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关系,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 思享

父母的关系,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 思享

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因孩子心理健康来求助的家庭,问题可能不一样,相通的是基本上都至少晚了三年,有的甚至晚了二十年!孩子已经三十出头,才找到我。这些孩子无法处理生活中任何压力,不能正常工作,连父母都不尊重,更不用提为社会做贡献,这和“心理健康”的定义正好相反!出现这种情况再去干预、治疗,真的事倍功半!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两方面,基因和环境。基因占到40%~50%,而另外的50%~60%,来自于环境。家庭环境就是这50%~60%可以调整的因素。

孩子的第一个基本需要是“归属感”。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能够“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对能和睦相处的夫妻,不但拥有感情基础,还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宽容、耐心、会沟通,还会管理情绪。生活在和睦家庭里的孩子,每天都在上着最生动的“心理健康”课,他们知道怎么样去处理压力、怎么样去解决冲突,这些都是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和学习来的。

生活在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重复暴露在充满矛盾、要求总不一致的环境中,会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削弱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更容易产生恐惧、抑郁、愤怒的感觉。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更为脆弱,更可能离异。

父母的关系,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 思享

除了归属感,成就感和自主感也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因为这些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能发挥多大潜能。一个孩子如果在各个方面都找不到成就感和自主感,他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一点根基。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能力和个性特点,需要父母的接纳和尊重,才能建立成就感和自主感。

曾经有一位音乐天赋特别高的学生告诉我,“我和我姐姐一辈子都不会再碰钢琴。因为我们每次看到或想到钢琴,想到的都是屈辱感。”原来她们的妈妈钢琴弹得非常好,每次姐妹俩练琴,马上就可以听出哪里不对,所以总在挑毛病。虽然妈妈想让女儿进步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坚持下去,可妈妈的方式不对。一味的批评和惩罚只会让女儿把“练琴”和负面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孩子弹钢琴总有好的地方,你要是说,“这么难的曲子,你都坚持练了一个多星期了,我特别佩服你这种毅力。”孩子就更有意愿和动力,继续坚持下去。

大量的心理学证明,不管是师生还是亲子互动,只有把鼓励和指正的比例保持在4∶1到5∶1的时候,孩子接受起来才更有效。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积极记忆。我们每天对孩子的脸色、说的话、管教的方式,传递眼神等等,都会成为孩子的记忆,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食粮。

最后,我们再看看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发挥潜能,有效工作,为社区做贡献。它们落实到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呢?就是相互支持爱护的夫妻关系、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这两样有了,孩子就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心理健康的基础。

所以,如果说人生真的有什么起跑线,孩子的起跑线真的就是父母的关系。

文| 谢刚(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市联合校区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博士),本文根据作者在第十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讲座录音整理

内容来源 | 现代教育报

图片来源| 网络

父母的关系,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 思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