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这句千古名句 , 出自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 北宋灭亡、皇帝被掳 , 大好山河被外族侵略 , 这耻辱让岳飞不敢忘却 。 而今 , 作家白先勇将“八千里路云和月”作为自己新书的书名 , 而小时候常常听父亲白崇禧唱起《满江红》 , 那时的他并不能了解这首歌的情感 , 长大后才明白 ,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期间 , 白崇禧的歌声正是呼应了遍地贴满的标语“还我河山” 。 而这本《八千里路云和月》不光有父亲母亲 , 还有他自己走过的“八千里路” , 通过父亲了解那个时期 , 再通过自己的思考真正了解父辈那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怀 。
白先勇新书写童年、故乡与父亲母亲 这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作者:洪宇
翻开《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目录 , 可以清楚地看到整本书将白先勇的随笔感想分为了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八千里路云和月—家国情怀” , 以岳飞名句为题 , 总结其父一生;第二部分“姹紫嫣红开遍—记人物” , 以昆曲《牡丹亭》名句为题 , 书写与身边友人那值得铭记、用心感受的点滴过往;第三部分“蓦然回首—阅读感怀” , 以辛弃疾名句为题 , 记录了白先勇为他人或他人作品所作的序言或短评 。 这样一本纷杂的随笔 , 却横跨了整个20世纪 , 既有记录于史书中的大事件、大人物 , 又有白先勇个人的生命历程 。
在这本书中 , 第一部分讲父母、家国的篇幅占比比较大 。 一上来白先勇先以自己的角度讲述了之前那本《父亲与民国》在大陆出版后 , 因宣传图书走遍各城市的经历 。 他到过的每一座城市都与父亲曾经的经历多少有些关联 , 白先勇先后到过北京、南京、武汉、桂林、重庆、广州、上海、杭州、西安、沈阳等大小城市 。 沿途他就像一个春游的孩子 , 兴奋地记录下了他见到的和想到的一切 。 比如北京的新书首发式 , 他从时间到地点 , 以及自己讲过了什么话 , 下面的观众什么反响 , 都一一记录下来 。 而他在记录自己与这座城市奇遇的同时 , 也回想起父亲和这座城市的机缘 。
书中记录了北京这座城市与白先勇的父亲白崇禧的三段缘分 , 第一段1928年6月8日白崇禧作为北伐东路军前敌总指挥 , 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直入北京 。 几天前奉系军阀张作霖为避北伐的风头 , 撤回了东北老家 , 并在路上发生了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 在北京 , 此时35岁的白崇禧在人生中可谓荣耀达到了巅峰 。 当时有位采访人员问他:“广西军队进北京 , 乃历史上向所未有之事 , 公意如何?”白崇禧答道:“太平天国时 , 两广军尝一度进抵天津 , 至于进北京 , 诚哉其为破天荒也 。 ”从以上对话可以想象当时白崇禧的志得意满 。 一时间他成了万人敬仰的英雄 , 无数美誉称赞像雪花般漫天飞来 , 然而年轻气盛的白崇禧不懂收敛 , 终因功高震主与蒋介石爆发了“蒋桂战争” , 多年不易换来的北伐果实 , 就这样在内耗中又成了幻影 。 这第一次与北京的缘分可谓让白崇禧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 分页标题#e#
第二段缘分 , 则是1945年白崇禧阔别北京16年后 , 再次以胜利者的身份来到了北京 , 这次他是作为抗日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的身份参加北京日军受降仪式 。 北京城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 全城欢庆 , 热闹非凡 。 而仅仅两年之后 , 1947年2月白崇禧第三次来到北京时 , 解放战争已经开始 。 当时和李宗仁在商讨北平防卫的他怎么也没想到 , 竟是此生最后一次来到古都北京 。
在2012年的签售之旅中 , 诸如在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 在蒋介石授予白崇禧国防部长印信仪式的礼堂中 , 白先勇在同样的地点参加“白崇禧与近代中国”研讨会 。 这种跨越时空的巧遇 , 是白先勇所未料到的意外惊喜 。 在武汉、桂林、重庆等行程中 , 均有此巧遇 。
书中白先勇写父亲白崇禧的部分显得格外的客观和冷静 , 像在写陌生人 , 重视历史资料的整理与交融 , 更多看见的是白崇禧 , 却很少让读者窥见父亲白崇禧的那一面 。 而白先勇笔锋一转写到母亲马佩璋女士的时候 , 就显得温柔多了 , 他把自己成长中与母亲各种感人的细节一一写出 , 在他的文章中将母亲马女士那不矫揉造作的豪爽性格毫不保留地展现给读者 。 这个被白先勇称为“女英雄”的女人 , 从小就是一个不甘受拘束、不屈服的人 。 祖母要给她缠足 , 她死活不肯 , 闹来闹去 , 没缠成 。
白先勇的眼里 , 母亲嫁给父亲后 , 就没有过过几天太平日子 。 婚后才8天 , 一家就被叛军抓起来当了人质 , 而她躲在德国医院的地窖才逃过一劫 。 在战火中马女士听到白崇禧牺牲的谣言 , 当时就不顾危险 , 从后方千里迢迢穿越战场来找白崇禧 , 只为了确认他安全 。 在台湾时 , 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戒备 , 派了特务二十四小时监视他们全家的一举一动 。 一次 , 白先勇和父母一起去戏院看戏 , 马女士看到了外面的寒风瑟瑟 , 感叹道:“真是辛苦了他们!”于是便买了几张票让白先勇给监视他们的特务送了过去 , 邀他们一起来看戏 。 当白崇禧一家因为生活的困苦而踌躇无奈时 , 马女士总能找到苦中的乐趣 , 在爽朗的笑声中 , 将逆境中的苦楚清扫得一干二净 。 这些细节 , 让我们看见了马女士那柔软的内心 , 也看见了白先勇对母亲的怀念 。
除了家人外 , 友人也是白先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在第二部分我们见到了些熟悉的名字 。 白先勇写了自己的好友李欧梵、李玉莹、高克毅、奚淞、林青霞、夏志清等人 。 文字平实温和 , 将他们对于事业、对于艺术、对于生命的热爱全部写于纸上 。 而第三部分 , 应该是白先勇帮人写的序跋、短评之类的文章 , 中肯又富有韵味 。 在《吹皱一池春水》这篇文章中 , 从作家何华到徽州文化 , 从安徽到合肥四姐妹 , 从中延伸出了白先勇自己与张元和、张兆和、张充和交往的经历 , 也写到了他们对于昆曲的共同痴爱 。
这本书就像白先勇在时光中对于命运无限的感叹 , 从家人到朋友 , 那些真实存在过的人和事 , 对白先勇生命留下过痕迹的一切 , 有可能是大历史中的细节 , 也有可能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 , 因此白先勇希望用文字将他们记录下来 , 不再忘却 。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先勇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分页标题#e#
来源:(北京晚报)
【】网址:/a/2019/1225/j1325996.html
标题:白先勇新书写童年、故乡与父亲母亲 这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