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室里的“临时家长”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监护室里的“临时家长”》。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又是一个大冷天。首都儿研所五楼的监护室内,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暖融融地洒在只有9个月大的童童身上。





宝宝床头贴的小卡片上,写着她的病情:先天性肺动脉闭锁。





满眼血丝的心外科大夫秦广宁一推门,童童远远地在小床上,见到他就咧着淡紫色的小嘴笑了。秦广宁已经七个昼夜“连轴转”了,但他说看见孩子的微笑,“就什么都值了”。





童童身边,没有家人陪护。





童童的爸爸在贵州打工筹钱,妈妈在河北保定老家照顾其他孩子。治疗童童这种心脏病,医疗费是不小的负担。





“你忙着去筹钱,把孩子放心交给我们吧。”就这样,每天忙得团团转的秦广宁,给童童当起了“临时家长”。





对于这份理解和帮助,不善言辞的童童爸感动得说不出话。秦广宁在给他的微信中说:“咱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有一致的目标,那就是把孩子治好!”





房间里只听得见监测仪有节律的“滴……滴……”声。





“这个病意味着孩子每分每秒都处在缺氧状态,其实非常痛苦。”秦广宁说。





每天的细致观察、悉心照料让他和宝宝之间产生了微妙而默契的无言沟通。“我不舒服,很累。”“今天很不错。”宝宝大大的眼睛忽闪着,用眼神告诉秦广宁。似乎她也知道,这个“爸爸”听得懂,能够帮助她。





秦广宁也有孩子。因此,他更加懂得孩子,也更能够体谅患儿家长的那份焦虑。





童童的小脚上,是秦广宁给套的厚袜子。“孩子的末梢神经最容易受冷。”





秦广宁抬手看了一眼手表,距离童童上次喝奶已经过去四个小时。“这顿给多加30毫升奶粉吧。”他把奶瓶递给护士说。





一见奶瓶,小家伙兴奋得小手小脚一通乱蹬。





“秦大夫,好消息,咱童童长秤(长斤数)了!”护士喜滋滋地说,现在童童各项指标都已达标,只待手术。





一周前,也就是孩子刚来的时候,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孩子除了心脏病,还有肺部感染、满身的湿疹,特别是屁股上,厚厚一层尿布疹,一见到生人就哇哇地哭……跟眼前这个活泼可爱的宝宝判若两人。





“嘿,童童真棒!”秦广宁说着举起手机给童童抓拍了一张照片。“咱们给爸爸妈妈发过去,让他们看看咱童童多有出息!”





“外地家长很不容易,我理解他们。”秦广宁说,每天他都会给孩子的爸爸打电话、发微信,详细讲述这一天之内孩子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的调整,即将面临的问题等,“把好的、坏的情况给家长讲清楚了,才能消除他们的焦虑。”





抱着奶瓶,童童心满意足地喝着牛奶,小奶瓶发出“滋滋滋”的快乐声响。床围上,秦广宁从家里带来的玩具——那只粉红色毛毛虫脖子上系着的小铃铛,在阳光下晶晶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