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的土地 | 生态农田低投入,小小田埂大学问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的吃饭大事。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为此,许多地方都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保护耕地的新办法。近日,经济之声记者来到江苏仪征、南京两地的田间地头采访,发现了当地保护耕地的新招。
今天请看系列报道《变废为宝的土地》
第二篇
生态农田低投入,小小田埂大学问
请点击收听音频
这里是南京市江宁区汤山生态型高标准农田,漫步其中,曲水绕田,稻浪翻滚,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引人驻足观赏。这块农田,可不一般。它是当地国土部门引入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建设的生态农田。
生态农田体现在哪?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杨林章指着眼前的灌溉系统说,一般的农田,灌溉系统是有污染的。
杨林章:我们一般的排水都排到河道里面,那么污染物直接就到河道里面了,形成面源污染。
为了从源头消除农业面源污染,从农田建设之初,他们就对灌溉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设计。
杨林章:我们现在实现的就是,排水排完以后进入我的生态沟、生态塘,然后到最前面那个地方有个闸,闸前面是一块生态湿地。然后......(淡出)生态湿地过了那个闸,又是一个生态塘......
经过一级一级的净化,农田排出去的水就基本没有污染了。
杨林章:所以我所有的水基本上可以实现循环利用,里面的污染物通过这个多级净化,最后基本上零排放。
与一般的农田不同,这块金黄的麦田中间还隔着一条条绿油油的田埂。江苏省农科院的薛利红告诉记者,别看田埂小,里面可有大学问。
薛利红:我们这个地方是个丘陵的区域,生态田埂高的话,第一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水可以固持在里面;第二,生态田埂里我们种植的是不同的植物,提高经济价值。此外,它增加田里面的生物多样性,可以为益虫提供栖息场所,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
土地项目整治以后,综合的效果就显现了。汤山街道的一位干部沈荣说,不仅生态环境变好了,百姓也得了实惠。
沈荣:通过改造以后,整个的地力的品质得到提升,原来3块钱一斤的米,在这儿种植出来以后就卖到12块钱一斤。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现在成了绿色、生态、环保、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杨林章说,整个生态建设部分其实并没有多投入多少。关键在于建设之初有一个设计和规划,把耕地保护、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有机融合起来。
杨林章:以前我们国土整治主要是增加数量,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土地整治、耕地保护跟我们生态大环境的建设融入到一起。
往期精彩回顾
变废为宝的土地 | 采砂场咋变成了高标准农田?
记者:吴桐
责编:王京源
编审:韩志峰
- 自贡夫妇禁渔期电鱼续:放生1.9万余尾鱼苗修复生态
- 《一分钟游世界》——史上最白菜价的土地买卖
- 广东生态县龙门在深招商
- 【资讯】京东物流推出全新快递包装袋 变废为宝秒变手提袋
- 链家携手腾讯云 打造数字化房产服务新生态
- 准备好了吗?悦来生态跑周日开跑 华龙网带你“亲临”现场
- 生态学博士格西沟保护区险遇险,错过金钱豹猎杀毛冠鹿一幕
- 12月14日40城土地情报
- 以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成都这么干!
- 生态宜居·重构城市生命力 | 2017未来城市峰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