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蓝皮书》发布:有经济自主性的老年人互联网受骗比例高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社会蓝皮书》发布:有经济自主性的老年人互联网受骗比例高》。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图说:2017中国社会发展高峰会现场。新民晚报 潘子璇 拍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今天上午联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的受骗上当出现了新特征,被骗或者说行骗的主要对象不局限于受教育程度低、生活保障程度低的老年人,很大一部分有文化、收入较高并且经济自主性较强的老年人被拖下了水,这些老年人通常对自己的判断更加自信,一旦发生经济损失也更为严重。





超过半数老人会用手机支付





蓝皮书课题组在全国八个城市,以50岁及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总共获得800个有效样本。调查结果显示,时下流行的移动互联网支付在老年人群体中也有一定的流行度:39.5%的老年人在微信或支付宝账号绑定了银行卡,绑定的银行卡额度多数在1000元上下,超过半数的老人会用手机支付,约三成的老年人会网上购物。整体看老年人的手机支付体验比较积极,但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和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不够强,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数据显示,如果将上当受骗涵盖到钱财、感情、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67.3%的老年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老年人受骗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69.1%)、微信群(58.5%)以及微信好友(45.6%)。老年人受骗的信息类型前三位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





中等收入、有经济自主性的老年人互联网受骗比例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被骗的老年人中很大一部分社会经济地位较高、中等收入、有经济自主性的老年人。在有被骗经历的老年人中,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和高中/中专/职高学历,分别占39.4%和37.7%,小学学历仅占12.3%;中等收入和高收入老年人居多,分别占67.1%和24.3%,低收入老年人仅占8.6%;99.4%的老年人都有医疗保险。从经济自主性来看,有受骗经历的老年人中41.1%表示家里的重大支出由自己决定,37.5%的老年人表示是共同协商决定,仅有16%的老年人表示是由配偶和子女决定。





数据显示,老年人“科技恐惧症”程度越高,互联网上被骗的比例也越高,恐惧程度为高度的老年人中71.6%曾经被骗。这是因为老年人越害怕新事物、高科技,对自己的能力越不自信,就越可能成为骗子的目标。





调查还发现,养生保健是老年人最喜欢浏览的互联网文章类型,喜欢养生保健类文章的老年人当中66.6%曾经在互联网上受骗上当,并且在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优惠打折团购商品方面被骗的比例较高,超过50%的老年人表示被这些信息骗过。蓝皮书指出,需要强化针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类信息尤其是营销相关的信息的监管。





超过9成老年人受骗后放弃报警





当老年人发觉受骗之后寻求帮助的比例较低。有68.3%的老年人表示“不寻求帮助,当经验教训”,67.2%的老年人选择“告诉家人朋友以防再次被骗”,只有25.9%和17.9%的老年人会选择向子女和朋友求助,而表示选择报警求助的仅有0.6%。可见,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需要强化。





蓝皮书建议,政府、社区和家庭应当加强干预与合作,提升老年人的互联网行动能力。一方面,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技术支持,打破老年人对于科技或者恐惧或者迷信的认知,将互联网和智能技术融入养老保障和晚年生活;另一方面,构建针对老年人的互联网保护机制,加强防骗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网络安全素养。(新民晚报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