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丨为什么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是特色小镇的鼻祖?

特色小镇丨为什么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是特色小镇的鼻祖?

想必大家都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那个开满桃花的世外之地,无都市之喧嚣,无尘世之烦扰,几乎寄托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其实按照现在发展新理念来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描述的正是1600多年前特色小镇的蓝图。所以有人说,《桃花源记》就是特色小镇的鼻祖。

仔细想想,不无道理。

特色小镇的几大“特色”,在《桃花源记》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影子。

特色小镇丨为什么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是特色小镇的鼻祖?

特色小镇区别于其他地产项目的特质就在于“特色”。“特色”是其灵魂,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而“桃花源”恰好完全满足了小镇“特色”鲜明性这一主要原则。

首先在地域上:“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可见桃花源依山傍水,有着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按照特色小镇来讲,这是打造“山谷”或“水乡”的天然条件。也就是说桃花源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入口处更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产业特色相融合,完全符合形态小而美的小镇特色。

其次是产业特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农桑是桃花源的支柱产业。而且从秦末到东晋500多年来,这个特色小镇上的居民从不与外界接触,以此自给自足,可见这项产业被开发到了极致。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典型的“特而精”。

通过产业延伸,桃花源也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功能叠加。

男耕女织,往来种作。桃花源是秦末邑人生产、生活的乐土。它首先聚合了产业特色和社区居住两大功能。其次它也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有人会想到农耕文化,当然农耕文化也算,但是在那个时代500多年的农耕文化屁都算不上。它真正的标签是,避世出尘归隐田园的隐逸文化。这张王牌一出,无论是陶渊明还是竹林七贤,那都是有致命吸引力的。

所以文章最后,无论是贵为太守还是“高尚士”的刘子骥都对这方宁静安谧的世界,充满向往。所以这也就带来了它未开发出的第四大功能:旅游。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高官达人,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是每一个群体共同的审美取向。哪怕做不到真正的归隐田园,过来流连一番也是好的。

如果陶渊明让桃花源开发完全的话,它起码是具备了一个产业特色、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功能为一体的空间载体。也就是说功能上的聚而合。

最后说一下桃花源的创建机制。

在秦末乱世之下,创建人能想到寻一绝境,躲避战乱,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创新性的想法。在创建过程中,将桃花源建在“初极狭,才通人”的山后,说明他的规划理念非常灵活,利用自然条件避免人被人发现。“土地平整,屋舍俨然”说明它的布局建设很系统。它还融入了四大功能的叠加,让居民实现了自给自足。一句话就是,规划理念创新,建设机制灵活。

从效果上看也很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虽然与世隔绝了很久,但是他们也并未感到有什么问题,依然生活的很好。这个很好不仅是在物质方面,精神层面也很好。

宜居宜业宜游,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特色小镇”。

它契合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最重要的是它的审美情趣,具有超越时代的特点。它隐秘而安静,古韵而独特的空间气质与当下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

这才是“桃花源”被称为特色小镇鼻祖的最重要原因。

现如今,古代文人笔下的小镇美景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开来。无论从国家层面提出的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还是省市各地的自身规划,都能看到“特色小镇”正在掀起一场全民狂欢。

近期培训活动

【欧洲站 12月9日-18日】欧洲四国最美八大特色小镇 商务考察之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