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
原创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 []
这是搜狐评论年终特刊“面孔 · 2019”的第七篇 。
文丨熊丙奇
“翟天临”据说是2019年高校毕业生最“恨”的一个名字 。
曾有媒体采访人员统计 , 截至2019年7月2日 , 翟天临当时一条微博下有接近32万条评论 , 大多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 。 有学生调侃 , 要知道今年毕业有多难 , 去翟天临的微博一看便知 。
很多人把今年高校“从严”要求毕业生 , 归为“翟天临效应” , 认为正是因为他在一次直播活动中“失言”不知“知网是什么” , 不但引火烧了自己 , 还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内从严审查毕业论文、打击学术不端的行动 , 让834万高校毕业生毕业变得更难 。
原创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 []
但是 , 这一归因 , 显然是把“翟天临效应”夸大了 。 “从严”并不是因为翟天临事件而起 , 而是早就有的要求;各高校提出的严苛的论文查重率要求等 , 可能与翟天临事件有一定关系 , 但以论文查重率来审核论文是否原创 , 并非新的做法 , 今年只是进一步强化这种做法 。
而且我们年末再回头去看 , 今年有多少学生真正是因为论文而没有顺利毕业的?“从严”更像是“虚惊一场” 。 更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 , 关注论文查重率 , 就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了吗?答案也不那么确定 。 分页标题#e#
翟天临效应
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公告称 , 已约谈博士论文抽检问题突出的单位 , 这些单位必须做好五项整改工作 。 据报道 , 2018年随机抽检博士学位论文6572篇 , 占全国总数的比例为10.4% 。 这一抽检力度可以说史上最大 , 而教育部随后的跟进约谈 , 则进一步显示了官方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 这也被解读为“翟天临效应” 。
客观而言 , 这与翟天临事件是有一定关系的 , 在翟天临事件发生后 , 为回应舆论关切 , 教育部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 , 要求各高校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 , 要求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 , 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 , 实现“零容忍” 。
原创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 []
而从严要求本科生 , 则在翟天临事件发生前 , 就已经作出部署 。 教育部于2018年接连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 要求严格实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 , 建立健全盲审制度 , 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 , 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 。
因此 , 要求严把毕业出口关 , 不能全部归因所谓“翟天临效应” 。 当然 , 高校要求查重率控制在20%以内 , 甚至8%以下 , 则有一定“翟天临效应”的意味 。 据媒体报道 , 如此严苛的论文查重率让很多应届毕业生“瑟瑟发抖” , 于是跑到翟天临微博下吐槽 。
原创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 []
因此 , 从论文抽检和论文查重看 , 翟天临事件虽属教育与学术丑闻 , 可是 , 却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效应 , 推动我国教育部门、高校建立论文抽检制度和查重制度 。 在一些学校的落地过程中 , 或许有简单粗暴之嫌 , 但整体上还是积极的意味更大 。 分页标题#e#
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光看论文
进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 , 通过论文抽检和查重 , 真能严把毕业关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吗?未必 。
以查重率来审查论文 , 目的是防止学生抄袭 , 然而 , 要“降重”是十分容易的 , 只要把稿子“洗一遍” , 或者把语序全面颠倒 , 就可降低查重率 。 与严苛的查重率对应 , 是新生的查重乱象:一些学术期刊网 , 推出了“降重”服务 , 把降重变为一门生意;而基于查重机制 , 一篇胡编乱造的文章 , 没有一句看得懂的人话 , 也是很可能通过查重的 。 甚至有学者指出 , 查重将阻碍真正的学术传承与创新 。
原创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 []
当大家把精力用于应付查重率要求时 , 提高论文质量 , 就变为笑话 。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不是依靠软件检测、查重 , 而必须依靠踏踏实实的课堂教学 , 严格的过程管理与过程评价 。 这就是《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所提到的“强化指导教师责任 , 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 。 ”
但从高校的具体办学实际看 , 在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方面却作为不大 。 如果指导教师切实履行职责 , 就完全可以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情况 , 杜绝学生造假、抄袭 。 现实是 , 一些指导教师平时根本不指导 , 学生的论文也不好好看 , 反而以查重来推卸指导责任——查重只能检测复制比 , 并不能评价论文的质量 。 指导教师之所以如此 , 是他们也在应付论文考核指标 , 忙着炮制论文 。
原创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 []
因此 , 虽然今年的毕业生叫苦 , 可他们更多的精力是花在“降重”上 , 而不是“提质”上 。 所谓的从严要求 , 只是形式上的“从严” , 这并没有本质变化 。 包括不少媒体报道大学集中退学不合格学生 , 把这解读为“从严” , 这也是过度解读 。 类似这样集中退学不合格学生的新闻 , 早在20年前就有了 , 但这20年间 , 高校的育人模式并无根本变化 。 分页标题#e#
实现大学的“现代治理”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 , 论文当然要重视 , 但如果仅仅盯着论文查重 , 就有可能把高等教育也弄成“应试教育” 。 只不过把高考考卷换成了一篇论文 。 提升教育的努力方向 , 是要聚焦考卷背后、论文背后的知识含量 。 高校要真正从严要求学生 , 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 实行现代治理 。
比如 , 大学必须有充分的自主权 , 能自主设置专业、自主设置课程 , 才能办出本校的特色 。 当前 , 有部分大学生对学校的专业、课程不满 , 部分大学专业被质疑为“没有良心”的专业 , 不少课程也被认为枯燥乏味 , 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投入 。
原创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 []
我国高校正在推进的学分制管理改革 , 也受制于高校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 无法开设更多的课程 , 供学生选择 。 如果专业和课程的问题都不解决 , 却要求学生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 不是缘木求鱼么?
再如 , 大学的教育事务与学术事务 , 应由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负责管理 , 这才能激发教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意识 , 并以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
导师制的灵魂 , 就是用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 , 为人才培养质量背书 , 而当前 , 人们对导师并不信任 , 论文盲审、抽检制度某种程度就是基于不信任建立的 。 在行政主导的教育与学术管理、评价体系中 , 搞教育与做学术 , 都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 , 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意识的淡漠 , 也是情理之中的 。
这一根本性问题不解决 , 高校人才培养很难真正做到高水准 。 每当说到这个问题 , 很多人就会搬出“国情论” , 认为中国高校教授们自身“觉悟”有限 , 如果放权给他们会更乱 , 可问题只有在前进中才有可能解决 。 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 只局限在现有问题丛生的小圈子里打转 , 那教育的很多问题就永远无解 。
【“面孔 · 2019” 卷首语】 分页标题#e#
没有任何意外 , 2019年即将送走最后一段日与夜 。 回望过去数百天 , 你有没有觉得对他人、对自己有了更多了解?你听过或看见的那些面孔 , 是否令你更熟知所在的人间?
我们为你精心挑选了十张面孔 , 不只是为了关注人物故事 , 更是希望看见他们所代表的2019年以及隐约其中的时代趋势 , 而这些面孔同样能提炼出公共的表情与心绪 。
不可否认 , 我们对这些代表性的面孔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 我们通过评价他们来确认与恶的距离、磨炼对国族的感受、评估消费社会的新动向、衡量美丑及人心的差别 。
正是通过这些必要的丈量 , 我们洞察谎言与欺骗 , 在鼓动者劲吹的风潮里拒绝迷失 。 我们也许无法从这些面孔所代表的潮流里脱身 , 但我们由此及彼 , 审视我们的处境 , 既看到凡尘俗世 , 也了解这个世界 。
为了这一目的 , 我们不会照抄或复写这些面孔 , 而是将面孔视作一个个象征性的面具 , 透过它们 , 强调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有多重要 , 重申独立判断的价值 , 努力拓展自己 , 去看更广阔的天地 。
我们选择呈现的这些面孔 , 这些人 , 受到不可思议的潮流顶托而浮现 , 他们的所指哪怕有不可知的部分 , 仍照见我们的命运 。 为了定格你我即使平凡普通也必定唯一的命运感 , 我们提醒你 , 并愿意与你一道 , 不只看见面孔的外表 , 更是认真感受它们 。
【往期回顾】
面孔 · 2019之一:消失的“流浪大师” , 以及这个年代的审美降级
面孔·2019之二:67岁高龄产妇超生被罚?矛盾的生育政策需改变
面孔·2019之三:年度风云人物“气候女孩” 为何在中国差评更多
面孔·2019之四:网红一哥李佳琦 该为一声“买它”承担多少责任
面孔·2019之五:“吊打”网友也是炒作?热依扎反网暴收获了什么 分页标题#e#
面孔·2019之六:“20年后打老师”案落幕:“老师打学生”又被认同?
原创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 []
来源:(狐度)
【】网址:/a/2019/1224/j1325073.html
标题:原创2019高校毕生最恨的是他?翟天临效应被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