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王荦与“四王”之一的王翚(1632—1717)有很多相近之处 。 不仅姓名相似 , 且字号也接近(王荦字耕南 , 王翚号耕烟散人) , 两人差不多同时 , 又都擅画山水 , 且画风也接近 。 所不同者 , 王翚名满天下 , 在清初画坛别树一帜 , 而王荦声名冷寂 , 知其名者寥若晨星 。
[王翚]模仿名家而声名冷寂的画家//热点频道 /
王荦《松轩读易图》 , 绢本设色 , 124.5x60.4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王荦号稼亭 , 又号栖峤、韵田散人 , 江苏苏州人 , 其山水颇似王翚 , 故常常托其名而伪造王翚之作 , 因而自己本款的作品反而不多见 。 现在所见公库庋藏王荦作品 , 仅有七件 , 分别为《松轩读易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仿倪梧竹松石图》(天津博物馆藏)、《翠竹江村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雪景山水图》《仿李公麟山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各家山水图》(山西博物院藏)、《仿梅道人山水图》(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 《松轩读易图》所绘一老者端坐于草堂中读书 , 几案上置有典籍、笔洗、笔筒、茶壶、茶杯、香炉等 。 草堂外茂林修竹 , 林树环绕 , 屋前栏杆合围 , 溪流潺潺 。 远处重峦叠嶂 , 山影绰绰 , 一派远离尘嚣 , 静心读书的世外景象 。 作者题识曰:“绿树荫浓鹤梦顽 , 草堂立在水声间 。 焚香昼永抛书坐 , 细葛风凉扇影闲 。 辛巳九秋 , 临唐子畏《松轩读易图》 , 韵田散人王荦” , 钤白文方印“王荦私印”和朱文方印“耕南” 。 “辛巳”即康熙四十年(1701年) 。 作者自题临自“明四家”之一的唐寅(1470—1524) , 但就其画风而言 , 则与王翚风格并无二致 , 反而与唐寅相去甚远;《仿倪梧竹松石图》所绘湖光山色 , 远处浅山低徊 , 近处梧竹、松石 。 作者题识曰:“一痕烟岫影模糊 , 碧雨淋漓点竹梧 。 千古墨林称逸品 , 米颠以后只倪迂 。 此九龙山人仿倪高士笔也 , 梧竹松石 , 只数点墨耳 , 泠然有尘外风致 , 抚其意 , 拜录其诗 。 康熙己亥清和月 , 王荦” 。 “康熙己亥”即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 此年即是王翚谢世之后的第三年 。 作者自言仿“元四家”之一的倪瓒(1301—1374)笔意 , 但只是构图相类 , 而画风迥异 , 其笔法则仍是王翚一路;《雪景山水图》作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仿各家山水图》为册页 , 但未见作品或图版 , 杨仁恺(1915—2008)在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中有如下记录:“清康熙年间有王荦其人 , 并非名手 , 山水专仿王石谷 。 顷见其《山水图》集册十开 , 大小不齐 , 水墨设色兼有 , 大都为印章款 , 其中一开署‘康熙壬辰秋七月稼亭王荦’款 , 仅两三开近石谷” , “康熙壬辰”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仿梅道人山水图》署款“庚辰重九并诗白石句 , 吴门王荦” , 有“馥寰”上款 , “庚辰”即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 据此可知 , 王荦的艺术活动基本上集中在康熙朝后期 。 分页标题#e#
[王翚]模仿名家而声名冷寂的画家//热点频道 /
[王翚]模仿名家而声名冷寂的画家。王翚《仿王蒙山水》 , 纸本设色 , 112.6x43.2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在清代以降的书画著录中 , 亦可见少量的王荦画作 。 葛金烺(1837—1890)的《爱日吟庐书画录》记载其《仿李营丘山庄雪霁图轴》:“抚李营丘《山庄雪霁图》 , 岁次甲午秋八月画于梅峤小筑 , 吴下王荦” , 钤白文方印“王荦私印” , 朱文方印“耕南”和“茶磨山樵” 。 “甲午”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 葛嗣浵(1867—1935)在《爱日吟庐书画录补录》中评述此画时说:“是幅绝大绢本 。 其山势逐层开阖绵衍 , 而为村舍、山庄 , 或小桥以通别派 , 或古木以庇前冈 , 则行者、居者 , 各有寒意 。 此非大手笔不能定此稿 , 而笔致复绝似石谷 。 稼亭与石谷同乡里 , 濡染既深 , 成此精诣 , 固也 。 惟石谷纯而肆 , 同一丘壑而操纵不可测 。 此稼亭所未逮者 。 若以王门诸公论之 , 杨西亭外无多让焉” , 称王荦“绝似”王翚 , 在王翚门下的诸弟子中 , 唯有杨晋(1644—1728)可以与之相颉颃 。 此外 , 在近人郭葆昌(1867—1942)的《觯斋书画录》中亦著录其《春山耸翠图大立轴》 。 王荦其他的传世或著录作品 , 则就不易见到了 。
因其画家身份 , 王荦在当时也和同行有交游和应酬 。 安徽歙县画家程鸣(字友声 , 号松门)就有《论画答王耕南》诗二首赠之 , 其一曰:“杜陵赠画师 , 五日画一水 。 意在落墨先 , 苦心究终始 。 前贤论惜墨 , 其意端在此 。 第云墨如金 , 只取减省耳 。 王洽米襄阳 , 烟云常满纸”;其二曰:“学古希古心 , 不学古人面 。 荆关境在胸 , 挥洒付柔翰 。 规矩虽具陈 , 神明取能变 。 试看造化炉 , 新机异昏旦 。 而胡丹青家 , 刻舟以求剑(自注:为临摹古人者更进一解)” , 据此可知王荦虽然名不显 , 但在画艺的切磋方面 , 也未遑多让 。
在王荦生活的时代 , 王翚名重一时 , 其画受人激赏 。 很显然 , 王荦有蹭热点之嫌 , 不仅私淑其画风 , 甚至为了牟利 , 不惜将己画充作王翚作品 , 为人所不耻 , 以故张庚(1685—1760)在《国朝画征录》中这样记载:“山水亦纯仿石谷 , 然远不逮也 , 盖貌似耳 。 恒托其名以专利 , 石谷深恨之” , 言其只得王翚之形而失其神 , 因炮制王翚赝作 , 故王翚对其深恶痛绝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 其时因王翚画名太盛 , “近时托石谷(王翚)名者尤多 , 则又不逮荦笔矣” , 说明在制作王翚赝品的人之中 , 王荦是水平最高的 。 在张庚之后 , 秦祖永(1825—1884)在其《桐阴论画》中也对王荦有过激烈的批评:“王耕南荦 , 善摹石谷 , 颇得微名 。 余见画幅事 , 虽不能并驾耕烟 , 与西亭、若周辈功力不甚相远 , 何尝不可传名后世耶?如必托名欺世 , 不过惟利是图 , 卑之无甚高论矣 。 ”如果王荦不是“托名欺世” , 按照其绘画水准 , 是可传于后世的 。 分页标题#e#
当然 , 王荦和王翚的画还有一个共同点 , 就是都善于临摹他人 。 王翚多摹古仿古 , 而王荦多临摹王翚 。 所不同者 , 王翚在临摹中不乏己意 , 且具有天趣 , 而王荦纯属徒肖其形 , 不免匠气 。 因而张庚再次谈到:“石谷画有根柢 , 其摹仿诸家 , 笔下实有所见 , 非漫然也 。 至笔姿之妩媚 , 盖其天性 , 不可以强 。 学者不察 , 徒恃其稿本转辗传摹 , 元气旣失 , 而秀韵清姿复不能及 , 以迄于今 , 遂流为匠气矣” , 这也是为何王翚在画史上享得大名 , 而王荦默默无闻的主要原因 。
在书画鉴藏史上 , 像王荦这样作时人假画 , 其姓名、字号和画风都故意与被作假者雷同者 , 实属罕见 。 他的名字 , 也因此与王翚紧密联系在一起 。 清人吴清鹏在其《笏庵诗》中有《王石谷画卷》诗云:“三王画手数国初 , 山水一家绝世无 。 翚也弟子独能事 , 青蓝往往互相逾 。 康熙之间驾南幸 , 迎銮曾献南巡图 。 一日声名满朝市 , 半生落宕仍江湖 。 此幅意致亦殊妙 , 闲原风景何清疏 。 吾知王荦不解办 , 决非私窃能临摹 。 前山似送雨声至 , 隔水欲动云光铺 。 乱松冥冥野径合 , 葭菼揭揭渔舟呼 。 人间有境果类此 , 正好佳处规吾庐 。 令人忽忆清晖居 , 此老岂独画品殊 。 白瓯难驯没浩荡 , 黄鹤不返游太虚 。 奉宸院里掉头出 , 一身早办真恬如 。 谁能虞山买泉石 , 拂衣共赋归来乎” 。 此诗是赞誉王翚绘画的 , 却提及“吾知王荦不解办 , 决非私窃能临摹” , 王荦作为一个画艺并不低下的山水画家 , 他在历史上留下其名却是因为仿冒王翚之故 , 这一点恐怕连他自己也始料不及吧?
来源:《中国文物报》第5版
2019年12月17日
欢迎联系我们投稿
[王翚]模仿名家而声名冷寂的画家。转载文章请联系后台
来源:(文博在线)
【】网址:/a/2019/1222/j1323420.html
标题:[王翚]模仿名家而声名冷寂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