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12月24日萧红出版《生死场》轰动上海文坛
#萧红#萧红:独立新女性的反抗之路//热点频道 /
萧红 , 原名张迺莹 ,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 与吕碧城 , 石评梅 , 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 。 1911年辛亥革命前 , 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东北乡绅家庭 。 幼年丧母 , 19岁因抗婚与家庭决裂 , 从此颠沛流离 。 1932年 , 与萧军相识后 , 次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 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 1935年 , 24岁的她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小说《生死场》 , 震惊文坛 。 抗日战争爆发后 , 辗转逃难 。 1940年 , 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 , 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 香港沦陷后 , 得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 。 1942年1月22日逝世于香港 , 享年31岁 。
壹
学习接触新思想
——先进思想的萌芽
呼兰河是她故乡的河 。 河上有船 , 但不是很多 。 河的对岸似乎没有人家 , 而是一片柳条林 。 再往远处看就不能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了 , 因为没有人家 , 也没有房子和路 , 更听不见一点声响 。 她就出生在河旁的呼兰小城里 。
听老人们说 , 萧红的祖上是乾隆年间从山东过来的流民 , 出生的那年 , 已是1911年 。 出生的那天 , 恰好是端午节 , 屈原投江自沉的忌日 。 她原名叫张秀环 , 二姨跑来知道了这个“环”字与她的相重 , 便觉得晦气 , 于是她便被改名为迺莹 。 而后来大家所熟悉的萧红 , 是因为写小说《生死场》用的笔名 。
呼兰县最古老的龙王庙里办起了小学 , 龙王庙离萧红家只有50米 , 于是她开始在那里读书学习 , 后来她又到城北的祖师庙里上了高小 。 1925年 , 又转学到呼兰县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 。 1927年秋天 , 萧红要去哈尔滨女子中学读书 , 家里不同意 , 觉得这个“东方莫斯科”风气太过自由、开放 , 女学生去了要谈恋爱 , 变得荒唐 。 于是她就向家里提出要到呼兰教堂里剃发为尼 , 在她的逼迫下 , 家里同意了她的想法 。
分页标题#e#语文课老师介绍了鲁迅先生作品 , 她最喜欢的是《野草》 , 几乎都能背诵 。 这样的熏陶唤醒了她青春期少女的女性意识 , 她开始勤奋好学并愿意同有头脑的男生交朋友 , 也开始在校刊上写诗、写散文 。 悄吟就成了她的第一个笔名 , 意为“悄悄地吟诵” 。
贰
反抗对女性的压迫
——追求女性自由
#萧红#萧红:独立新女性的反抗之路。在哈尔滨读书时 , 家里为萧红订了亲 。 男方叫汪恩甲 , 是一名小学教员 。 中学快毕业时 , 一个姓陆的表哥从哈尔滨法政大学转学去北平的中国大学读书 , 于是她也萌动了去北平读书的念头 。 她便向家里提出解除婚约 , 送她去北平的想法 。 父母震怒 , 他们表示坚决反对 。 于是她假意答应了汪家提出的完婚要求 , 从家里拿到了嫁妆钱就出走了 。
萧红从此变了形象:男士短发、西装 , 手常常插在裤兜里 。 那个时候北京的知识青年几乎无人不识娜拉 。 娜拉是易卜生小说的女主角 , 因为决心不做海尔茂太太 , 于是弃家出走 。 她是一个对知识非常渴求的一个女子 , 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非常大 , 因为她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
但是她从来没有想到出走带来的风波 , 在一个结构严密的社会里 , 个人是不存在的 。 父亲张选三因教女无方 , 被撤销了省教育厅秘书的职务 , 调到巴彦县教育局任督学;汪家也不准汪恩甲继续和她来往;陆家也警告了陆表哥 , 还切断了他的经济来源 。
鲁迅先生说 , 娜拉面前实在是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 , 就是回来 。 梦是好的 , 但钱也是要紧的 , 妇女如果经济没有独立 , 即使有觉醒的心 , 也无能为力 。 而萧红无枝可依 , 结果是只能回家 。
父亲把她“软禁”在福昌号屯 , 这里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 她逮准了机会躲在了装白菜的车子里逃了出去 。 没有办法 , 她向曾经订婚的男人求助 , 指望他能支持她继续去北平读书 。 可书还没读成 , 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 她认为上帝施予女性的最大的不公就是妊娠和生产 。 汪恩甲将她安置在东兴顺旅馆 , 借故回家拿钱还账 , 一去便杳无音讯 。 旅馆的老板最终停止了对她的伙食供应 , 将她赶到了楼上的一个堆放杂物的房间里 , 还不停的逼债 。
她后来写信给《国际协报》文艺副刊的主编裴馨园 , 老裴差遣报社同事萧军到旅馆 。 萧军原名刘鸿霖 , 在往后的日子里 , 他一直照顾萧红 , 两人在相处中渐渐产生了爱意 。 分页标题#e#
叁
#萧红#萧红:独立新女性的反抗之路。无尽奇珍供世眼 ,
一轮圆月耀天心
萧红和张爱玲 , 她们两个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两位女作家 。 萧红文风非常拙朴 , 很真实 , 很坦率 。 萧红前期的作品并不及张爱玲的精致 , 张爱玲所呈现的是人世的沧桑 , 她写的则是穷人的文学 , 与张爱玲相悖 。 萧红非常大气 , 她关注的是人类很普世性的东西 。
“我总是一个人走路 , 从前在东北 , 到了上海后去日本 , 从日本回来 , 现在到重庆 , 都是我一个人走路 。 我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路似的 。 ”
萧红短暂的一生 , 两次未婚先孕 , 先后与五个男人有过纠缠 。 三十一岁的岁月里没遇见一个疼爱她的人 。 萧军是一个大男子主义 , 不会照顾她;端木蕻良也是一个比较自我和自私的人 。 她的贵人是鲁迅先生 , 他帮助萧红发表了《生死场》 。
1934年6月 , 萧红来到了青岛 , 萧军在《青岛晨报》担任副刊主编 , 她则主编《新女性周刊》 , 这时她写下了小说《生死场》 。
有朋友看了后建议她给鲁迅先生写信 , 只要寄到内山书店 , 便可收到 。 萧军写了 , 鲁迅先生也回了信 。 信中说:不必问现在要什么 , 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 。
鲁迅先生说她是个“天才作家” , 24岁的她就触及到了一个终极问题——生死的问题 。 生的坚强 , 死的挣扎 , 力透纸背 , 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鲁迅在《生死场》的校样上用红笔注意改正错字 , 并做了序 。 “《生死场》之所以值得看 , 正由于它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 ”在鲁迅的支持下 , 她和萧军成立了“奴隶社” 。 鲁迅强调:“奴隶与奴才的不同 , 就在于反抗 。 ”
萧红非常的独立 , 她不是一个很幽怨的女子 , 她能够让自己瞬间快乐起来 。 她的传奇经历让她拥有一种对社会批判的立场和有作家独立的人格 。 她在生重病的情况下 , 反而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创作状态 。 在临死前茅盾去看她的时候 , 她还说我们要办杂志 。 她的内心很宽广 , 灵魂很澄明 。 如果上天能再给她一些岁月 , 她有可能会带来更多更加成熟的作品 。 分页标题#e#
内容来自:河北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调文戏字工作室 蔡何怿 指导教师:李改婷
图片:百度百科
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得读完文章后点“在看”哦!爱你们!
来源:(语文周报)
【】网址:/a/2019/1224/j1325353.html
标题:#萧红#萧红:独立新女性的反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