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上车赚钱,好纠结啊

要不要上车赚钱,好纠结啊

一.

今天发稿早,原因,约了人吃饭。

 

对了,应读者要求,先聊聊上周刚出的资管文件。

 

自夸一句,脾气好起来有求必应,脾气暴起来欢迎来怼。

 

央妈天书看不懂,但其中“要求取消刚性兑付”着实吸睛又扎眼,粉丝不得不问。

 

我想说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不能只看看得懂的部分啊老铁。

 

流量时代,先上结论:这个文件对网贷基本没有影响。

因为此前,网贷平台已率先被要求不允许进行刚兑和自担保,这一步,P2P已经比其他监管对象更有免疫了。

 

那么这个文件的重磅性在哪?

在于它首次明确取消了银行理财的刚兑。也就是说,银行不能再承诺保本,这对于更大范围的投资人来讲影响不可谓不大。比如爸妈那一辈,笃信银行的。

 

所以投网贷的,不用慌。

 

二.

解读完毕,进入正题。

 

投网贷,我们会综合考量太多东西。看背景、看高管、看资质、看合规,看兜底能力……但归根究底,还是看资产。

 

平台想要长远发展,资产业务就是盈利的核心。

 

从各种带爹的背景遭雷,到存管猫腻水深,逐渐显形的妖还不够多么?

 

因此一个基本的投资逻辑大家要有:

要投到靠谱的资产上去而不是平台本身。同时,分散投资到不同的资产上去。

 

但这句话基本被小白当放屁了。叨百遍,仍然背书最艳。

 

平台热度、知名度、兜底性高低,依然是高频的讨论点。

扒爷并不是说这些不应该讨论,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完全按照上述观点来投资网贷,大概率上,你很可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到某一类资产上去了。

 

所以风险分散的精髓——资产类型分散、大小平台分散、期限长短分散。篇幅太长,这个暂且按下不提。

 

怎么判断平台资产靠谱度?一般看三方面:合规、优劣、盈利。

 

1合不合规?

看标的是否真实,是否自融。

发假标的套路其实早就被用烂了,如今很少有平台会发假标。换句话说,这类假标并不难查。自融也一样,借款信息打码不要紧,搜索引擎大法好,企查查、天眼查,很容易查出真正的借款主体。

 

还有一点,监管限额要求。

这个不用多说,各家都会注意。

但是你可以仔细查看下有些平台发的标,乍一看,都卡在100万,很合规嘛。其实借款标的多数都拆分过了。

 

2优劣如何?

一般来说,平台会整合自己的资源以及对应的能力,来确定自己主营和开展的业务。很重要,别不当回事。

比如垂直领域的优势,比如高管团队在某一领域的深耕。这些,都决定着平台能否顺当的走下去,亦或弯道超车?

 

就P2P平台资产的优质程度而言:车贷、房贷>信用贷>企业贷。

 

平台频繁转型,什么火做什么。其实就是哪方面都不行。

 

3赚不赚钱?

如果平台不赚钱,也很难长情是不是?

 

拿车贷举例,小额分散相对安全,实物抵押风控落地,业务逻辑简单粗暴。

 

优势很明显。有稳定的盈利空间,大概率上风险自然会低些。

 

但缺点同样有:一车多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车贷业务如今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了。

 

竞争过剩的后果,便是借款利息降低,利差空间减少。这些,都是投资人需要清楚的风险点。投网贷,最终是投资产。

 

三.

对行业而言,哪怕背景不算优质,只要好好做业务,风控严格把控,在国家一轮轮洗牌清理后肯定会脱颖而出。

 

对投资人而言,思路不能简单局限在平台的保障力度上,也就是看人投资。更不能单纯从平台数量上做分散。

而是要对资产敏感,了解基础的风控手段,分辨得出资产类型之别。

 

对风险敏感,认知清晰,头脑清醒。

如果你做不到,觉得贼麻烦。那别纠结了,你不适合投网贷。

 

很简单,银行的保本理财,年化也才4%左右,甚至更低。

所以你凭什么用着银行躺赚的姿势,拿着p2p年化10%以上的固收?

 

聪明人,赚这中间的利差,必然做功课。

 

哦,不好意思说错了,现在银行已经不保本了。

 

国家掌舵,带好节奏。吃肉喝汤,跟紧扒爷。

 

铁粉别忘了顺手点赞。

要不要上车赚钱,好纠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