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素也要防止“脱实向虚”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更是国家前进的动力。如何以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如何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经济之声《大国·新时代》系列报告会第九场落地制造业重镇——广东佛山。这场报告会,由经济之声、佛山传媒集团、央广网、南海农商银行联合主办,主题聚焦《创新升级产业链》。与会嘉宾认为,建立创新导向型经济结构,加快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将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点击收听音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已经位居全球第三位,但在突破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认为,创新必须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魄力。
创新的水土其实就是创新的环境。能不能营造一个适合创新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愿意创新的环境,会让创新者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承担风险,怎么能得到创新的收益呢?所以创新环境首先就是要让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人能够得到收益。
有了环境,还要营造创新的生态,关键是防止创新要素脱实向虚。
只有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愿意去实体经济,才会是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从全国来看,我们的创新生态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我们的确还存在着创新要素脱实向虚的问题。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如果不是从制造业部门、实体经济部门出来,而是配置到了金融业,这将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赵昌文认为,创新导向型经济结构,除了营造环境、生态,还要增强中小企业的纵向流动性。纵向流动性就是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概率的可能性,纵向流动性越强,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创新生态越好。
我们需要一个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能够平衡的经济结构,我们还需要前进一步提升完善这样的一个创新生态。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更是对产业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认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首先要解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结构性问题。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我们大部分的产业还是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我们很多产业还是以加工组装和贴牌生产为主。从价值链的角度,我们能够分享整个价值链的部分还是比较低的。
除了结构性问题,产业体系的不协调和不匹配也制约着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我们的金融资源配置是扭曲的,大量的资金在金融系统里面空转或者流向房地产。相反,发展比较快的、前景比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却远远得不到满足。我们的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在协同发展方面不是往同一个方向走,不能形成合力。
品牌和质量始终是制造业的核心,而做优质量、做强品牌本身就是创新驱动的具体体现。黄汉权特别强调,只有通过创新满足更多消费需求,才能促使中国的制造业真正实现腾飞。
我们鼓励这种对某个领域、某个产品的价值的坚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追求,这确实是需要的,也需要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完善相关的创新政策体系,让我们的创新能演绎出“速度与激情”。
精彩回顾
《大国·新时代》权威解读:精准扶贫好比滴灌技术
不把这个打压下来,全面启动中国消费很难!
“捡回另一半农业”,我们真的忽视了这一半!
权威解读:新时代新在哪里?
有意思:6个欧洲国家都在争谁是“终点”!
从“二产”到“三产”就是进步吗?中国的人口红利真的消失了吗?
权威解读:如何让金融监管更顺畅?
中国模式足以为世界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记者:李 硕
责编:张慧娟
编审:刘志军
经济之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 共同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 健身姐妹花锻炼时形影不离,秀身材也要一起,让人傻傻分不清!
- 践行爱国奋斗精神 矢志创业创新实践
- 青山湖科技城 产学研协同创新
- 成都可以打造网络安全创新的新名片
- 助力创新名城建设南京市质量提升联盟成立
- 江苏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 出炉“26条措施”
- 科技日报评论:严惩伪创新才是尊重创新
- 王炳南:中国将与东盟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
- 琼台两地企业拟深化合作 共谋农业经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