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即将被清退的80后,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贬值的中年人?

第一批即将被清退的80后,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贬值的中年人?

如今,80后已成为职场、家庭、社会的中流砥柱。第一批80后已经37岁,最后一批也满了28岁。

早两年,大叔是民国老公级别待遇。

魅力大叔吴秀波,秋裤男神李健,师奶杀手张嘉译……互联网上的小姑娘上蹿下跳要嫁给成熟性感的大叔。

两年不到,时过境迁,大叔一夜变了油腻中年人。啤酒肚、发际线后退、盘手串儿,名人野史如数家珍,睡衣唐装混搭出街,保温杯里泡枸杞……人到中年,不管你贵贱美丑,都被贴上了“油腻”的标签。

而走在奔四路上的80后,成了中年危机的重灾区。

80后年薪多少,才能摆脱中年危机?

80后的收入状况:

前1%50万元,前10%20万元

复旦大学人口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胡湛指出,2012年至2016年间,上海“80后”的个人年收入呈现较稳定的相对快速增长,其收入分布形态体现为较健康的橄榄型,三次调查的年收入中位数依次为5.0万元、6.5万元和7.8万元。

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较快,2012年进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门槛为12万元和30万元,2016年已分别提高至20万元和50万元。

尽管上海“80后”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7年,且连续三次调查中的总体收入涨幅均高于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但他们仍坦言面临着“经济”“子女教育”和“住房”三大压力。

“80后”的受教育水平及收入水平与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80后”的房产持有量也与其父母的持有量具有相关性,呈现一定的代际传递效应,并尤以教育的代际传递最为明显。

具体看数据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第一批即将被清退的80后,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贬值的中年人?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新闻中心

结论:

1、80后混的怎样?

80后中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则更快:2012年进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门槛为12万元和30万元,2016年已分别提高至20万元和50万元。如果你年收入达到50万(月薪大约4.1万),那么你将顺利挤Top1的队列。当然咯,年纪越小,或许越有傲娇的资本。

2、学历越高收入越高

此次调查数据实力打脸“读书无用论”:学历与收入成绝对正相关,学历上升一个台阶,年薪就上调一个档次。

调查中的80后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4.7年,且连续3次调查中的总体收入涨幅均高于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

3、80后对工作“忠贞不渝”

超过6成的换工作的次数不超过2次。原来80后在就业观上一点都不离经叛道。对工作的保守程度,简直可以用“忠贞”二字来形容。

换工作的次数与工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也很有意思: 工资收入越低,越爱换工作;反之收入越高不爱换工作;本科生最不爱换工作;大专生则最爱换工作。

然而大家换工作的理由也很简单:现单位待遇差VS其他单位待遇优。

第一批即将被清退的80后

80后张丹,十多年前毕业于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学历。

 

研究生毕业那会儿,她的导师说建议她读博深造,今后专门从事哲学教研工作。

 

年轻的张丹摇摇头,她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这样淹没在浩瀚无尽的哲学研究领域,她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想要在职场中历练历练。

 

“你当时为何报考哲学系?你又是如何考虑的呢?”我问。

 

“我从小家里穷,看见父母整天劳碌,我发誓一定要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让他们高兴。高考那一年我报考了理想中的重点大学,可分数没有达到第一志愿专业的分数线,我就被调剂到了哲学系。”张丹说。

 

“大学四年期间,你可曾想过转换专业?”我问。

 

“没有,不过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学外语,我的英语成绩很好,在班里排名第一。”张丹说。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张丹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了学校的保研名额,正值迷茫的张丹接受了学校的保研机会,读了三年研究生。

 

25岁,张丹研究生毕业。

 

一边是导师力劝她留下来考博未来留校任教,一边是自己内心焦躁不安的心,她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就能一眼望到未来,这样的生活简直太糟糕了!

 

“我先去外面闯闯,实在不行再回来考博。”这是张丹当时的决定。

 

张丹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找工作时光,她实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唯一愿意使用和发挥的优势就是英语,但比起英语专业毕业的同龄人,张丹的竞争力还是差了一大截,做不了特别专业的工作,最终她来到了一家外企,做起了销售工作。

 

据张丹描述,这份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坐在电脑前和外国客户进行在线及邮件交流,她蛮喜欢公司的氛围,同事们的关系很融洽,很快找到了归属感。

 

27岁到33岁这几年,张丹完成了人生重要的角色转变,完成了恋爱、结婚、生子的大事。

33岁的张丹休完产假回单位上班的时候,不禁为自己这些年来没有跳槽感到庆幸,毕竟大家都熟悉了,家里孩子临时有什么事打个招呼就能溜回家照看,除了工资不尽如人意之外,她非常满意这份工作。

 

然而好景不长。

 

不久前公司开了一次大会,大意是公司这两年业务下滑得厉害,总部决定清退一部分员工,而张丹就在清退名册之内。

 

张丹一听脑袋就炸了,顿时慌了神。

 

她找到曾经的导师,希望还能回来读博,导师无奈地摇摇头:“现在我们的课题压力也很大,更希望招年轻的研究生。你现在年龄大了,这些年的专业恐怕也丢得差不多了,如今还有了孩子,你的精力和时间如何能和刚毕业那会儿相比呢?要我说,你现在还是老老实实回去上班,照顾好孩子就好了。”

 

张丹的鼻子一酸,她刚想说自己很快就要没工作了,但忍了忍,最终没说出口。

 

张丹感慨万千:“我曾经那么意气风发,总以为人生可以随时重来,现在才发现,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永远错过了,根本没有重来的可能。”

 

对张丹而言,前面的路确实一片迷茫,这些年下来,她显然把自己培养成了一枚“职场螺丝钉”: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她根本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只能试图抓住考博这一根最后的稻草维系所谓的稳定,但现实远没有那么乐观。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贬值的中年人

回顾人类历史的长河,你会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万世不移的财富,也很少有世代相传的家产:一场战争/革命就能摧毁一个家族世代累积的财富,一次科技进步就能让曾经贵重资产变得一文不值,一时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干旱/气候变冷变热等)就能让一座繁华的都市成为荒凉不毛之地……

人们观念思想的变化同样会影响财富的生产和创造,财富都具有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只是忽快忽慢罢了。

那就没有靠谱的资产了吗?有,就是人本身!

作为地球上智商最高的动物,人是活的、变化的,能根据世间万物的变动而主动的做出调整、适应:城市衰落了,那就迁徙到其他城市好了;行业消亡了,那就学新的技能在新兴行业实现再就业;财富/资产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那就抛弃老的、拥抱新的好了……

这里的关键就是你得具备再选择的能力、因应事务变化的适应力,而这又回到老话常态、近乎心灵鸡汤的认知问题——

开阔的胸怀迎接新事物、深究一行的精进精神、不停的尝试试错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让自己更有弹性——虽经万般挤压,终将恢复原状。

财富是人的劳动创造的,你及子孙的劳动创造力才是财富源源不断的来源,比留给子孙物质资产更重要的是思想、格局、观念、技能。同样,更多的后代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有的败家但有的奋进,有的平庸但也会有的优秀),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还是有道理的,因为人就是一切的根源。

人就是亘古不变、万世不移的资产!赚钱的能力就是财富的逻辑!

有人说,80后,是人到中年,正式开启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能死模式。

这群人不能倒下,不能放弃,甚至不能去死。

为了父母渴望的眼神,为了孩子伸出的双臂,为了那些还没来得及实现的理想与愿望。

80后们,少抽烟喝酒了,也别再熬夜,别太压抑自己,请你对自己好点,再好一点。

记住,未来,最好的投资,是自己。

第一批即将被清退的80后,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贬值的中年人?

投资自己,打开财务自由之门

疯狂奖学金,助你越学越有钱

第一批即将被清退的80后,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贬值的中年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你答题,我奖励】以下疯狂奖学金游戏案例题,学费1元,答对奖励2元,答错不奖励,快来挑战,赢奖学金吧。

步步为盈

老百姓怎么对抗通货膨胀

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最近5年保持在2%-3%之间,再往前几年,曾经高达4%-6%之间。老百姓挣钱不容易,让钱保值、增值更难。长期来看(比如十年以上),以下哪一种选择,是确定无法对抗通货膨胀的?

A、储蓄,把钱存入最好的上市银行;

B、购买黄金

C、购买股票

D、购买房地产

第一批即将被清退的80后,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贬值的中年人?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答题赚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