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全球通史》: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未来又会走向怎样的未来。》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全球通史》: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

  导  读  

《全球通史》: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

翻开这本书,人类的过去就有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一幕幕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01

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著名的媒体人梁文道先生曾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就是

一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的书。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

阿诺斯享誉世界近50年的力作: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02

《全球通史》,20世纪影响世界的10本书之一

 

《全球通史》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性的杰作,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它最初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它的杰出,问世以来,赞誉如潮,一直畅销不衰,不断再版,不仅为英语国家读者所喜欢,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如今,它已经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全球史经典了。

有人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础》、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与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等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可见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我国的读者对它当然也不陌生。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它就

一直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参考教材之一,

并且对我国高校世界史教材的编写,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修订版《全球通史》,在2017年6月,已经第75次印刷,其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所以,考不上北大,没关系,我们还有好书可读。失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时候,可以在心里重温

台湾作家王鼎钧的话:

没有好的家世(不要紧),只要有好的学校;

没有好的学校(不要紧),只要有好的老师;

没有好的老师(不要紧),只要有上进的志气!

《全球通史》: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

03

书有大美而不言,有明理而不辩

1

系统的历史框架结构

如果您一直对于历史比较感兴趣,但总感觉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零零碎碎的,不成系统,那么,您可以读读《全球通史》。

我们所选择的版本,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修订版,这是《全球通史》的最新版本,也是最后版本。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得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全书分为8个部分,共44个章节,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把史前人类社会到21世纪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斯塔夫里阿诺斯着眼于全球,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正如书中序言所说:

翻开这本书,人类的过去就有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一幕幕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有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

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的详细介绍;

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2“诅咒”还是“福音”的辩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渊源......

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变革的忧虑与警示。

2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我们刚刚提到说,《全球通史》是在1970年初版问世的,但是我们今天推荐的,已经是第7版了!为什么第1版问世才几十年,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的答案是: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样解释道:

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

《全球通史》分为上下两册,全书共833页。阅读这本书,对人的体力、毅力和耐力都是巨大的挑战。但通观全书,读者就会发现,

《全球通史》虽是史书,却不是那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的历史学作品,而是心平静气,娓娓道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随时把历史上的重大变故,与当今世界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提醒读者认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与历史的内在联系。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全书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这样,阅读历史就成了一种乐趣,成了一个对历史和现实两个世界产生疑问,同时又不断探寻答案的过程。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阅读了《全球通史》的上卷后曾撰文指出,

尽管上卷结束于1500年,但却给他强烈的现实感:

它是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来医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机;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关于《全球通史》所具有的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深刻的现实感所能给予读者的启发,

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刘德斌教授说

得更为“走心”。他在第7版推荐序中这样写道: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进入《全球通史》的意境之后就会发现:

你不仅在阅读历史,而且也在了解现实;

你不仅在与过去沟通,也在与现实对话。

可以肯定,当你阅读了《全球通史》之后,会对我们生活其中的当今世界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会对这个世界的走向有一个自己的判定。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未来又会走向怎样的未来。

《全球通史》: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

04

历史这门学问,是关于理性与良知的训练

 

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历史这门学问,冷清而遥远,从大学生选择专业时的方向就看得出来。——“学历史有什么用?”很多人这么问。

作家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里提到,他的大学数学老师对他们说,我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是要教,因为

这些知识是好的。

王小波为此深深地感动了。

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阎步克教授也为此而感动,他说:

别把历史学习看成就业求职的培训。史学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

这也是我们推荐大家阅读《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的初衷之一。

05

追求知识视野的更新,寻求真正的青春状态

 

12月了,又是一年将尽时。当我们在哀叹自己又老了一岁,脸上的胶原蛋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流失之时,我们也许应该重新思考一个问题:

青春,究竟意味着什么?

 

难道青春,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展示吗?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作家陈冠中对于“青春”的定义,或许能给我们启迪:

在这个沉疴遍地狼烟四起的世界,能够活出时代的矛盾,将所有的毒药转化成养料,并孜孜不倦地追求自我的心灵建设与知识视野更新的人,就是一种真正的青春状态。

 

书    名: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作    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    者:

吴象婴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球通史》: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

推荐阅读

圣诞节不可不提的人,他的出生改变了世界,无神论者该如何解读

他的人生,比胡歌的《猎场》还传奇,比冯小刚的《芳华》还虐心

约女神看电影除了傻看还能怎样?这本书教你给自己加分!

林青霞说:他是我唯一的偶像。放慢节奏,听大师蒋勋聊人生美学

《中国通史》告诉你什么肉只有男人能吃,女人不能,这本书教你做个有文化的吃货

《全球通史》: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

广告合作、版权请联系微信号:

jishi0701

《全球通史》: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更可知现在何以成为现在,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