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健康摘要: 在三国时代,讯息传播速度能有多快?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健康摘要: 在三国时代,讯息传播速度能有多快?


正文开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黄博宁】

藏地,称得上国境内最神秘的一片领土。占中国面积1/8的广袤地域,人口只有300万。现在去西藏旅游,已经不算难事,有身份证即可进入。出入珠穆朗玛峰等边防区,跟着旅行团办张边防证也能搞定。

约了好几年,我终于和小伙伴来到了藏地。10天时间,前前后后接触了百十号人,学生多、辞职来的也多。也是,西藏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坐火车进藏出藏就好几天,不想走马观花至少10天起。来到藏地,也不只是看景,国道上不时“冒出”的牧羊人、成群的牛羊,大昭寺喇嘛的诵经声、络绎不绝信众的跪拜,都是初体验。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藏区山羊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藏区牧民

大昭寺门票85元,布达拉宫淡季门票100元,旺季200元。持藏区身份证进入大昭寺免费,进入布达拉宫2元。这样的安排,游客多少有些不平衡。见惯的导游不失时机“教育”,你们认为这是白来的吗?藏人一生笃信佛教,50岁以后不做其他的事情,全身心供佛,每天跪拜,磕长头远行,积蓄捐寺庙......大家不出声了,若有所思。

寺院是藏人生活的一部分,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出生就把孩子抱去寺庙,生病了让喇嘛看,遇到了困惑喇嘛开解......解放前,政府划定几家几户必须供养一个喇嘛,现在没有了这样的强制规定,但是供寺院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布达拉宫,这个取景角度需要人民币50元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布达拉宫

家访碰到的女孩

为了让更多汉人了解藏区的文化和风俗,灵芝和日喀则地区的旅行团中,必有家访一项。所谓家访,就是挑选几个村子,遴选普通话流利,有内地生活经验的人,把游客领到家里,介绍民族风俗,推销藏式银器。

我们遇到的一个叫雪儿达娃的姑娘。达娃在藏语中是“月亮”的意思。她说,藏人的名字都是寺庙喇嘛起的,重名率高,村子就有三、四个和她重名的人。她介绍,村子原先在海拔5000米的米拉山口附近,近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每家补几千块钱,迁到了海拔不到3000米的地方,紧邻国道,交通方便,家家盖起两层小楼,条件比以前好很多。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藏区炊烟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大昭寺门口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扎什伦布寺

还有一些事情,雪儿也说不清是好是坏。比如,藏人原先卖东西不讲价,有多少是多少。可自从汉人来了,藏人也跟着学,明明是10块的手链,开价100,慢慢砍,慢慢玩。本来藏族小伙子,追求姑娘的时候,做的多说的少,可汉族人都那么会说,就有藏族姑娘“投诉”,藏族小伙子也跟着“油嘴滑舌”。

藏区几乎全民信佛,也把相当收入供佛。寺院拿那么多钱,干什么用?雪儿说,藏人是自愿捐献,一来寺院要维持自身运转,二来承担部分医院的功能。在藏区,尤其是老人,生病习惯找喇嘛,而不是去医院。藏人也不喜欢打点滴或动手术,因为生死轮回不能阻挡,打点滴反而让血液“变质”,百年后不再有资格天葬。

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

一来二去,也谈到婚俗。藏人可以“一夫多妻”,也可以“一妻多夫”。那用不用领结婚证?要的。不过不论是“一妻多夫“,还是‘一夫多妻’,都是从家庭财产保全、家族和睦的角度出发,与“三妻四妾”就是有钱有势不同。

如果是一妻多夫,迎娶新娘的一定是长兄,领证的也是长兄,其他兄弟可以共享卓玛(藏语对女子的称呼)。怎么行房?一般平均分配,不过实际上卓玛可以选择, “所以平时要对卓玛好一点。”生出来的小孩,不管是谁的,都管长兄叫父亲,剩下的是叔叔,也不去深究是谁的,反正是一家人。

“我回来的时候,阿妈就想给我找三个先生,一个在牧区放牛,一个上山采药,还有一个在家里陪我。”雪儿说,“受汉文化影响4年,不想接受这样的安排,找一个合得来的就好了。”不过大概是条件太好,她现在还在寻觅。用她自己的话说,刚回到西藏的时候,是村里的“正能量”,现在成了“负能量”。

相应的,“一夫多妻”大多是长女及其姐妹共招一夫,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雪儿说,藏族人对“倒插门”并不歧视,她的姐夫就是上门到家。同样,藏人对汉藏婚姻也不抵触,文成公主是汉藏婚姻的典范。她们村里,有一户装饰不那么藏式的住家,就是招了汉族女婿。

雪儿说,在她看来,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一个是毛泽东。她把毛泽东称“毛主席”,感谢共产党解放了西藏的农奴。她说,很多藏族民众家里,除了供佛,也自愿供有毛泽东的挂像。她们村儿里有两个90多岁的老人不能说话,因为旧时代听到了不该听到的东西,被土司割了舌头,后来就再没这种事了。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大型音乐历史剧文成公主

多种殡葬制度的结合

藏人的丧葬形式多样,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和塔葬。塔葬是最高形式,只有班禅喇嘛、达赖喇嘛及少数高僧大德可以享用。拉萨的布达拉宫,供奉着8位(五、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供奉着7位班禅(四至十世)大师的灵塔。不够资格塔葬的活佛、大喇嘛、贵族、官员过世,实行火葬。

雪儿介绍,天葬是一般藏人能采用的最高丧葬礼节。她自己也把天葬视为最终归宿。天葬时,天葬师用特制的刀,把骨肉按照次序和刀法分离切成块,砸成粉状拌上青稞炒面,喂食天上的秃鹫。秃鹫除了吃尸肉,不吃其他小动物,所以称神鸟。秃鹫吃的越干净,意味着升天越顺利。藏人认为,把肉体献给有形无形的生灵,是此生最后一件功德。

有两种人不能天葬。第一是中毒、暴病或传染病死亡的人。藏人认为,这些人的血肉受到了污染,会“拖累”其他生灵。第二是小偷,或有其他犯罪记录的人。藏人强调来世,愿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藏区少有小偷。不能天葬的人,采用土葬。

天葬与佛教的含义密不可分。佛教认为,人死后的灵魂有一定形态,即“中阴身”。肉身的存在会阻碍亡灵的超度,需要尽快处理。虽然火葬可能更快,但碍于高原地理材薪匮乏等限制,难以施行。而天葬仪式又与佛教慈悲、爱心、利众、施舍等观念高度契合,因此流行。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珠穆朗玛峰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珠峰营地帐篷

闯世界的汉人

西藏旅游业的从业者大多是汉人。如出租车司机多是河南人,餐馆老板多是四川人......知情人介绍,西藏本地的导游大概2000多人,内地导游流动性大无法统计,西南各省如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甘肃居多。

我们遇上一位90后的司机,已经是俩孩子他爹,军龄10年,转业回老家当公务员。为了给两个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一狠心辞了职,来到西藏当司机兼导游。带队一天,开车10个小时兼讲解,月收入3、4万起。不过一人在藏甚为寂寞,一路撩妹不断。一个月最多10天能在拉萨睡上一觉,租的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是仓库。11月藏区入冬,旅游季结束就回家休息,调养身体,来年再战。

有位布达拉宫的讲解来自湖南,85后,大学主修摄影,朋友圈都是西藏的点点滴滴,数不完的寺院庙宇,给西藏小朋友捐衣服,参加联谊活动......她说,心情不错,身体不行,一来五年,当时哥哥姐姐都在,现在有人回去了,所以也不知道,自己今后怎么弄。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纳木错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纳木错日落

另外一位导游,70后,说到中印边境的麦克马洪线相当激动。2010年,西藏旅游大开放他来淘金,每年三月桃花开进藏,十一黄金周过后择机离开。他说,收入高是诱因,时间长了会喜欢上纯洁的环境,不过身体是很大的隐患,也许还会再干上两三年。

在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我们请了一位讲解,穿着卡其色藏袍,高跟鞋,苹果手机,妆容素雅精致。本来以为她是汉人,谁想到一开口说藏语,着实惊艳了大家一把。她说,自己是80后,土生土长的拉萨人,从小汉藏双语教学。我们赞她讲解专业,人亲切美丽,她自豪地说,现在拉萨的学校都是三语教学,很多孩子三种语言掌握的一样好。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羊卓雍错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

藏区山景

汉人来西藏,或多或少和信仰有关,有的寻找信仰,有的喜欢或赞赏这里的环境,有的想陶冶身心。如果单凭物质条件,来藏是不折不扣的“受罪”。正是雪山、神湖、经幡、寺庙组合出的“颜值”,以及在藏传佛教浇灌下无与伦比的“气质”,令一批又一批游客来来往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