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杀师案的背后,每个人都有责任。

湖南杀师案的背后,每个人都有责任。


当老师可能会被学生打吗?

—— 会。

—— 不止会被打,还可能会被杀。

 

11月12日下午,47岁的中学班主任鲍方在自己办公室被刺26刀,当场死亡。

行凶者是鲍方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16岁的罗军。

 

罗军行凶以后回到了教室,他穿着沾满血腥的校服,右手拿着弹簧刀,径直走到了鲍方女儿面前说:“我杀了你爸爸”,然后走出教室,准备跳楼。

 

据现场罗军的同学李力回忆,这件事最直接的起因是那天下午班主任鲍方组织他们班同学看了一部励志电影,让大家写观后感的时候,罗军和鲍方说他不想写。

“他的声音不大,但态度不好,很多同学都能听见。班主任那时明显有些生气地和罗军说,不想写就转班。”

 

在此之前,鲍老师对罗军一直都不错,罗军入学的时候在班里排名二三十,属于中等成绩,后来在鲍方的关注下“突飞猛进”,在高二时逐渐考到班级第一名。甚至鲍方还为罗军争取到了助学金。

即使这样掏心掏肺,最后却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争执,就被自己的学生下手杀害了。

 

类似的事不只一件,很多老师都是因为很小的事情,遭到了学生的报复:

2013年9月14日,江西抚州临川某中学高三学生雷某不满班主任的管理将其杀害。

2016年4月15日安徽亳州蒙城一学校初中课堂上,老师让交试卷,学生不交卷还出口成脏,最后几个学生动手打老师,有学生拿板凳砸老师。老师被打进医院。

2017年6月16日,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视频中学生多次当面挑衅老师,并多次踢打、撕扯当事老师,甚至用手指着教师脸部。校方劝阻无效,无奈报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居然和医生一样,变成了一个高危还不讨好的行业。

 

事件发生以后,网上很多老师,还有很多师范学校的学生都说,感觉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敢再当老师了。

 

老师成了一个烫手的职业。

的确,老师这个行业,付出和收获太不成正比了。

师生冲突,是学生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事情发生的原因往往都很复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与错就能明了的。

作为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不敢管又不能不管;作为学生和家长则抱怨老师越来越势利,越来越缺师德,只知道补课、赚钱,不知以学生为重,服务社会。

谈到教师,社会上也普遍存在一股戾气,隐隐约约觉得教师队伍就要从辛勤园丁变成了万人唾骂的恶人。

湖南杀师案的背后,每个人都有责任。

大家都觉得当老师是一份安稳舒服的职业。每天轻轻松松上完课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有大把的自由时间,还有寒暑假。

这种偏见慢慢深入人心,老师成了悠闲的代名词。

 

可老师们真实的生活是这样的吗?

 

今天,我们采访了一位当了15年高中班主任的老师,姓刘。

15年来,刘老师每天早上6点10分准时到学校,开始盯着大家上自习。晚上10点多下晚自习才下班回家。

 

在毕业以后,每次想起我高中早上六点多起床的那几年,觉得很不可思议。现在想想那种每天早起的绝望和痛苦,还觉得心有余悸。

对学生来说,也就痛苦那么几年;可是对于老师来说,他们需要十几年、几十年地坚持早起。

 

除了早起,他们的假期也少得可怕。

刘老师的学校每周末只放半天假。学生休息的时候,他还回家需要批改试卷。学生错得多的题目,他还要在资料里找相类似案例作延伸,第二天再到学校讲。

 

除了管理学生们学习,他还要每天盯着大家,害怕学生打架、惹祸、怕大家生什么病。

当老师的15年里,他的手机几乎没有关过机。每天晚上都开着手机睡觉,生怕学校的孩子有什么急事。

2010年的时候,半夜有个学生阑尾炎发了,他半夜打车去学校很难,以至于到医院的时候学生已经被其他老师送到了医院。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他直接在学校对面租了一个小房子,就是为了以后有什么事情,能够更及时地赶到学校。

 

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旁人用一句简简单单的“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就概括了老师的一生。

但其实这几十年,是他们每一天都早睡晚起,每一天都面对着学生,踏踏实实地一天天走出来的。

一眼就望到头?

不,那种辛苦,一眼望不到头。

湖南杀师案的背后,每个人都有责任。


那么

中国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中国的社会究竟怎么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

公然向老师屡屡举起了屠刀?

我国教育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一个长期发生着的事件,差生们是如何在青春期面对这些制度制造的残酷的呢?部分老师的鄙视,父母的责骂,霸道的学校制度。

“极端教育”歧视顽劣学生伤害顽劣学生人格,导致顽劣学生采取“极端手段”对抗老师的“极端管教”。在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中也有子路这样的莽夫,更何况我们并非圣贤的每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呢?

所谓“极端教育”是指不管学生是什么天资例如即使非常愚顽不化的,也一律要求老师培育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在“望羊变马”的教育普遍病态意识驱使下,老师脾气修养再好也难免对顽劣学生使急动粗,一二再,再二三的矛盾日积月累,你认为是恨铁不成钢,他可是把你做仇人了,遇到仇恨发泄口一泻千里,就可能酿成大案了。

当前《学校教师教授管理条列》使教师成为“极端教育”的排头兵和牺牲者。教师管理条列大多以非常强硬的措辞,规范老师为学生服务责任的不可动摇性和一面性,例如“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出现学生事故教师一票否决”等,把教师完全看成是使用工具和责任的“第一人”。

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心情舒畅的施教而是战战兢兢的“保饭碗”,他们会以各种手段保分数保考评争争先进争职称,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过细的思想工作,忽视对学生的人格尊重,用请家长等“软暴力手段”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血案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了。

“极端教育”使师生失去最低和谐“阈限”,师生互相对抗屡酿血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失去耐心,循循善诱变成严厉的喝斥,老师视学生如草芥,学生视老师如寇仇,师生关系变成“角逐分数”的病态拉锯战,教师神圣的光环在学生那里还有几许?

湖南杀师案的背后,每个人都有责任。

与此同时家长更不应该把自己的责任忘记

当下,大部分的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主要是在学校,自己却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暴力教育,源自中国传统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使得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动不动就进行暴力教育。如此一来,子女和家长不敢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掩饰自己的错误,避免对自己施暴的发生成了淘气子女的“避难”方式。

在外尤其是在学校犯得错误是绝对不能让“暴君”家长知道的,否则,天塌地陷,在劫难逃了。如此畏惧的心理,这也是这些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湖南杀师案的背后,每个人都有责任。

(一)、重视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

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关注焦点,是家族的希望。在众长辈的呵护下,他们看似幸福的成长。对于孩子的物质要求,绝大部分家长会想方设法的满足,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会尽力保障孩子吃的、穿的不落后,生怕孩子在同学面前伤了自尊,“再苦不能苦了孩子”恐怕就是典型写照了。

但是,又有多少家长关心过孩子的精神需要呢?日常生活中,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问的基本上都是和学习有关的问题,很少询问孩子在和同学、老师的交往中遇到什么困难?是否过得愉快?

不少家长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平时很少和孩子沟通,渐渐的家长和孩子之间越来越疏远,家长不知道孩子想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和家长多说话。

(二)、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道德品行。

在家长眼里,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问题都是小问题。考试一结束,家长首先关心的是分数,对于孩子哪里做错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大多数家长是不关心的,对孩子进行安慰的更是寥寥无几。

有些家长甚至不问孩子考试成绩在班级的位置而仅仅看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做老师的都有体会,家长碰到老师首先问的是学习成绩。对考试分数的过分追求,导致一些家长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质德教育,他们没有告诉孩子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有的孩子连尊老爱幼、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基本的做人道理也不懂。

有的孩子把他人对自己的关心视为天经地义,他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有的家长甚至还教孩子如何瞒天过海、如何欺负别人。如果老师要和家长谈考试以外的问题,只要不出大事,家长一般不会引起重视。分数成了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

当家长们谈论起孩子时,哪家孩子成绩好,这个家长往往很自豪,往往能掌握话语权,相反,那个孩子学习成绩最差的家长往往抬不起头来。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不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即便来了也是挑个角落坐下。

(三)、重视家长主观意愿忽略孩子客观条件。

如今不少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衣食无忧,但他们又被迫赶东赶西,学这学那,疲惫不堪。许多家长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按照通才的模式设计、规划孩子的人生之路。

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承受能力,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双休日,家长带着孩子穿梭于英语班、奥数班、作文班、画画班、书法班等名目繁多的兴趣班。

还有些更加不幸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双休日还要东奔西跑的补课。孩子的许多权力被家长无情的剥夺。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目中还会有快乐吗?他们的童真、幻想渐渐消失,人变得越来越冷漠。

(四)、重视家长权威忽略民主平等。

在不少家庭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无论说话的口气、还是使用的语言,都是缺乏民主性和平等性的。家长常用:你给我听好、你一定要给我做到、你就是要听我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

特别是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一般不会很好的听孩子陈述,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是非常愤怒的大声的把孩子痛骂一顿,有的还会拳脚相加。

孩子敢怒不敢言,在家长的“教育”下,孩子仍然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仍然没有找到纠正错误的办法。有的孩子因经常遭受不明不白的打骂而变得缺乏自信,有的产生报复心理。

湖南杀师案的背后,每个人都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