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四代人传承羊皮筏子手艺:从渡人谋生到发展旅游
《兰州四代人传承羊皮筏子手艺:从渡人谋生到发展旅游》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资料图: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
中新社兰州12月10日电 题:兰州四代人传承羊皮筏子手艺:从渡人谋生到发展旅游
作者 闫姣
66岁的张保德坐在羊皮筏子上,哼着黄河小调,用浆抵着岸将筏子送到黄河中央。冬季是旅游淡季,黄河岸边的老筏子客有大把时间划着筏子沿黄河顺流而下。
张保德先辈两代都以羊皮筏子为生。他回忆,父亲常带自己外出割草,回来时筏子上就载满了草料和煤块。黄昏时有人过黄河,爷爷就负责将客人们送到河对岸,赚些钱贴补家用。
在张保德的记忆中,自己的玩具就是羊皮囊,经常从羊皮筏子上拆下一个,脱掉衣服抱起羊皮囊一头扎进黄河,游到河对面。
张保德十几岁时,父亲让他坐在筏子上,把他推到河中央水流最凶险的地方。慢慢地,张保德可以熟练翻覆筏子,落水后也可将筏子翻过来划到对岸。他通过了父亲和黄河的“考验”,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筏子客。
张保德年轻时,全在黄河和羊皮筏子上。现在虽然年老了,但一有闲余时间就去黄河上“漂一漂”。
张保德指着筏子说:“打小就跟着父亲在黄河上划筏子,已经有50多个年头了,分不开。”对张保德来说,在爷爷和父亲那一代,羊皮筏子就是谋生工具,现在理所应当由自己传承。“羊皮筏子环保又方便,我扛着就走了。汽艇到处都有,但羊皮筏子只有甘肃有。”
在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冲击下,羊皮筏子生意日渐萧条。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羊皮筏子已非常罕见了,“兰州只有我们一家有,而且仅剩一个,我很怕以后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仔细琢磨之后,张保德和侄子在黄河边搞起了特色旅游项目。
刚开始,羊皮筏子只供游客拍照,一张五角钱,后来发现游客对它十分感兴趣,他们就带游客上黄河体验筏子,并从中收取费用。黄河沿岸羊皮筏子特色旅游项目越来越火,为张保德一家带来了不菲的收益。2017年初,他们用赚来的钱成立了旅游公司。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黄河沿岸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和水上运输工具。300年前,黄河岸边的居民用它将人和水果蔬菜运到黄河对岸或其他地方。
羊皮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筏子由600多只羊皮囊扎成,小筏子用10多个羊皮囊。张保德从十多岁就跟着父亲学制筏手艺,50多年来已制成上千个。
制作羊皮筏子的工序繁杂,10个羊皮囊得六七个男子折腾一天。“一天下来精疲力竭,受不住,又脏又臭又累,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张保德说,已经近20年没有人来学这手艺了。
张保德的“徒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是他的孙子张旭。张旭说,自己当时是被“忽悠”来的,还以为就在黄河上划筏子玩儿,后来筏子磨损严重,张旭不得不和爷爷们一起动手制作羊皮筏子,“干着干着就产生了兴趣,后来爱上了这门手艺,都十多年了,越做越喜欢。”
张旭说,自己划筏子时就能想象到祖辈们在黄河上的生活,“我现在还是以羊皮筏子为生,不过祖辈们是拿它渡人和运输货物,而我们是搞旅游项目。”
黄河边的四代人,300多年的传统手艺在他们手里延续。“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在做羊皮筏子,孙子、重孙都要做,一定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张保德说。(完)
- 高级灰,自然、静雅的当代人居美学【环球设计1581期】
- 青海黄南州泽库县发生4.9级地震,甘肃兰州、甘南、临夏等地有明
- 看哭了一代人!有一种骄傲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 深都君送影票 !《芳华》首映,美好时代,看哭两代人!
- 詹记新店开业人气爆棚,古法匠心传承徽州味道!
- 李强365荣登人民政协报专栏,传承教育,责无旁贷
- 中药纷纷挂“洋”头 中华国粹如何传承?
- 24支队伍欲夺“麒麟王” 龙岗看重非遗传承
- ?提升躯干力!4招击退腰腹问题
- 这些养生常识,很多人都不知道,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