , 甚至是无主题的 。 而且喜欢“零度”写作 , 文本表面风平浪静、寡谈如水 , 而内里实则暗流汹涌、幽香绵长 。 你说通俗歌曲“俗” , 但流行呀;你说交响乐“雅” , 但曲高和寡呀 。 你贪婪酒精的刺激 , 他喜欢果汁的香甜 , 我只喝白开水 。 受众不同 , 各取所需 , 存在即合理吧 。 能否在这“两极”之间过渡一下 , 传统与现代、故事与细节相融合 , 《张二杀人》应该属于这一类 。 但也许会两头不讨好 , 这边说 , 没故事;那边说 , 没余味 。 弄成了“四不像” 。 分页标题#e#
采访人员:红墨老师 , 听说您2016年才开始小小说创作 , 但一发不可收 , 在大刊上发表、屡次获全国级奖 , 可谓大器晚成 , 能具体谈谈吗?
我是1962年生的 , 1988年就加入永康县作协 , 断断续续写了十多年中短篇小说 , 出了两个集子 , 《挂在树上的青藤》》(荣获纪念建国50周年“永康市十部优秀文学作品”奖)和《被风刮破的影子》 。 但又十多年搁笔 , 与作协失联了 。
趁此机会感谢徐老天送先生和《方岩》原执行主编程思女士 。 徐天送老师力约我参加永康市塘先镇“首届葡萄节” , 结果我的《葡娘》荣获该次征文大赛冠军 。 去文联领奖时 , 程思女士推荐我接任《方岩》小说编辑 。 作为编辑 , 自己总不能不写吧 。 2016年 , 我又拿起了久违的笔 。
邮箱爆满 , 无名作者的投稿大多石沉大海 。 我以参加各种小小说征文大赛开道 , 终于敲响小小说的门扉 。 获奖者红墨名字的接连出现 , 让浙江 , 乃至全国小小说界招来一抹目光 , 中国著名小小说作家、理论家谢志强前辈多次打听浙江红墨其人 , 并关注红墨的创作势头 。 三年来有十多篇分别获全国小小说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 最令我惊喜的 , 难以置信的是《梯子爱情》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2018)”二等奖 。 这对我在小小说创作的征途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2016、2017、2018年 , 我的小小说都被选入权威年选本 。 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 , 成为一位“老朽新兵” 。
目前 , 国内专发小小说的“九大”名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月刊》《小说月刊》《微型小说月报》《天池小小说》《小小说大世界》《金山》(2018年改版前专发小小说)都已发表了我的作品 。 其中《小小说选刊》仅隔一期 , 两期双发我的共4篇作品、《小小说月刊》两期连发我的作品 。 有文友戏称我是小小说“大满贯”作家 。
另外 , 我的作品也登上了澳大利亚的《澳华文学》、印尼的《国际日报》《好报》、美国的《明州时报》、苏里南的《中华日报》、新西兰的《先驱报》等 。 还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推介海外 。
于小小说 , 我永远在路上……
【微小说】微小说作家红墨答记者问:《红楼梦》庞大 , 但“床前明月光”也应有一席之地//分页标题#e#热点频道 /
【微小说】微小说作家红墨答记者问:《红楼梦》庞大 , 但“床前明月光”也应有一席之地//热点频道 /
【微小说】微小说作家红墨答记者问:《红楼梦》庞大 , 但“床前明月光”也应有一席之地//热点频道 /
【微小说】微小说作家红墨答记者问:《红楼梦》庞大 , 但“床前明月光”也应有一席之地//热点频道 /
【微小说】微小说作家红墨答记者问:《红楼梦》庞大,但“床前明月光”也应有一席之地。红墨部分获奖证书
来源:(闪小说悦读)
【】网址:/a/2019/1229/j1330061.html
标题:【微小说】微小说作家红墨答记者问:《红楼梦》庞大,但“床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