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完整版!专业技能集中复习重要考点!

【三级】完整版!专业技能集中复习重要考点!

[心理诊断技能篇]

*初诊接待目的是:①为了搜集整理材料以进行诊断,②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开始。

*初诊接待中,咨询师任务:①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②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

③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次地觉察自己。④陪伴求助者一起去探索求助者的问题与困扰。

*咨询前准备工作:①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②表现出应有的仪态;③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④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心理咨询室条件:①能显示专业的特点;②具有保密功能;③宽敞的空间(10平方米左右);④舒适的座椅;⑤必需的设备。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保持正常社交距离。

*保密例外:①求助者同意;②司法机关要求;③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④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⑤求助者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⑥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病。以上也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摄入性会谈的工作程序①确定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②确定提问方式;③倾听;④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⑤对会谈内容归类;⑥结束会谈。

摄入性会谈中,对倾听的理解:①要耐心倾听;②要及时把握关键点;③不随便评论;④不随便打断求助者。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①释义(内容反应);②中断;③情感反射;④引导。

*释义(内容反应:重复求助者说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注意:重复求助者的内容时不能评价对方话题。

*情感反射: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求助者,使会谈转向某类问题。初次会谈不能用。

*对以下会谈内容归类:①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②现实生活状况;③婚姻;④人际关系;⑤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⑥情绪体验、生活态度;⑦其他。

会谈法的要点(8个):

①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②态度(非评判性);③区分和鉴别;④会谈法的种类;⑤背景资料采集法(最常用的摄入会谈方式);⑥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⑦怎样提问题;⑧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会谈倾听:①不能表露出漠不关心和不尊重;②不能表现出急躁和强迫;③全神贯注;④不要随便打断。

对中立性态度的理解:①对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性或必然性有肯定的看法。②对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后果采取保留态度不正确的是:会谈中咨询师不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其实可以中性的表明,也就是表明:理解

会谈法的种类:①摄入性会谈;②鉴别性会谈;③治疗性会谈;④咨询性会谈;⑤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

*摄入性会谈:了解求助者背景资料,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其感受,动机等。

*鉴别性会谈: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测验种类和鉴别措施。

*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是一种心理治疗。

*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的会谈。

*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求助者发生意外时,用会谈给予帮助

*背景资料采集法的提纲:①人口学资料;②求助原因和期望;③现在及近期状况;④对家庭看法;⑤早年回忆;⑥出生和成长;⑦健康及身体状况;⑧教育及培训;⑨工作记录;⑩娱乐;⑾性欲发展;⑿婚姻及家庭资料;⒀社会基础;⒁自我描述;⒂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⒃对未来看法;⒄求助者附加材料。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心理测量的功能的理解正确的是:心理测验应限制在咨询范围内。不正确:心理测量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①婴幼儿期(母亲孕期身体状况);②童年生活(家庭教养方式);③少年期生活;④青年期(阅读/婚姻/就业有无挫折);⑤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既往事件)。没有:情绪体验的描述

求助者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包括:①就业有没有挫折;②朋友的状况;③最喜欢的书。不包括情绪体验

按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状态:①精神状态(知情意行/人格/自控能力和言行);②身体状态(躯体感觉/体检报告);③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工作动机和考勤状态/社会交往/家庭生活)。不包括职业和法律的意识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婚姻状况

对临床资料的解释:①注重行为的观察,在现象与可能的原因之间建立联系;②找出哪些东西是偏离正常标准的,然后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问题;③抓住那些“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以解释,并按这种解释去归纳别的事件。不包括:①他人对求助者的印象和治疗情况的资料;②首先考虑与处置方案密切的资料

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办法:①使用补充提问验证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资料是否可靠;②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③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④测验资料不包括:反复追问,既往经验

nd:rgb(192,192,192);mso-highlight:rgb(192,192,192);" >不包括:①他人对求助者的印象和治疗情况的资料;②首先考虑与处置方案密切的资料

不同职业对资料的理解:①非专业观察者依据日常生活,从自然角度;②医疗工作者依据有病没病,从病理学角度;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或教育工作者强调求助者是学习、行为或认知障碍;④生物学取向的心理学者倾向于从人的发展角度上看问题,认为是自我发展上受到阻碍;⑤生态学观点的人觉得求助者的问题是与环境失去了平衡。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①了解当时医生给下的什么诊断,进行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②分析当时去医院就诊的原因哪些是躯体方面的,哪些是心理方面的,以及两者的关系如何;③求助者过去经历过心理咨询,很可能由于效果不好而来;④有的求助者原来确实患有精神疾病,但这次的问题并不是原来的精神疾病,而是另外的问题,这些要仔细区分;⑤还有的求助者经过以往的心理咨询之后,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加重;⑥对以往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正确评价。

uble;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生态学观点的人觉得求助者的问题是与环境失去了平衡。

初步诊断

①按下表分类填写收集到的全部临床资料;②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列出收集到的各类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③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心理诊断的内容包括:①获取临床资料;②评定心理状态。不包括:制订咨询方案评估咨询效果

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①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②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不改变其本身性质。

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初步印象: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后,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严重程度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不是:心理问题的病因种类方面

工作程序:①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②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③完成上述工作后,再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判断心理诊断具有科学性的依据是:诊断是对多项测定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不正确的是:测定结果与临床症状应有绝对的一致性;诊断有时可以根据一个单项测定而得出;任何单项测定不一定有可以比较的常模。

000pt;" >但不改变其本身性质。

心理诊断(是广义的,不光只是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法、会谈法、实验法、测验法、量表法,获取求助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的过程。

对心理诊断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确定人体的行为与常模偏离的程度。不正确的是:与一般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寻求人类总体或某一群体的共同心理规律;探求某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自然分布情况。

心理诊断:①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应该是心理治疗之前的决策过程,并且随着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个决策要不断的变化;②实际上贯穿在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中。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②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③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稳定性)。注意:背离一条就可能为异常。

*在精神科临床上,鉴别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有无“自知力”,有无“现实检验能力”。

*对症状自知力理解正确的是:求助者能找出问题的原因及症状的关系,说明自知力完整。不正确求助者出现某些思维和行为的异常,说明自知力丧失;求助者能认识自己的异常,但不能做出解释,说明自知力完整;求助者能认识问题的存在,但不能分析原因,说明自知力完整。

*确定心理诊断适用工作范围:①明确自己的胜任力(是咨询师基本伦理原则的要求);②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③对精神病性的问题,只能进行辅助性工作;④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⑤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⑥适合于心理问题和病因分析;⑦适合于心理疾病边缘状态(习题P196-46)

▲对求医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由家属陪同救治的愿望强烈;②神经症者常常有强烈的求治愿望;③神经症儿童反复地向家长诉说痛苦;④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很少主动地求医。

甄别求助者对症状是否“自知”

*人格障碍:①表现在环境适宜不良,人际关系不好,本人感觉到痛苦;②18岁以后才能确症,但从童年期、青春期就开始发病。

*心理诊断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主要从病人的特异性心理与行为表现中寻找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症状,并结合其“求医行为”及对症状的“自知力”的水平这两方面做深入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6个步骤):

①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②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以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③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④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⑤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⑥形成初步诊断。

三、注意事项:

由于重大生活事件对求助者的刺激是强烈的,故不能因为其情绪问题持续时间短而简单当做一般心理问题处理,应根据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发展,随时做好会诊甚至转诊的准备。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6个步骤):(习题P196-048

①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②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以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③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④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若已泛化,需分析泛化的具体表现;⑤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⑥形成初步诊断。

三、相关知识

*对某案例,诊断过程如下(适用于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①该求助者有……的症状,需进一步了解既往医学史,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②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合,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③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来自**个方面:A……,B……,C……。这些冲突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④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仅局限于……,没有泛化(或已经泛化);

⑤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情绪反应尚在正常范围内(或已有较大影响);持续时间……,社会功能没有受到严重影响或受到较大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泛化VS心境对人的影响:心境的关键在于持续,而泛化的关键在于诱发。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不同学派对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时,有不同观点:①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潜意识中的冲突,童年时期的情结;②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条件反射的形成;③认知理论则强调不恰当的认知评价方式。

[心理咨询技能篇

]

建立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意义:①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②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

*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①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②是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任务。

*正确的咨询态度:①尊重。②热情。③真诚。④共情。⑤积极关注

尊重

*理解和掌握尊重,应着重理解和掌握:①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②尊重意味着平等;③尊重意味着礼貌;④尊重意味着信任;⑤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⑥尊重意味着真诚。

*罗杰斯强调尊重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意义:提出咨询师应“无条件尊重”求助者,并将其列为使求助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

*咨询师的尊重:①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②使求助者最大限度的表达自己。③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④对于那些急需得到尊重、接纳、信任的求助者,尊重本身就会产生明显的助人效果。(习题P206-004)(习题P220-139

*尊重意味着接纳:①从态度上讲,接纳是中性的。②即咨询师知道了求助者的某些内容。

对求助者表达尊重的注意事项(7条):

①在咨询中应接纳求助者(尤其是与自己不同的方面);②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能因差异奉承或歧视);③应遵循礼仪,礼貌待人;④应该信任求助者;⑤不主动探问求助者的秘密、隐私,对求助者主动诉说的秘密及隐私应该进行保护,不随意传播;⑥应该对求助者真诚;⑦当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也是一种尊重。

热情

*理解和掌握热情,应着重理解和掌握:①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②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③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④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既要表现出接纳求助者、平等交流、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理性部分也应该表现出热情助人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咨询中为促进求助者的有效表达,咨询师要正确使用:参与性技巧。

*热情是:①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内容;②是咨询师的必备素质;是咨询师真情实感的表达。

*缺乏热情的咨询:①必然使心理咨询工作变成模式化的公事公办,②既无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也无从体现咨询的效果,③甚至还会给求助者造成伤害。

真诚

*理解和掌握真诚,应着重理解和掌握:①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②真诚应该实事求是;③真诚不是自我发泄;④表达真诚应该适度;⑤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⑥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⑦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习题P221-148

*咨询师的真诚体现在:①以“真实的我”的角度帮助求助者。②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下,不带着“咨询专家”的假面具。③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中。(习题P221-146

*咨询师的真诚有重要意义:①真诚可以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使求助者感到可以向咨询师敞开心扉,同时感受到被接纳、被信任;②咨询师的真诚为求助者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咨询师表达真诚应该遵循:①对求助者负责;②有利于求助者成长;③贯穿于咨询始终。

*咨询师真诚的描述:比实话实说更准确,避免了贴标签或过分概括化、绝对化的印象。

*咨询师真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更容易被求助者接受,因为求助者更愿意接受真诚的咨询师。

对求助者表达真诚的注意事项(6条):

①咨询师必须理解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说实话不完全是真诚;②真诚不能脱离事实,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③咨询师不能有感而发,忘情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④表达真诚应适可而止,过度的真诚会适得其反;⑤表达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上,身体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都可以表达真诚;⑥表达真诚应根据咨询的进程而有所变化。

共情

*罗杰斯的观点,共情的含义:①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体验);②咨询师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理解);③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传达)。

*共情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①共情能设身处地理解求助者,把握求助者的内心世界;②共情使求助者感到自己是被理解、接纳的,从而促进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③共情促进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自我表达、自我认识,促进咨询双方彼此的理解和深入交流;④共情对迫切需要理解、情感倾诉的求助者直接起到明显效果。(习题P222-152

*缺乏共情的表现或后果:①求助者感到失望;②求助者认为受到伤害;③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④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可能偏离了求助者的问题或缺乏针对性。

*理解和掌握共情,应着重理解和掌握:①应从求助者而不是咨询师的角度来看待其存在的问题;②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③表达共情因人而异;④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⑤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转换;⑥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⑦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特征;⑧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以下前者应给予更多的共情:①情绪反应强烈的比情绪稳定的;②表达混乱的比表达清楚的;③需要理解愿望强的比理解愿望一般的。

*共情的时机:求助者对某一问题及其对应的情绪完整表达后进行。

*咨询师的共情在角色转换上的理解:咨询师体验求助者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就是共情的真谛。

*咨询师应适时了解或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达到了共情:主动采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进行询问,从求助者说出的感受中,得到求助者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做出修正。

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的含义:①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语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②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不正确:关注基本认识和情感。

*积极关注的意义:①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②促进沟通;③本身有咨询效果;④对自卑感强或因挫折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者更有效。不正确的是:有利于看清求助者的问题。

*咨询师在对求助者积极关注上,应着重理解和掌握:①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②积极关注就是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③避免盲目乐观;④反对过分消极;⑤立足实事求是。

*咨询的最高目标: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种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方法

名称

着重理解和掌握

咨询效果

尊重

(6) 

①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②尊重意味着平等;③尊重意味着礼貌;④尊重意味着信任;⑤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⑥尊重意味着真诚。

本身有效

热情

4条

①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②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③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④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真诚

(7)

①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②真诚应该实事求是;③真诚不是自我发泄;④表达真诚应该适度;⑤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⑥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⑦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共情

(8)

①应从求助者而不是咨询师的角度来看待其存在的问题;②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③表达共情因人而异;④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⑤共情要善于角色转换;⑥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⑦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特征;⑧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本身有效

积极关注

(5)

①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②积极关注就是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③避免盲目乐观;④反对过分消极;⑤立足实事求是。

本身有效

*咨询最高目标: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和潜能开发,完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双方商定咨询目标的前提:心理诊断阶段已经完成。

*商定咨询目标的时机的前提:必须经过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已经对求助者的具体问题、心理问题有全面深刻的了解,知晓求助者问题的原因、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同时掌握了求助者的认知、行为、情绪及个性等。不正确的是:没有商定好咨询目标就开始咨询

*咨询目标的特征(7点):①属于心理学范畴;②积极的;③具体或量化的;④可行的;⑤可以评估的;⑥双方接受的;⑦多层次统一的。

*心理咨询的范畴:①涉及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②属于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内容;③针对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适;④针对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

咨询目标必须是积极的、咨询目标必须是具体或量化的、咨询目标必须是可行的、咨询目标必须是双方接受的、咨询目标必须是多层次统一的。

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3点):

①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②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③双方商定咨询目标。

*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的正确理解:①选择最重要的先入手;②若问题间彼此各自独立,咨询目标要分轻重缓急;③不宜同时展开多个目标的咨询;④咨询师要通过对其中一个问题的分析,来促使求助者举一反三,学会自己解决其他问题。

*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一般的程序:①让求助者先提出咨询目标;②咨询师再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与求助者协商;③最终形成咨询目标。

*求助者提出咨询目标有困难时:咨询师可通过开放式询问来促进求助者思考自己想要的咨询目标。

*求助者提出咨询目标是一般性或含糊时:咨询师应该使之具体化。

*咨询目标调整:求助者提出了某个咨询目标,但随着咨询的深入,咨询师发现求助者原先没有意识到的更深层、更本质的问题,从而需要引导求助者重新确立新的咨询目标。

  *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的错误观念(4点):①认为咨询师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带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②认为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③认为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④认为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不同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①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②行为主义学派改变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咨询的目标;③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期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④完形学派的咨询目标是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外在支持的依赖;⑤理性情绪学派的咨询目标是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⑥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创作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决定;⑦现实治疗学派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帮助他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决定改变的计划。

*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是积极主动、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这样的心理健康者有5个特征:①乐于接受一切经验;②时刻保持生活充实;③信任自己机体的感受;④有较强的自由感;⑤有高度的创造性。

*行为主义学派观点:①对人本主义提出批评;②期望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的行为以改变、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③帮助求助者选择特殊的目标,将广泛的目标化成确切的目标。

*人本主义VS行为主义:①咨询目标上有差异但不是对立;②人本主义的目标是一般的、普遍的、宏观的、长期的目标,行为主义的目标是特殊的、具体的、微观的、短期的目标;③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具体目标应该服从于更大的目标,而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宏大目标应该分解为更具体、可操作的小目标。

商定咨询方案

制定咨询方案(7个方面)

①咨询目标;②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③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④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⑤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⑥咨询的相关费用;⑦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书面形式)。

*制定咨询方案的意义:①使咨询事半功倍。②使双方明确咨询方向和目标。③满足求助者的知情权。④便于操作、检查、总结经验和教训。



求助者

咨询师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解决自己的问题

4、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1、遵守职业道德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协商和选择权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4、有收取咨询相关费用的权利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说明

4、按照规定缴纳咨询的相关费用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求助者,守时,如有特殊情况提前说明

4、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咨询次数和时长:每周1~2次。①常规治疗每次60分钟左右;②创伤治疗每次90分钟左右;③家庭治疗每次90~120分钟。

*咨询的相关费用:①不进行商定;②需在咨询前向求助者告之;③收费标准须遵守国家规定。

*咨询约定:①简单咨询可以口头约定;②咨询目标较多或次数较多的,以书面形式明确下来。

*咨询方案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改变。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启发引导求助者什么?:①启发引导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②深化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内部、外部世界;③认识、领悟、解决内部冲突;④矫正错误认识;⑤学会接纳现实;⑥增加心理自由度;⑦构建新行为、新的行为模式;⑧塑造良好的个性特征;⑨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技巧。

参与性技术

1倾听的正确理解:①要求咨询师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②还要注意求助者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言语所呈现出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从而对言语做出更完整的判断。不正确的是:咨询师“讲”。

2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①打断求助者,作道德或正确性判断;②急于下结论;③轻视求助者的问题;④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⑤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 

*轻视求助者的问题:①说明咨询师还不了解心理问题的实质;②还说明咨询师缺乏共情的特质。

*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的表现:①询问过多;②概述过多;③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对于倾听,应把握的原则:①可问可不问时,少问或不问;②可说可不说时,少说或不说;③求助者讲的都要倾听;④并非说得越多越好,有时点头比说话是更好的倾听方式。

3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正确的是:①最常用、最简单的动作是点头;②最常用言语则是和点头动作连在一起的“嗯”;③确保求助者的叙述是在他自己的参考框架中,而不是为了迎合咨询师的兴趣。

(二)开放式技术与封闭式提问技术

1、开放式提问技术: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回答,从而尽可能多地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信息。

*开放式提问技术的正确理解:①开放式提问应该本着平等、中立的原则,所提出的问题不应该带倾向性,也没有感情色彩;②开放式提问应该把握时机,采用多种提问方式组合使用;③使用开放式提问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④提问是咨询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咨询师的好奇。

*开放式提问类型:①带“如何”的提问往往牵涉某一事件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物;②而“因何”或“什么原因”等的询问则可引出一些对原因的探讨;③用“愿不愿”“能不能”起始的询问句,可以促进求助者作自我剖析。

*开放式提问与咨询师的理论学派和问题的理解有关:①理性情绪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十分注重“为什么”的句子;②罗杰斯主导的求助者中心理论流派反对使用询问的方式(他们倾向于运用鼓励、释义、情感反应等技巧)。

2、封闭式提问技术:咨询师提出的问题带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的回答不需要展开,从而使咨询师可以明确某些问题。

*封闭式提问技术的正确理解:①在明确问题时,用来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聚焦时用);②在求助者叙述偏离正题时,适当地中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纠偏时用);③提问不能过多使用,以免求助者陷入被动回答之中,产生压抑或沉默,阻碍咨询(不能多用)。

*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组合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影响性技术

①面质技术。②解释技术。③指导技术。④情感表达技术。⑤内容表达技术。⑥自我开放技术。⑦影响性概述。⑧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求助者常见的矛盾

①理想与现实不一致;②言行不一致;③前后言语不一致;④求助者、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

2、使用面质技术的目的

①协助求助者对自己的深入了解;②激励求助者放下自防卫心理,来面对自己和现实;③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④使求助者明确自己被掩盖的自身资源,并加以利用;⑤给求助者树立面质榜样,以帮助求助者将来能对他人或自己进行面质。

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①以事实根据为前提;②避免个人发泄;③避免无情攻击;④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⑤可用尝试性面质。

*尝试性面质:运用“似乎”这一不肯定的用词,而开始时又先说明自己可能误会了对方的意思,最后又用问题作结束,给求助者留有余地。

*指导技术的正确理解:①使用时,咨询师应十分明确自己对求助者指导些什么以及效果怎样,叙述应清楚。②要让求助者真正理解指导的内容。③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求助者执行。

*情感表达的正确理解:①通过情感表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和改变,促使咨询顺利进行。②做出情感表达,目的是为求助者服务的。③有时情感表达也可以针对咨询师自己。④一般只对求助者做正性情感表达(不做负性的)。⑤为表达共情时的负性情感表达除外。⑥咨询师通过情感表达,理解了求助者,表现出共情。⑦为求助者做出示范,易于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表达。

*情感表达VS情感反应: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及对求助者的喜怒哀乐,后者是咨询师将求助者的情感内容整理后进行反馈。

*内容表达VS内容反应: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指导型咨询师),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如求助者中心学派、非指导型咨询师)。

*自我开放的两种形式:①一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包括正信息或负信息(可能有副作用);②二是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自我开放技术的正确理解:①自我开放技术=情感表达+内容表达。②能促进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③自我开放需建立在一定咨询关系,有一定的会谈背景上。④自我开放应比较简洁。⑤是否对求助者开放,一般应以求助者请求为准。⑥咨询中应该反对随意的,过于主动的自我开放。⑦应避免自我开放可能给求助者的不利影响。

*影响性概述VS参与性概述:①前者概述的是咨询师表达的观点,而后者概述的是求助者叙述的内容;②前者较后者对求助者的影响更为主动、积极和深刻。*非言语行为的正确理解:①或伴随言语内容一起出现,对言语内容作补充、修正;或独立出现,代表独立的意义。②非言语行为传达的共情态度比言语还多,影响更大。③咨询是整个人而非只是口头言语在参与。④能否赢得求助者的信任、好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言语行为的表达。

*非言语行为的作用:①加强言语。②配合言语。③实现反馈。④传达情感。⑤是表达共情、积极关注、尊重等的有效方式。⑥非言语行为与咨询技巧(参与性技术+影响性技术)之间的一致性是提高咨询效果的重要保证。

*非言语行为内容:①目光注视。②面部表情。③身体语言。④声音特质。⑤空间距离。⑥衣着及步态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松驰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放松训练的正确理解:①解决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及躯体症状。②求助者可完全掌握。③简便易行。④属于行为疗法。⑤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改变上。

*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括:①主观体验。②生理反应。③表情。

放松疗法的操作步骤及实施过程

①咨询师介绍原理。②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首次时,咨询师应进行示范并讲解要点)。③强化求助者的练习(每日1~2次,每次5分钟)。④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

*放松训练的多种方法:①呼吸放松法(鼻腔呼吸放松法腹式呼吸放松法控制呼吸放松法)。②肌肉放松法。③想象放松法(求助者找出曾经历过的最愉悦的感觉或场景,并用多感觉通道去感觉、回忆)。

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正强化法/积极强化法: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阳性强化法的正确理解:①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②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③咨询中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的程序,一般都可以慢慢地达到期望的目标。④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希望改变行为的求助者。

使用注意事项

①目标行为单一具体时,阳性强化法要改变的行为应单一、具体,非常明确,保证强化物对该行为的强化。②如有多个目标行为要改变,需要一个个地进行,不能同时。③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对目标行为的阳性强化,应该在行为出现时进行,不可提前或错后。④强化要强度适当。⑤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行为疗法基础理论行为矫正疗法/行为治疗

*行为疗法的正确解释:①在心理学实验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②采用程序化的操作程序,帮助求助者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③理论基础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强化学说、模仿学习理论。④通过设计某些特殊情境和专门程序,使求助者逐步消除非适应性或不良行为,并经过新的学习训练形成适宜的行为反应。⑤着眼点在当前可观察的非适应性行为上。⑥关注行为改变和特定干预目标。

*认知行为疗法的正确解释:①根据认知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助者不良的思维或信念和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矫正非适应性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②是两种治疗思想的融合。③着眼点放在求助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④求助者希望发生改变的意愿、练习和达到的目标,是干预或治疗成败的关键。

第六单元 合理(理性)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ABC理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4个阶段):

①诊断阶段。②领悟阶段。③修通阶段。④再教育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主要任务: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

*不合理信念B的主要特征是:①绝对化要求。②过分概括化。③糟糕至极。

*绝对化要求: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诊断阶段的正确理解:①咨询师还应注意求助者次级症状的存在,即求助者不只一个ABC。②咨询师要分清主次,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③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包括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通常要通过治疗使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得以减轻或消除(陈仲庚)。④咨询师还应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对自己问题的解释。⑤咨询师应注意把咨询重心放在求助者目前的问题上,而非过去。

*合理情绪疗法的家庭作业类型:①认知性的家庭作业。②情绪方面的家庭作业。③行为方面的家庭作业。

*认知性的家庭作业有两种形式:①RET自助表。②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合理自我分析报告的步骤和分析ABCDE工作表):

基本步骤

具体分析(例)

事件A

失恋,女友离开和别人谈恋爱

情结C

抑郁和(对女友)怨恨

信念B

我那么爱她,可她却不再爱我,做出这样的事,真是太不公平,太让我伤心了

驳斥D

①我有理由要求她必须爱我吗?难道仅仅是因为我曾爱过她?

②我爱她那是我自愿的,她并没有强迫我这样做,那我有什么理由强迫她?这样对她公平吗?

……

新观念E

①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利,她可去选择别人,我也可以有新的选择。

②要像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

其他方法

①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情绪)。②求助者完全的接受和容忍(情绪和行为)。③自我管理程序(行为,操作条件反射)。④停留于此(行为,对抗逃避行为和糟糕至极)。⑤放松训练(行为)。⑥系统脱敏(行为)。

*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高度认知取向为主,并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的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共同点是: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受。

合理情绪疗法的使用注意事项(局限性(3项):(习题P230-235

①假定人有生物倾向性,倾向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这需要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

②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它对那些年纪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领悟力强的求助者更有效果。(对偏执、领悟困难、自闭症、急性精神分裂症等病症的求助者难以奏效)

③利用合理情绪疗法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咨询师要不断与不合理信念自辩)。

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类型

类型分析

咨询师对策

1

宣泄型来就说

需要宣泄。宣泄后,一般都会雨过天晴,心平气和

尊重,倾听,给他们以安全感、理解和必要时指导。不可粗暴打断,不耐烦

2

倾吐型引导说

1、2相似。由于咨询师的热情、耐心受感动后倾吐

3

癔症型(注意)

“演员”

言谈举止富有戏剧性,却常夸大。求助者似乎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求注意和赞赏

只要给予注意就能满足他的要求

4

表现型

“演讲者”

3、4相似。滔滔不绝,但很少谈论自己,喜欢表现,目的往往是发表意见,进行评论

5

表白型

“评论者”

知道自己问题。但一味谈论别人的不是.目的是证明自己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别人

倾听,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指导时语言上要缓和,不能口气过硬

6

掩饰型

多话是为了掩盖内心恐惧,健谈正是内心焦虑

创造宽松、安全的氛围请求助者慢慢讲,或直接让求助者回答想要掩饰问题

7

外向型

性格外向,喜欢沟通。要仔细把握

会谈有气氛,需及时引入正题

*多话的处理方式:无论哪种类型的多话,均可利用内容反应技术+提出新问题

由求助者引起的沉默类型

类型

原因分析

求助者的表现

咨询师对策

1

怀疑型

不信任

表现出不安的神情,用疑虑、探索的眼光打量咨询师

重视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发生在面谈开始或所谈问题是严重、矛盾时

2

茫然型

不知道说什么好,不知所措

目光游移不定,含有询问的色彩

倾听,通过内容反应表达技术,促进求助者表达。提问简洁、通俗易懂

3

情绪型

由气愤、恐惧或羞愧等情绪所致

回避与咨询师的眼光接触,低着头或手脚不停地乱动

多使用情感反应表达技术,共情。主动寻找原因,解释,消除误会

4

思考型

处于积极的自我探索之中

睁大眼睛,使劲想;眯起眼睛,自言自语。凝视空间的某一点

等待,不宜打断思维。关注理解鼓励,协助思考

5

内向型

内向,不善言谈的个性原因

三言两语,欲言又止,颇为不安

极大的热情耐心引导,多倾听,多鼓励,不可急躁、不耐烦

6

反抗型

本人不愿意,没有咨询动机,反抗

怀疑、无所谓、随心所欲、很不耐烦,甚至是气愤、敌意

辨明沉默原因:一是别人让他来(好打破);二是对咨询本身不配合(难)

*沉默有移情的作用: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他以前生活中某个有影响的人物,不知不觉中把当时的那种情绪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或者是求助者生活中挫折情绪的移情。

*沉默来自于咨询师的情况:咨询师缺乏面谈技巧,有时也会引起求助者沉默,如第235种类型。

*移情的两种不同类型

①负移情(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

②正移情(行动上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情爱成分,对其依恋、顺从)。

*移情的正确理解:①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②求助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非都是移情,只有当求助者把自己以前的情感反应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把后者作为过去情感对象的替代,对咨询师抱有超出咨询关系的幻想和情感时,才是移情的表现。③精神分析理论十分重视移情。④出现移情是正常现象,透过移情咨询师可以更深入、准确地认识求助者,并运用移情帮助求助者宣泄情绪、引导其领悟。⑤移情是咨询中的过渡症状,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继续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经引导得以领悟

*求助者对异性咨询师产生正移情的处理:①不必害怕。②应当婉转向对方说明这是心理咨询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但不是现实中正常的、健康的感情。③咨询师要有策略地(不伤害其自尊心)、果断地(让求助者知道咨询师明确、坚决的态度)、及早地(早发现,早明确态度)进行处理,将其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上。④难以处理时,可以转介。

阻抗的表现

*阻抗的正确理解:咨询过程中来自于求助者的某种抵抗咨询的力量。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精神防御与抵抗。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阻抗概念:①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②阻抗是所有精神防御机制的总和。③强调了潜意识对于个体自由联想活动的能动作用。

*人本主义罗杰斯阻抗概念:①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②体现了个体的认知对于自我结构与发展的防护作用。

*行为主义阻抗概念: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

*对于没有咨询的动机、被迫前往的人:①咨询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努力使之改变,而是先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其认识内心的想法,并认识这种动机可能带来的消极结果。②再激发其认识、解决自身问题的咨询动机。③个别情况下,这种努力最终失败时,咨询师最好同意对方停止来访,但强调咨询的大门永远敞开。

*咨询师确认存在阻抗,进行信息反馈时:①首先告诉对方某处可能存在着阻抗。②其次是争取得到对方对此的一致看法,确认阻抗的存在。③进而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以解释阻抗。

*遇到求助者对咨询进展强烈抵抗时:①咨询师要采取直接揭示其阻抗的方法。②考虑对求助者进行较为长期的咨询。注意:与上一情况的区别是:直接揭示。

*遇到求助者就是不愿意付出努力进行改变时

①首先要识别阻抗,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②需要掌握相应技巧,从求助者的阻抗背后给其致命一击,突破阻抗。③暴露矛盾后,咨询师使用面质技术,促进求助者的统一(认识到不是自己不能改变,而是自己没有付出努力)。④解决求助者想改变行为又不愿意做努力的内心冲突。

*求助者产生阻抗心理的分析:①求助者通过阻抗可以成功保护自己。②受如“戒不了”暗示的影响,求助者信以为真,也不愿意付出努力改变了。③用“改不了”、“做不到”作为不去努力的“挡箭牌”(阻抗的本质原因)。

*突破阻抗的关键: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使之能与咨询师一同寻找阻抗的来源,认清阻抗产生的根源。

咨询效果评估

1、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点:①在咨询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总结、评估咨询效果,及时对咨询进行调整。②咨询效果评估可以在任意时刻。③结束前的评估是对整个咨询过程效果的评价,更全面、更重要。

2、咨询效果的评估内容:应围绕咨询目标展开,只有实现咨询目标,才是咨询效果的直接体现。

3、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6个指标)

①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②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③求助者周围家人、同事等对求助者的评定。④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⑤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⑥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的使用:①可以单独,也可能综合使用。②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是主观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也是粗略的总体评价。③多种维度或指标综合使用才是科学、客观的评估。

*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①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感而缓解情绪压力。②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③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④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⑤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⑥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⑦咨询效果是咨询师、求助者与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咨询效果。

*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①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②求助者的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③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④咨询师本身的特征。⑤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⑥从广义上讲,都是注重行为,以求助者为中心,有心理分析,又合乎人性,并把求助者视为一个整体。

*心理咨询内容的范围:①心因性疾病、神经症、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等适宜。②尤其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各种适应不良、情绪调节、心理教育与发展等内容更适宜。

因篇幅原因,三级心理测验技能章节未发布,如需电子版,请后台回复关键词”客服“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小瑞,或者添加小瑞微信号:jinboruijiaoyu,免费索要!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从下载题库开始

扫码下载可以免费做10-17年历年真题

章节练习,模拟试题,有答案有解析

需要的的伙伴自行扫码下载!

考前密卷在售中....

嗯,每天白天和晚上有两个小时在秒杀>>>

【三级】完整版!专业技能集中复习重要考点!

往期精彩回顾:

技能卷考前背诵,案例问答题的总结技能卷最后一道大题,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技能卷必出】心理咨询师必须要知道的几个心理咨询各项疗法心理诊断技能必考知识点整理,说不会的要跟着复习啦~心理测验技能必考知识点整理

添加小瑞微信号:jinboruijiaoyu,不定期发送资料啦~

【三级】完整版!专业技能集中复习重要考点!

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

只给你最需要的东西

【三级】完整版!专业技能集中复习重要考点!

资讯|攻略|重点|真题|测试

一网打尽    

点击阅读原文,根据提示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