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收到一份200元以上的圣诞礼物 @微信官方
1、
“我偷偷查了礼物的价格,
才五十块”
这两天,所有人都在朋友圈@微信官方讨要小红帽、年终奖、考试答案和男朋友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不协调的声音。
朋友晒出一张单据截图说:
“有人说给我寄了一份礼物,一查这东西居然才五十来块,真是呵呵哒。”
好奇之下我忍不住问询一番,结果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送礼的人和他非亲非故,也没有什么暧昧或者追求的故事,只是一个“关系不错”的普通朋友罢了。
聊完我心里正准备站在道德的制高点Diss他一番,让他知道什么叫“尊重别人的心意”、“礼轻情意重”、“你都没送礼给别人,凭什么看不起送你礼物的人”。
但转念一想,我们自己好像也会有这样的时刻——
生日的时候朋友送来蛋糕,不情不愿的收下,吐槽蛋糕麻烦又不实用,觉得送这个根本就是舍不得花钱嘛;
逢年过节老妈从家里寄来好吃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不给我发个红包呢;
同学旅行专程带来的伴手礼,拿到之后也会偷偷去查值多少钱;
直男审美的男友终于开窍买了一只YSL,又嫌弃他为什么不买纪梵希的小羊皮;
等等等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心意、喜好、精心准备再也不是礼物的关键,价格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价格签上的数字代表态度,为你花钱就是重视你。不管礼物你喜欢与否,只要贵就对了,反正发朋友圈也有面子,或者还能加上一句“我其实无所谓,是Ta非要送”。
眼看圣诞就要来了,新年也近在眼前,各大商场开始循环“Jingle Bells”,购物软件提醒你“双旦”有特别折扣,各大公众号开始轮番盘点今年的圣诞礼物清单。
在这种“好像全世界都在过圣诞节送礼物”的氛围下,根本由不得你去认真思考你想要或者你想送一份怎样的礼物。
2、
为什么我们懒得制造惊喜
你还记得2007年的圣诞节吗?
那时经常提前一个月开始攒钱,12月初就在各大精品屋文具店搜罗好看好玩的贺卡,有的打开来是小雪人在唱“Jingle Bells”、有的打开是一棵立体的圣诞树、还有的贺卡翻开是相框,方便贴上搞怪大头贴…...
你亲手写下的每一份贺卡,打包的每一个苹果,都那么郑重其事。那些平时羞于表达的情感在礼物的包裹下也变得极其自然。
特别是每一份礼物在送到那个人手上之前,都被反复打开、把玩、揣摩了无数次,想象着Ta收到时的心情。
除了贺卡,我收到过朋友亲自画的漫画,就画在作业本上,主角是我,剧情好笑又中二。那本粗糙的漫画现在还在我家,翻出来看到上面幼稚的对话总能让我笑出猪叫声。还有朋友把她珍藏的魔卡少女樱的贴纸送我,而我直到贴纸背后的胶水自动脱落都没舍得用过。
我也陆续送出过自己织的围巾、传说中能许愿的一整罐千纸鹤、周杰伦手抄版歌词集......在没什么钱的时候我们想尽办法让自己送出的礼物更与众不同一点,妥帖地存放收到的每一份礼物,亦同样珍视礼物背后的情谊与真心。
现在的我,不仅不期待礼物,反而害怕收礼物。毕竟明明不喜欢还要装作很惊喜很感动是很需要演技的,更别说礼物代表着的人情往来。
以至于和男朋友交往没多久,我就向他说明:“我不喜欢惊喜,你想送我礼物的话直接问我喜欢什么吧”。作为送礼物的一方,我也更倾向于直接问友人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并不是不擅长制造惊喜,而是越来越懒得花心思。
3、
在不讲究仪式感的年代,
我们才真正拥有过仪式感
以前我相信圣诞老人真的存在,为家里没有烟囱担忧着圣诞老人会不会找不到来我家的路。
后来对于这段历史我是羞于承认的,觉得当时真是蠢极了。现在呢?在“丧文化”和“佛系”的热门标签下,我却想再次拥有愚蠢的天真,理直气壮犯错的勇气。因为,当丧已成常态,燃就显得更加动人。
就像从学会了群发祝福后,我们再也没有当初生怕在贺卡上写错字的认真和小心翼翼,也没有一个一个折千纸鹤的耐心,收到祝福短信也不如收到贺卡时那般期待和高兴。
当“仪式感”这个词横空出世,我才发现,在不讲究仪式感的年代,我们才真正拥有过仪式感。
而现在,大家一方面宣称自己信奉情比金坚,一方面又笃定礼物的价格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感情的深浅。接着高举“仪式感”的大旗给跟风消费戴上体面的帽子,多讽刺。
节日的晚上,聚会的人匆忙的吃顿饭然后和大商场的圣诞树合影就匆忙散去。单身的人呢,不管干什么,最后听一首Eason的《圣诞结》也算是功德圆满。
一觉醒来,和平时也没有区别,只有支付记录和点过的赞提醒你,昨天是某个重要节日。
4、
“你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我也不在乎你送了什么”
时代进步了,我们捕捉爱的能力却下降了。
交朋友之前,要权衡他值不值得交往;
谈恋爱之前,要衡量他出身、学识和财富;
送礼物之前,要先去刷刷各大礼物清单。
这样的操作是很好,有规有矩,还有方法论。但倘若凡事中间都插着一个标准去执行,乐趣和真心也就都全无了。
你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也不在乎你送什么。
有个不爱玩桌游的朋友阿雯曾经收到过一盒《狼人杀》,她一脸冷漠地说:“送礼物的人真是莫名其妙,送这个干嘛呢,他不知道我不喜欢玩游戏吗?”
是的,送礼物的人确实没有投阿雯所好,但这一番心意真的就是不认真不重视吗?没有送对礼物的人,就不配做朋友吗?
礼物背后,送的人是怎么想的,他是抱着怎样的心情送的,阿雯可能没兴趣了解这些。她只关心:这个东西,我不喜欢。
我们总是借口说信息时代更新太快,人与人的感情都淡了冷漠了,礼物都没有心意。但转头还要出一篇类似“那些亮瞎我的圣诞礼物”之类的清单来吐槽。
娱乐笑过的背后,又有多少真的送过、收过这些“土到家”的礼物的人,尴尬得不知所措。
是,八音盒、镀金玫瑰、水晶球、贺卡都很老土。还不如送我一身英雄皮肤,至少我一眼就能看见这身皮肤值多少钱,然后又可以愉快地开黑了。
但一味地物化,只会让我们失了重心。把礼物用可视化的价值去衡量,本质上和时代无关,只和人有关。
要知道值钱的从来不是礼物,该被珍藏的也应该是彼此的心意。
5、
礼物我准备好了,你在哪里?
当网络疯传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已经秃了、已经出家了、正在经历中年危机了,有人说这种养生情绪是一边作死,一边自救。却没有看见将情绪放大的我们,潜意识里希望的却是“被救”。
我们自嘲,把自己放在这代人的巨大网格之中,其实只是为了掩饰以自己为中心的超级结点。
我们表面上似乎不应该活得这么自我,所以假装活成去中心化拓扑结构的样子,而支撑这一场闹剧的,则是日渐丰富的资讯物质、日渐成熟的社交技术。
我们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或者佯装为弱者,我们需要更多的同情。
事实上,我们只会索取,却再学不会分享。
有则广告文案是这么说的:你总说那段日子一无所有,那你又总在怀念什么呢?
也许正映射了今天的我们:我找不到自己了,我也找不到你了。我们怀念的,是当时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自己。
我们的人生一边不停地做减法,让那些无关的人离我们远点吧,却又一边吐槽世态炎凉,朋友都形同陌路了。于是独善其身,最后孤独一生。
难道礼物仅仅是为了迎合节日、迎合消费心理,或是不带感情的社交礼仪吗?我想,礼物的最大意义应该是,你会感受到原来有一个人花心思,只是为了让你开心。
在还能折腾的时候尽可能地多制造一些美好的回忆,也会让人生少一些遗憾。在选择礼物的过程中,也是一次对自己的成全。
※
说来惭愧,我自己也很久没有为谁精心准备过一份礼物、认真写过一段祝福了。
我们一面喊着:“不要成为无聊又无趣的大人啊!”一面敷衍对待本该被郑重处之的情谊,甚至对别人的真心嗤之以鼻加以点评,我们都忘了那个让血变凉的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我们真正怀念的或许并不是十年前的圣诞节,而是它背后包含着的东西,那可能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的东西,那是久违的真诚和真心。
是一份绞尽脑汁希望对方会喜欢的礼物,是在准备礼物的过程中赋予它真挚的祝福,是不被消费主义裹挟的仪式感。
希望从这个圣诞节开始,我们都能重新拥有当初那份感知爱的能力和耐心。
噢对了,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圣诞礼物
下拉到留言区或者点击第二条推文
都可以获取~快来带走它吧
今日插画,作者:企鹅妈妈Alices
■ ■ ■
- 商务部:中方确已收到美方邀请,双方正就细节进行沟通
- 商务部证实收到美方新一轮贸易谈判邀请
- 24岁小伙敏感部位被蚊子咬了一口,收到病危通知书!原因太意外…
- 医生手绘示意图普及急救常识 希望精进绘画技巧展现更多
- 新学期,你比同学多一份开学礼
- 从“兰考之问”到兰考巨变 一份脱贫奔小康的漂亮答卷
- 日本强台风已致6死 超100万人收到撤离通知
- 千余名少先队员 收到爱心书包
- 莫名收到到付快递打开是抽奖单 居民忧心信息泄露
- 吃药时吃它,等于服毒,严重要命!这张用药禁忌表,早该人手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