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篇: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恨

育儿篇: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恨

各年龄段儿童责任心的发展特点

儿童责任感的形成将会对其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父母在培养上就得多留心,要注意方法的得当,管教的重点与原则。而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责任心水平将会直接反映到孩子的身上。

 

3-4岁:无法理解何谓责任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只是习惯听从父母的指令,对“责任”二字还处在懵懂阶段,不能完全理解。

5-6岁:半被动半理解。

这一年龄段非常关键,孩子逐渐理解“责任”的含义,知道要学会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开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但还不够成熟,需要家人的提醒。

6-7岁:理解并认识责任

该年龄段的孩子的责任意识加强,在没有外人的提醒下,可以牺牲小我,保护环境,尊老爱幼,但是因为年龄尚小,自律性还有待加强。

育儿篇: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恨

培养儿童责任心的重点内容

对社会有责任心

1.乐于帮助灾区及贫困地区,愿意捐出玩具和图书。

2.有环保意识,可主动把身边的垃圾丢到垃圾桶中。

3.有爱国意识,熟悉国旗、国徽,热爱国歌。

4.不毁坏公共设施,愿意保护公物。

对自己有责任心

1.行为不当时有悔意,愿意承担后果。

2.可以不依靠家人独立照顾自己。

3.玩乐后可主动把玩具收拾干净。

4.愿意尽力完成家人指示的任务,并充满成就感。

5.远离电与火,不随意跟外人说话。

对集体有责任心

1.愿意与小伙伴共享自己的玩偶或者是喜爱的书籍。

2.不排斥幼儿园,做到按时上学放学。

3.成为班级活动的“捧场王”,乐于参与各类活动。

4.班级、学校获得荣誉,会由衷感到自豪。

对他人有责任心

1.遇到亲人身体不适时,可以主动关心。

2.小伙伴发出求救信号时,可以主动帮助。

3.答应小伙伴或者是家人的事,可以主动做到。

4.做错事或者伤害他人时,可以主动赔礼,并且会在下次改正。

5.跟小伙伴游戏时,能够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接受合理的意见。

育儿篇: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恨

培养儿童责任心的方法和原则

不同年龄段 方法大不同

3-4岁:父母的指令要具体化

该年龄段的宝宝认识度还不够,因此想要培养责任心,父母就得给予多一点的耐心。如想让孩子“收拾书本”,可具体化为“把书本合起来”“把书本叠起来”等。

5-6岁:以“我”的角度提高儿童责任意识

该年龄段的幼儿认识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不可用命令式语言,应该用“我”式语句,即告诉幼儿当他做了某事后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如“当家里铺满玩具,我会觉得走路不方便”。

6-7岁:父母要以身作则

该年龄段儿童的社会责任心还不够,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可与孩子参加义卖活动,做义工,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等等。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四大原则

1.做孩子的模范代表

家长是孩子的模范代表,因此自己一定不能逃避责任,做孩子的学习对象。

2.让孩子学会承担

对于幼儿自己的事,父母要给他灌输学会承担的理念,如做错事要面对后果,答应的事要做到,玩耍之后要学会收拾等等,多多鼓励。

3.让孩子尝到不负责的后果

一旦孩子做出不负责的行为,应让他尝到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以此来给孩子“痛”的觉悟。

4.表扬孩子负责任的行为

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变得愈发有责任心时,要适当表扬与奖励,让他尝到甜头。

育儿篇: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恨

小心七种行为毁掉孩子的责任心

1.全天候监督

当孩子愿意独自解决问题时,不要因为担心便24小时全程监督他。即使有不放心,可以先问问孩子的解决方法,再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见。

2.包办一切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挡在孩子面前,这只会让他对你产生依赖,日后难以学会独自承担责任。

3.父母不负责

作为父母,当你犯了错时不能碍于面子而选择逃避,应该在孩子面前主动承担,否则你的负面作用会影响到孩子。

4.“暴力”培养

不能因为孩子不负责任,就用暴力来解决,否则会让他想到“责任”二字便痛苦。

5.不恰当的批评

父母如果用侮辱性、挖苦性、威胁性的语言来批评孩子,只会产生负面影响,孩子对责任心生厌恶感。

6.专制教育

应当让孩子在生活中逐渐认识到“责任”含义,而不是强迫式理解。

7.质疑孩子

给孩子多一点信任,才能让他对自己负责,质疑孩子也是质疑你自己的教育方式。

来自360百科

育儿篇: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