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的未来
普惠金融这个概念距2005年联合国在“小额信贷年”活动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已有12个年头。但即便过了这么多年,各国政府还在大力推进,金融业仍在热烈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普惠金融仍存在不完善之处,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对商业银行而言,实施普惠金融必须具备商业可持续性,这也是由普惠金融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的服务重点
普惠金融需要服务的对象有很多,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的目的是为这些群体造血。在这些群体中,小微企业是很重要的一类,因为它们数量非常庞大,是市场经济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来说更是这样。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小微企业解决了整个社会7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员。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部门,在市场经济中起到资金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发放贷款的过程即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小微企业可以进一步带来就业,符合具有造血功能的特征,是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最重要的服务对象。服务好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能带动其他普惠群体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善,同时还有很强的正面社会效应,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具有放大效应。
当然,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粗暴地通过大搞运动来推进,而应该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金融的核心之一就是商业可持续性,银行机构资金来源于广大社会群体的存款,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普惠金融具有风险高、成本高、收益低的特性,更需要平衡好商业可持续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一方面,小微金融服务必须实现商业可持续。从需求端看,小微金融服务对象广,无法短时间覆盖,需长期坚持;同时,小微金融服务时间跨度大,不能一次性救济,需滴灌式养护。从供给端看,有了商业可持续性,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救人先护己。商业银行不仅要服务好普惠对象,同时必须对存款人、股东、员工和社会负责,实现自身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商业可持续的关键是风险可控,且收益能覆盖成本。小微企业群体具有规模小、底子薄、死亡率高的特点。小微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难度很大;同时,小微企业贷款额小、户多、需求差异大,银行单户经营成本高,因此银行需要形成规模经济,才能真正实现收益覆盖成本。
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的探索
浙商银行作为银监会三家小微业务重点联系行之一,自2006年起就以专业化经营方式探索小微金融商业可持续之路。十余年来,小微企业贷款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截至2017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636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总量的30.8%,该比例位居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首位。浙商银行已累计授信服务小微客户近15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近6000亿元,不良率1.30%,做到了收益能覆盖风险,基本实现了小微金融商业可持续的目标。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核心是找准小微服务对象,采取差异化的服务方式和风险控制模式。
回顾浙商银行十多年小微企业贷款探索历程,总结起来就是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专业化经营。一是建立专营机构。自2006年6月6日设立第一家专营机构以来,机构数量逐步增加,专营模式从浙江省内分行快速成功复制到省外。截至2017年6月末,浙商银行小企业专营机构达129家,点均小企业贷款规模10亿元,同业可比口径居于领先水平。二是建立准事业部制的专业管理架构。总行层面设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分行层面设立了两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小企业信贷中心、小企业与个银风险控制部,支行层面成立了若干个专营团队,专司服务小微企业之职。三是建立专业团队。建立了一支由小企业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管理人员组成的千人专业团队。通过专业培训、资格管理等提高营销人员专业水平,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范围经济”,小企业客户经理平均管户余额约1.2亿元,每个小企业客户平均使用浙商银行产品4.5个。四是建立专门制度体系。实施了明显区别于大中型公司业务、区别于个人消费类贷款的管理办法,以及操作规程、业务授权、信用评级、抵押物评估、定价和效率管理等。
第二,坚持差异化客户定位。在小微客户定位方面,采用了“中间做大、两头开花”的策略。先期从授信50万~500万元的微型客户切入、深耕,积累数年后,才开始向授信500万元以上的“小型+成长型”和授信50万元以下的“微小型”客户两头开拓。这一精准的定位,帮助我们在业务发展前期避开了城商行、农信社以及大型银行的正面竞争,同时,通过在额度、期限、提款还款、办理效率等方面不断地“微”创新,形成并保持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第三,坚持创新性服务。浙商银行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创新研发产品和服务。我们强调持续的“微”创新,而不是博“眼球式”的“一招鲜”创新。小微企业千差万别,需要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对接,不可能一种产品打天下;每个产品和服务都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如针对“双创”人群开发“双创系列贷款”,支持创客们创业创新;针对小微客户贷款额度不足的情况,创新推出“信用通”“小微结算通”等产品,增加小微企业贷款额度,解决小微企业日常“急用钱”的困难;针对小微企业非授信金融服务需求,开发了“小企业账户通”,实现小微企业账户和企业主个人账户两个账户之间的自动联动,提高小微企业的结算便利性。
第四,坚持优良的风险管理文化。小微企业由于生命周期短、经营管理不规范,天然具有高风险特征。浙商银行采用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控制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人员管理方面,建立了风险排查与“八禁止、八不得”高压线,确立了业务操作底线要求;客户准入方面,严格控制客户整体融资规模和杠杆水平,从源头上把控授信风险;流程管理方面,实现全流程风险管理,通过建设小企业信用评分卡、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信用风险的识别、度量能力;调查模式方面,坚持“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双人调查模式,实现风险关口前移,专营化管理,较好克服了部分区域风险蔓延、“两链”风险爆发等不利外部形势的影响,资产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
十余年来,浙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利息收入312亿元,累计损失仅10亿元。截至2017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1.30%,逾期本金或利息1元及以上贷款比例仅1.6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以数字科技提升普惠能力
近两年金融科技概念很热,数字科技的确是提高普惠金融获客效率、风险评估能力、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的有效手段。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科技的工具性定位。
首先,数字科技能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但并不能提高客户自身的信用水平。从本质上来讲,数字科技仅仅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帮助银行更加高效、准确、全面地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在风险评估方面,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考虑的是客户画像,主要是客户的资信评估。但从银行角度看,更重要的是信用评估,这里“信用”不仅是客户还款意愿的资信,更是客户的还款能力,如客户的经营能力、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适销性等。技术本身并不能提高客户的信用程度,也不能提高客户的经营能力,还是需要人去应用这些技术,进行风险评估。
其次,数字科技的应用要注重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提升客户端体验以高效获客。线上、移动端是未来商业银行获得小微企业客户的重要渠道。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随时随地扫码申贷将成为常态。以浙商银行全线上操作的“点易贷”为例,小微企业客户只需通过手机APP“点一点,拍一拍,刷一刷”等操作,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贷款申请,1小时内就能知道审批结果,极大地提升了客户体验。
第二,运用精准高效的风险评估技术和管控技术。要想实现精准高效的风险预警和标准化产品的风险审批,就必须减少人为操作,实现自动化。仍以“点易贷”为例,该产品采用高仿真线下模式自动审批,既提高了审批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又避免了人工审批的主观影响,提高审批的严谨性和效率。
第三,实现银行内部管理的全面数字化,推行管理、流程、人力资源配置等全面改革。这是前面两项得以充分实现的基础。
第四,完善社会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数字普惠金融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数字信息建设上,不仅要靠银行自身,更需要社会信息的整合,由于牵涉到信息的安全问题,所以不应该由某个公司,甚至某些个人来垄断信息。数字科技要在普惠金融中真正发挥作用,除了技术本身的能力,更需要完善的社会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
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必须秉持商业可持续之初心,平衡好风险与收益,方能收获普惠金融之美好成果。未来,数字科技的广泛推广运用,必将大大提高商业银行服务普惠金融的水平和能力,让小微金融模式的商业可持续更易实现。
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分布地区广、涉及行业多、商业模式杂,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需要善用金融科技,更需要总结我国自身几十年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各类机构尤其要深入第一线了解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实际状态,依据自身的禀赋,找到自身可持续的普惠金融路径,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作者|刘晓春「浙商银行行长」
经授权转自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公众号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汇法集团旗下拥有汇法网、风险信息网、风险预警网、催天下等大数据及欠款催收平台。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贷前风控、贷后预警、欠款催收等信用风险管理全流程解决方案。利用汇法信用生态圈,解决资金安全、交易安全、用人安全、生活安全,为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 【重磅】澄海新型城镇化规划出炉,未来这些地方将大变样!
- 颠覆!英央行承认金融科技公司有望超越传统银行
- 网信获颁“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金融科技创新实力再获认可
- 头条|第十届新媒体节年度盛典暨新金融新媒体新经济大会
- 课堂作文 未来房子
- P2P网贷平台消费金融排行榜(名单)
- 人民日报 | 余光中:写给未来的你
- 影子银行的主动腾挪—金融行业周报
- 人工智能未来三年发展行动落地 这些上市公司拟设立产业基金率先
- 【FANUC】发那科联手科勒集团打造卫浴行业未来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