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能不能放过“油腻的中年人”?
文/张洛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历经挫折却依然坚守理想、拼搏奋进,这样的人我敬佩他;有些人刚到中途就变得圆滑世故、心灰意懒,这样的人我理解他。
——题记
前言:
这篇文章是我读了识局11月19号推送的《写给油腻的中年人:学区房·起跑线·毒鸡汤》之后的一点感想。其实我并不反对那篇文章的观点,只是想做一点小小的补充:那些“油腻的中年人”身上的“油”是从哪里来的?仅仅是他们自己内分泌失调才产生的吗?
这是那篇文章的作者没有说的。他未必不知道,只是文章篇幅有限,肯定没办法把所有事都说完。于是我打算自告奋勇替他补充一点。
当然,我补充的不一定对,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
补充之一:“起跑线”到底重不重要
据说人生是一场长跑。
既然是长跑,那就没必要太在意起跑线了——就算你抢跑个百八十米、提早个十几分钟,只要后面栽俩跟头,“先发优势”也就荡然无存。再说,人生又不是“竞技体育”,干吗非要跟别人比速度呢,说到底,所有人的生命终点还不都是同一个,早点跑到那里,又有啥了不起的。
从这个角度说,“起跑线理论”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除了加重人们的焦虑和恐慌之外,没别的卵用。
可是话又说回来,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又是怎么做到让那么多人相信的呢?
我猜,一部分原因是,虽然人生确实是一场长跑,但某些阶段的冲刺会决定后面很长一段路程的舒适程度。高考是这方面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高中那三年、考试那三天,可能决定一个考生未来三十年的视野、思路甚至命运,你当然可以说这种规则并不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事实的确存在。再比如,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也挺关键,一旦头脑发昏入错了行,可能要花好几年甚至十好几年才能成功转轨。
这样一来,人们难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你没能把握好那些关键阶段的冲刺,人生原地打转的概率就会变得比较大,从而也就更有可能在终日的疲于奔命和碌碌无为之中变得油腻。所以,起跑线当然也就比较重要了。
那么,投胎算不算“关键冲刺阶段”呢?有些人认为也算,于是他们当然更加在意“起跑线”的问题。
另外,人们之所以在意“起跑线”,也是因为“起跑线公平”其实不是明规则层面的概念,而是潜规则层面的。还是拿教育来说,如果单看明规则,每个学生都上同样的课、读同样的课本、考差不多的试卷,根本没什么不公平。可是有些家长确实碰到了(或者听到了)另一套规则——比如家委会的职位会影响孩子的座位,比如质疑老师要求买的教辅材料太贵会被踢出家长群,比如不积极响应捐款号召会让孩子在班里混不下去,等等。
这种事不是每个家长都能碰到。碰到的,会觉得这玩意真不公平,碰不到的,则会觉得这帮人真是矫情。这可能是“起跑线理论”引起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能说清到底谁对谁错吗?这实际上取决于每个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大家立场不同,很难讲。
当然,甭管怎么说,人们在意“起跑线”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大家的价值追求太单一。要知道,我们越是拼命地追求权力、金钱之类的东西,就越会把人生看成一场竞赛;而参加竞赛的人越多、竞争越激烈,每个“参赛者”也就越疲劳。
然而这也不全是“参赛者”自己想不开——每个人都有权利放弃好的生活,但没有人有义务这样做。其实这个问题的真正关键在于,得到好的生活的渠道是不是过于单一。
至于,究竟是单一的价值追求制造了单一的上升渠道,还是单一的上升渠道导致了单一的价值追求呢?那就是另一个宏大的问题了,我还是先打住吧。
▼
补充之二:“将相无种”和“圈层固化”哪个更现实
陈胜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鸡汤作者。他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忽)励(悠)着后世无数寒门子弟前仆后继、不懈奋斗,直到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依然在引用它。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从历史上看,这句鸡汤的现实性比较可疑。
比如陈胜自己就没能实现他的豪言壮语。何况,在那个“贱民多为无名氏”的年代,陈胜不仅有名(“胜”),还有字(“涉”),这让他的平民身份看上去也比较可疑。
好在刘邦崛起了。刘邦可是如假包换的草莽出身,在混出来之前,只有个“刘季”的小名(相当于“刘三儿”),要不是碰上秦末乱世,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名字,至多被人尊称一声“刘三哥”了不起了。这样一个人最终当上皇帝,似乎足够证明陈胜的“将相无种”非常有道理。
但人们在羡慕刘邦的同时,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刘邦确实发迹了,可是刘邦之后呢?王候将相还无种吗?不,他们“有种”了,那是刘邦的种,是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的种。
我并不是说“将相无种”一定是乱世的专利、或者偶然的现象。但我想说,“将相无种”必然是一个长时间的概念——如果我们把观测历史的跨度放到几百年这样的长度上,很容易看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现象。但这对具体的某一代人来说是没意义的。
——我们看到“琅琊王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自然会产生“将相无种”的感慨;然而与王徽之(这货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具体事迹请自行百度)同时代的放牛娃看到的是,一个连自己做的是什么官都搞不清的呆子安享着荣华富贵,而他只能变成油腻的放牛郎。
于是,后世的人看到了“将相无种”、看到了“士族必然走向衰落”,而当时的人看到了“圈层固化”、看到了“士族关闭上升通道”。
你能说谁对谁错吗?
当然,我没有丝毫责怪刘邦和琅琊王氏的意思,因为如果换成我,我也会干同样的事。正如我之前在拙作《中产的野望》中提到的那样,把已经得到的资源传承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别人的后代,是人类的天性。不管这是不是正确、能不能做到,反正一般人都倾向于这样做。
但是,这就难免产生一个“先来后到”的问题:刘邦不会把皇位传给王邦和李邦的孩子,就像淘宝不愿把市场份额让给京东和优品汇一样。这很现实,可这对后来者是不公平的。
车厢确实很拥挤了。已经上车的人自然有权朝车下喊“别往上挤啦”,然而,至少在理论上,还没上车的人仍保有平等的上车的权利。他们呼吁公平正义并不是错误的。
“世界是什么样子”和“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之间,大概永远都有差距。我们固然不能因为“世界还不完美”就否定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样也不能因为“世界注定不完美”就否定追求完美的合理性。
你可以说抱怨不好,但最好不要说抱怨不对。
▼
补充之三:“灰心丧气的失败者”可耻吗
有些已经挤上车的人倾向于认为:车下的人之所以挤不上来,是因为他们不够勇敢、不够努力。既然这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当然无权抱怨、也不值得同情。
这话有道理吗?很有道理。比如经常被大家拿来说事的褚时健,就能完美地印证这个道理:你看人家碰到的挫折、遭遇的落差,不比你大得多了?你瞧人家的起点和处境,不比你糟糕得多了?怎么人家就能东山再起,你就不能呢?
在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里,作者也提到了褚时健,但有句话他没提:褚时健之所以成为褚时健,首先是因为他很出色,其次是因为别人不如他出色。
从理论上说,当然每个人都有像褚时健一样出色的机会,但很现实的问题是,大部分人最终不可能出色到那个程度。原因也很简单:如果每个人都能成为褚时健,褚时健还值得被拿来说事吗?
我知道这是废话。但这句废话说明:凡是被鸡汤拿来当佐料的励志榜样和励志故事,都是少数。它们并不是假的,只是真得不太普遍。
人类大概永远需要这些榜样、这些故事,因为那是人类努力的方向。这就好比我们虽然做不到雷锋那个程度,也要向雷锋学习一样。可是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崇敬雷锋的同时,也并不鄙夷那些做得不如雷锋的人。
同理,像褚时健一样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是可敬的,在命运面前变得油腻的人,不是可耻的。
特别是,当我们高高在上地打量生活的“失败者”,指摘他们“忘记理想、苟且偷生”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人家究竟付出过怎样的努力;当我们摆出一副过来人的语气奉劝他们“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的时候,其实也不晓得人家到底撞在了什么坎上。
谁是天生愿意变得“油腻”的?说不定,有些人像褚时健一样努力,甚至比他还要努力,却由于种种原因混不到他的水平;说不定,有些人撞上了褚时健都没撞过的坎,所以迈不过去。
抱怨不能解决问题,这我知道。“不公平”不是“不努力”的借口,这我也知道。“不油腻”未必上升,但“油腻”一定沉沦,这我还知道。所以我坚信,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该怪社会,也不能指望社会帮自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
可我现在想说的是,虽然挫折必须由自己解决,但解决不了,也很正常。
我赞成一味强调外因(比如“机会平等”)是不可取的,因为那容易导致“吃大锅饭”式的绝对平均主义;但一味强调内因(比如“个人奋斗”)同样是不可取的,因为那容易产生“成者王侯败者贼”式的丛林法则。
失败者不是贼。
▼
尾声:
以上是我对《写给油腻的中年人》的一点补充。其实它的作者“行舟先生”应该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只是由于重点不同,所以说得不像我这般啰嗦。
其实,我不想做“油腻的中年人”,也不想为“油腻的中年人”开脱。我只想说,世界上不应该、也不可能没有“油”,就连“鸡汤”也是用“油”炖出来的。
所以,“油腻的中年人”或许让人看不惯,但他们不该成为我们刷存在感、找成就感、秀优越感的对象。
人生不易,不知我们能否放过“油腻的中年人”。
▼
相关文章
戳这里看:写给油腻的中年人:学区房?起跑线?毒鸡汤
戳这里看:中产的野望
您可以同步在新华网、搜狐、今日头条、腾讯网、天天快报、和讯等11个知名平台查阅和识局微信同步推出的内容。
更多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我们是识局团队!
欢迎加入识局君的朋友圈——“识友会”。请先添加识局小秘书个人微信(pujianger),身份信息核实完毕后,小秘书会将符合条件的朋友请进识友会微信群。
读者投稿请联系 content@ishiju.com
申请转载请联系 fanww@ishiju.com
广告合作请联系 contact@ishiju.com
招商与园区运营合作请联系 daimh@ishiju.com
人才应聘请联系 hr@ishiju.com
业务联系电话: 021-68407696(周一到周五 9:30-5:30)
- 泰国大师为他植入12枚“辟邪法器”!小伙找到医生:能不能取出来
- 实用|卧室里到底能不能带卫生间,别怪我没早点告诉你!
- 高血压到底能不能吃花生?总算有人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 没想到,现在的城市人晚上居然喜欢做这些东西!
- 我爸就是那个油腻的中年人
- 看这几道家常菜,招待客人能不能给你赚足面子
- 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 老百姓到底还能不能放心买
- 晒干的山楂片泡开水究竟能不能喝?
- 丧心病狂!宅男居然连非人类都不放过!
- 【大数据】泰国房产能不能用来投资?让大数据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