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明德堂: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热点频道 /
王氏大宗祠古门楼
提要:王氏大宗祠古物 “明德堂王氏大宗祠自始建到今已有五百年历史 , 虽然现存建筑已是清代早期所遗留 , 但宗祠的基本布置和格局仍为明代手法 , 大门顶部的历史名人题字门匾和其下的雕琢精美的门枕石以及厅堂内的部分造型古朴的石础 , 还是明代原物 。 ”石排镇文物工作者李杰松对采访人员介绍说 。 自清代重建至现在的历次...
新浪房产讯(实习编辑 王东海整理)宗祠是我国一种古老而神圣的民间建筑 。 据考证 , 我国最初的宗祠是作为特定阶层的象征而出现的 , 《礼记 王制》就有“古代天子建七庙 , 诸侯五庙 , 大夫三庙 , 士一庙 。 ”而宋朝司马光在《文潞公家庙碑》中也有“及秦非笑圣人 , 荡灭典礼 , 务尊君卑臣 , 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 。 后来 , 为了统治的需要 , 特权阶层逐渐放开限制 , 允许平民百姓兴建祠堂 。
据查 , 我国民间建造家族祠堂 , 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 , 著名的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 , 便建于唐末 。 而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 , 则是在明清两代 。 石排中坑的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也是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
明德堂王氏大宗祠是石排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 。 虽然历经五百多年 , 但这座古老的岭南建筑 , 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呈老态龙钟之势 , 它们依然耸立在中坑后辈们的面前 , 在尘世的风雨中 , 将一番似水流年娓娓道来 。 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也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精品 。
明德堂王氏大宗祠已存五百年
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位于东莞市石排镇中坑村 , 又名中坑明德堂 , 始建于明代中晚期 。 自始建到今已有五百年历史 。 现存建筑是清代早期所遗留 , 但宗祠的基本布置和格局仍为明代手法 , 大门顶部的历史名人题字门匾和其下的雕琢精美的门枕石以及厅堂内的部分造型古朴的石础 , 还是明代原物 。
王氏大宗祠罕见的规模及格局
明德堂: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分页标题#e#热点频道 /
王氏大宗祠古物
“明德堂王氏大宗祠自始建到今已有五百年历史 , 虽然现存建筑已是清代早期所遗留 , 但宗祠的基本布置和格局仍为明代手法 , 大门顶部的历史名人题字门匾和其下的雕琢精美的门枕石以及厅堂内的部分造型古朴的石础 , 还是明代原物 。 ”石排镇文物工作者李杰松对采访人员介绍说 。 自清代重建至现在的历次维修 , 皆在其上留下各个时代的印迹 , 时代脉络清晰可辨 , 难得的是石牌坊上有“嘉庆十四年中秋”的题刻记载 , 是有绝对纪年的建筑物 。 整个宗祠就犹如一部砖石书写的建筑史册 , 甚为珍贵 。
宗祠面阔五间 , 中庭宽阔 , 规模宏大 , 气势壮观 。 加上后堂正脊上的龙凤灰塑纹 , 说明该村王氏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比较显赫的时期 。 宽阔而深远的建筑群体和院落布局、高大庄严的门楼和石牌坊 , 步入其内 , 令人油然生起一种敬畏之情 , 诚如牌坊横额所题“閍陈作肃” 。 “这种规模和布局 , 以及由这种空间处理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和心灵震撼 , 已达到比较高的艺术层次 。 这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传统民居中 , 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 , 但也极为罕见 , 而在东莞却仅此一例 。 ”文物工作者李杰松说道 。
南宋时 , 一世始祖讳王裕号松隐迁居至中坑 。
据说 , 中坑村的王氏始祖是王松隐 , 为一朝廷大官 。 松隐公宦游东莞县见石冈风土之美、水遥山环 , 所以决定居住在松柏坑即中坑村 。 他在中坑村读书讲学 , 雅不乐仕 。 在古时候 , 中坑村的姓氏有简、马、刘、王 , 因其德才兼备而受到当地村民的爱戴 。 随着历史的发展 , 村民抛开传统思想常聚集于一起 , 逐渐地村民都改姓王 , 于明代中晚期 , 始建明德堂王氏大宗祠 , 以供村民共聚一堂 。
明朝崇祯年间捐重金重建
明德堂: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热点频道 /
王氏大宗祠内院明朝崇祯年间捐重金重建
1629年 , 明朝崇祯年间王氏族人捐重金重建了明德堂王氏大宗祠 。 重建后为面阔五间 , 三进布局 , 硬山顶 , 三进正脊均为岭南传统的船形 , 均有鳌鱼鸱吻 。 此时的宗祠规模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 分页标题#e#
明德堂: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1629年 , 明朝崇祯年间王氏族人捐重金重建了明德堂王氏大宗祠 。 后来 , 举人王祖裕时新加鱼跳龙门 。 重建后的明德堂为面阔五间 , 三进布局 , 硬山顶 , 三进正脊均为岭南传统的船形 , 均有鳌鱼鸱吻 。 此时的宗祠规模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 宽21.36米 , 长87.45米 , 面积1867.932平方米 。
从祠前广场上踏步开始 , 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是:大平台、门楼、前天井、石牌坊、前庭、露台、中厅(明德堂)、后天井、后堂(祖堂) 。 “明德堂”屋脊为对称船形拱笼飞檐脊 , 左右为灰塑鳌鱼正吻 , 流檐与拱脊端有灰塑麒麟 , 极具民族地方建筑风格 。
宗祠门楼挂着“王氏大宗祠”横匾 , 是明代书画家、万历进士张瑞图所题 , 今门匾犹存 。 中厅面阔五间 , 当心间和两次间完全敞开 , 进深七架(包括前后檐廊) , 总面积256平方米 , 前后檐为八角形红石柱 , 中柱为硬杂木制作 , 抬梁式穿斗混合做法 。 辘筒瓦面 , 绿琉璃瓦口 , 船形屋脊 。 两梢间北墙各有绿琉璃花格窗一个 , 后堂建筑面积247平方米 , 面阔五间 , 两梢间为独立房间 , 当中三间前面敞开 。 后金柱之间有雕花隔扇屏风 。 隔扇后面 , 当心间有主神台一座 。 明代大门青石门枕雕刻精细 , 花饰栩栩如生 , 具有典型的明代石刻艺术风格 。 “明德堂”前檐木雕驼峰如意重拱造型雅致 , 结构巧妙 , 横梁精细厚重 , 行云流水 , 浑然天成 , 是典型的晚清岭南建筑艺术风格 。
1999年10月 , 中坑村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集资200多万元 , 对王氏大宗祠进行修缮 , 修缮工程在2001年10月竣工 。 修缮过程中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 , 保留了原建筑的结构、工艺和风格 , 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王氏大宗祠的文物价值 。 此后 , 2004年初 , 明德堂王氏大宗祠被评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
明德堂: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第二百二十二名进士”
明德堂: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热点频道 /
“第二百二十二名进士”
进入明德堂王氏大宗祠大门 , 映入眼帘的就是进士王选所题的牌匾:“第二百二十二名进士” 。 据说这个牌匾有这么一段故事 。
在明德堂王氏大宗祠的左右两旁设置着两座大平台 , 在大平台旁也各竖立着两个麻石壁 , 据说 , 这两座大平台和四个麻石壁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 每当王氏家族有名人出现或者有人上京做官回来 , 大家都会到大宗祠中欢聚一堂举行庆祝 , 大平台用于摆放火灯 , 麻石壁用于插放旗帜 , 是各位名人或对村有贡献的人回到家乡的一种庆祝摆设 。 分页标题#e#
进入大门 , 映入眼帘的就是进士王选所题的牌匾:“第二百二十二名进士” 。 据说这个牌匾有这么一段故事 。 王选一生刻苦学习 , 才高八斗的他在参加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时 , 从乡试到省试一直都是第一名 。 正是由于他的文采非凡 , 内心有着“我就是第一”的态度 , 因此他在考试答案后面写下了“不二斋” , 正因为他这三个字 , 使得朝廷的官员审核答题时对他的自大记恨 , 最终 , 王选科举落榜 。 也正是“不二斋”这三个字 , 皇上钦点王选进士“第二百二十二名” 。 因此 , 王选在清宣宗道光九年(1829年)止步于进士 , 他落榜后回到家乡 , 即以前的石冈地区 。 这个牌匾因此坐落于中坑王氏大宗祠 , 用以纪念王选进士 。
清朝嘉庆年间建了石牌坊
在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二进内有一个四柱三间柱出头式牌坊 , 中柱高7米 , 边柱高5.86米 。 牌坊上题着“閍陈作肃” , 为嘉庆十四年所立 。 在前庭院立这样牌坊是有特别意义的 。
牌坊是封建社会皇帝给有贡献的人立的一种碑 , 用来记载这个人的功绩 。 牌坊俗名牌楼 , 它不同于民居 , 民居是住人的;也不同于祠庙 , 祠庙是供神的;它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的独特的建筑物 。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 , 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 。 或者又可分为:表彰宦绩政声 , 旌表孝子义士 , 旌表节妇烈女 , 作为里、院、墓道的门房等 。
清朝嘉庆年间建了石牌坊
明德堂: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热点频道 /
题为“閍陈作肃”的牌坊
在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二进内有一个四柱三间柱出头式牌坊 , 中柱高7米 , 边柱高5.86米 。 牌坊上题着 , 为嘉庆十四年(1810年)立 。 在前庭院设立这样牌坊是有特别意义的 。 据说 , 当时该村出现了一些思想败坏的分子 , 村人为了让这些败坏分子改邪归正 , 特意在祖宗祠堂内设立了这座牌坊 , 上面写着“閍陈作肃” , 意思说 , 在经过这个牌坊时 , 要态度严肃 。 也正是这样的作用 , 这座牌坊遗留到现在 , 教导村人要时刻严肃 , 严格对待自己和事物 。
中厅(明德堂)古时是用于摆设供奉的东西 , 村民共聚一堂 , 参拜列祖列宗 , 在中厅前是以多张长方形的木板组合成的门 , 是和后天井、后堂隔开的 , 在门上横挂着一个牌匾:“旨赏穿黄马褂” , 由朝廷官员王德榜所题 。 【王德榜(1837-1893) , 字朗青 , 石排莆心村人】 。 据说 , 清光绪七年(1881年) , 王德榜奉命督师防守广西镇南关时 , 顺路回乡拜祖和修筑先人坟墓 。 当时 , 中坑村和莆心村祖宗都是姓王 , 两村关系十分亲切 , 也就是宗亲 , 王德榜在莆心村供奉时亲自题匾赠给中坑村 , 表示王德榜曾到中坑村 , 也代表两村关系的密切 , 因此 , 明德堂的牌匾就是从那时候遗留到现在的文物 。 分页标题#e#
“节孝流芳”的贞节牌坊
明德堂王氏大宗祠外面还存有一块由麻石雕制而成的“节孝流芳”贞节牌坊 。
贞节牌坊就是为了表扬妇女的贞洁而立 , 比如长期孀居并且对教育或社会有一定贡献的妇女 。 清朝沿历代惯例 , 凡妇女丧夫后守节至终 , 即可由皇帝赐建贞节牌坊 。 明德堂外面还存有一块由麻石雕制而成的“节孝流芳”贞节牌坊 。
“节孝流芳”的贞节牌坊
牌坊横额石坊雕刻着“节孝流芳” , 竖坊雕刻着“英魂” 。 由于各种原因 , 牌坊于1981年被拆除 。 相传 , 此牌坊来源于以下一段故事 。 在清朝时代 , 出生于现茶山的一名女孩袁氏与中坑村的一名男孩王氏在双方父母的同意下订立婚约 , 当时双方年仅十余岁 , 且从未见过面 。 王氏年幼于马西读书 , 因喝了过多的汾酒而不幸身亡 。 由于当时的封建礼教 , 与王氏订立婚约的她没有再嫁的念头 , 而是马上移居于中坑村为已身亡的丈夫守寡 , 因此中坑村民称呼她为守节娘 。
守节娘家境较富裕 , 除了水之外 , 所需的柴米油盐酱等生活日用品都是其父母从茶山运送到中坑村 , 餐饮等都有佣人送至屋前 。 守节娘从未出过房门 , 从不与外界的人事物接触 , 充分展现出守节娘守节的坚定决心 。
由于丈夫早逝 , 守节娘并无儿女 。 而王氏有五兄弟 , 他排行第二 , 最后四弟的长子成为守节娘的干儿子 。 (长兄有三个儿子 , 但长子的儿子不能给别人;三弟只有一个儿子 , 因此也不能给别人;四弟有三个儿子 , 五弟有四个儿子 , 守节娘可从中选一个为养子 。 )
在朝廷当官的弟弟把守节娘在中坑守寡41年之久的事迹禀明了皇上 , 皇上认为守节娘品质高尚、精神可嘉 , 于是钦点其弟弟可为守节娘立牌坊以纪念赞扬守节娘 。 守节娘去世后与其婆婆合葬 , 丈夫与其父亲合葬 , 方便后人祭拜 。
来源:网络
目前已有13万王氏宗亲关注加入王氏在线
各位宗亲 , 如果您感觉内容不错 , 请传给更多的王氏宗亲!欢迎各位宗亲提供更多的王氏资料 。
知晓王氏天下事 , 敬请留意“王氏在线”微信公众号
分页标题#e#
明德堂: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热点频道 /
来源:(犀牛细腻)
【】网址:/a/2019/1221/j1322652.html
标题:明德堂: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