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走入“考古第一帝国”
编者按
刚入大学,你对你的大学“专业”足够了解吗?你对全新的环境感到陌生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这两年在新生教育花了一番心思:让大家对考古由“感”而“悟”,走入并爱上这个“考古第一帝国”。
2016年9月,考古文博学院“感悟考古”首次开课,特邀苏恺之研究员以“我的父亲苏秉琦”为题讲述。作为北大考古学科的创始者,苏秉琦先生的学术实践和学术思想深远地影响了中国考古学。从青年时代宝鸡斗鸡台遗址的发掘到晚年对中国古史的重建,苏先生的大师风范深深震撼了同学们。课下,提问的人久久没有散去。
?
(苏秉琦先生)
?
同学们有的感慨以往认为考古就是在现场挖文物的想法的片面性,没想到还可以像苏先生一样成为学术大师,有的仍然对“该如何找自己的兴趣点”存有疑惑。这是一门面向考古文博学院大一新生的导学课,讲的就是:考古究竟何为。
为了迅速弥补新生对本专业认知的不足,北京大学在本科教育综合改革中,明确要求各院系为大一新生提供全方位的新生教育,这其中,考古文博学院走在了前列。
“不只是挖文物,是寻根”
当考古文博学院秦岭老师收到“感悟考古”的授课邀请时,她惊讶地发现要求是“和同学们谈谈心”。这是一个讲座式的课堂,每节课都会请不同的教授介绍研究经验和心路。以此,让同学们对考古来一次“感悟”式的体验。
陶瓷考古权威秦大树老师讲起了自己去肯尼亚发掘中国陶瓷的经历;杭侃老师从博物馆基本知识讲到对于博物馆是否应该收取门票、文化创意产业的讨论;秦岭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她对于考古是“龙虫并雕”的看法:大可雕龙,构建人类的历史,小可雕虫,搞清楚一件文物的来源。
?
考古是什么,这是一个刚从高中校园里走出来的大学新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可能大四毕业乃至做了一辈子研究也没有一个标准客观的答案,但这门课试着以分享经验的方式,呈现出一个更接近于事实的样貌。
“之前认为考古就是挖出一些很有价值的古董”,考古学院2017级新生王月说,“但是听老师们讲,现在我有一种感觉,考古是去寻找‘让我们成为我们’的东西,就像是一个寻根的过程。”
考古界内有句俗语:沙发上出不了考古学家。考古学从来就是要“动手动脚找东西”。课程中期,学院会“请”全体同学外出实习,让同学们在考古发掘工地体验真正的考古。2016年,首次新生考古工地考察由雷兴山老师带领前往陕西周原遗址考古现场。
初下火车,周原地区寒冷的清晨给了同学们一个下马威,雷老师赶忙带着大家去吃早餐,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下肚,实习的兴奋劲儿立马又变成了欢声笑语。
?
从周原遗址到周公庙遗址,再到气势恢宏的秦公一号大墓现场,雷老师且行且讲,将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面真实地展现在同学眼前,并请大家亲自进行实地刮方体验和设备操作。
?
(现场教学)
?
(秦公一号大墓)
?
(同学的周原实习日记)
沟通:师与生,家与校
在考古文博学院,和学术大牛聊天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每位新生甫一入学,就有了大学四年的学术导师,既可聊学术问知识,亦可谈天说地聊人生。原本与老师交流不敢开口、不知如何开口,有了客观连结,尴尬和羞涩变成了信心和底气,私底下同学们聊天时都常用老师们的爱称,如“雷公”、 “弛爷”、“秦女神”、 “海哥”……
导师们还都与同学们建立起了微信群。考古学院16级小叶说:“有时候看书遇到了小问题,如果需要专门跑去办公室找老师,我很可能就放过去或者忘记问了,现在能直接在微信群里问,方便太多了。”
?
为了避免导师虚设,学院还专门规定了导师与同学每学期的最低沟通时间和次数,并将之纳入考核。学院网站上老师们的office hours(办公时间)清楚地列出。
?
学院还有个“神秘组织”,在2017级的新生家长会上,分管教学的孙庆伟副院长与新生家长们建立了微信群,群内总是消息不断。孙老师觉得,大学中“家长”的在场往往被忽视,但他们都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内的情况。这给了他一个灵感,或许可以成为下一个新生教育的突破口。
?
欢迎加入“考古第一帝国”
入学第一天,学长学姐们就来到宿舍给小鲜肉们传输各种经验,并邀请他们加入“考古第一帝国”,这是一个有学院各个年级的大微信群。因为院系人少,不同年级之间基本都互识,互动频繁,宛如一个大班级。
?
(学长学姐为新生制作的“修炼”手册《考古徒》)
一同欢迎同学到来的还有“鲜肉”班主任——学院选择了相对年轻的老师,以期和同学们之间有更多共同话题。考古文博学院16级班主任张剑葳老师在第一学期保证了与每一位同学至少进行一次交流。在去周原工地考察的火车上,带队的张老师不停地换座位,与同学们一路聊到周原。
这几年,考古的“死忠粉”越来越多,有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甚至只填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个志愿,而且“不服从调剂”。为此,学院也设立了新生奖学金,肯定和鼓励了他们对考古学的热爱。
17级开第一次开班会时,班主任老师提出希望能有一些正能量的同学来带动班级氛围。但对于这一班的同学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正能量。王月说:“学长学姐都觉得我们这一级‘有毒’,太欢乐了。”
?
(考古文博学院2017级在周原基地)
?
(同学用学院专属三轮车运送书)
真正打动人的,一定是学理
从史前考古到古罗马探索,从墓葬发掘到陶瓷分析,从博物馆学到古代建筑,从科技考古到文物保护技术,丰富的学术方向在同学们心中隐隐构建出一个整体的框架轮廓。当“感悟考古”课程结课时,同学们纷纷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初步研究。作业的选题覆盖各个方向。
?
在全校开放学部内自由转院转专业的第一年,考古文博学院实现了转入转出学生的平衡。不得不说,新生教育项目的实施在其中居功甚伟。
孙庆伟老师在提到创设“感悟考古”这门课程的初衷时强调,“真正的打动一定是学理上的,搞一些浅尝辄止的活动效果是短暂的。用知识去吸引他,才能让同学发自内心地真正喜爱这门学科。学术研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很多学者会着迷,就是因为他在研究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
拨开对学科刻板印象的迷雾,根据院系特点在学理上激发对学科真正的兴趣。不只是为了留住同学,而更需要传达的是,为何而留,未来道路的方向与可能所在。
从入学到实习、从学习到生活,班主任、学术导师与学长学姐成为了同学们进入考古学世界的引路人,涉入学科深处的摆渡者。理论学习与实地调研平分秋色、学术引领与思想指导相辅相成。考古之义、学术之道以系统化的课程为载体,将同学们一步步引入学林深处。
走入了“考古第一帝国”,也许就再也不想离开。
受访者: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孙庆伟教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16级魏雨淙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16级小叶(化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17级王月(化名)
内容支持:教务部
文字:王钰琳、许天怡
制图:陈灿
图片来源:图1来自于网络,其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张艺璇
- 【疯传】潮汕老伯教人拜神明、拜老爷、句句在理...
- 鬼扯 || 重庆崽儿跟老汉扯把子!结局笑到崩溃!
- ?四川美女吹牛,笑死个人了!
- 紫金人,其实你很富有,你知道吗?
- 这馅饼是我家早餐的最爱,比鸡蛋灌饼更受欢迎,好吃又好做还便宜
- 【人才招聘】诚亿房产诚聘房产业务员数名,欢迎您的加入
- 22岁小伙爱上54岁老女人,新婚夜竟然...!
- 一站搞定“所有”,东玉北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欢迎您
- 不麻不辣,这个水煮肉也特别受欢迎,适合给老人孩子吃
- 中兴通讯科技园研发大楼42岁工程师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