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不能不防五大陷阱:定金非订金 赠品不能保修

又到一年“双十一”,今年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纷纷推陈出新,玩法更加复杂。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



在让人眼花缭乱的促销背后,消费者真的能够做到安心购买吗?小编收集了往年“双十一”期间常见的五大陷阱,业内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双十一”网络购物一定要科学、理性消费,如遇到购物陷阱一定要保留好证据以便进行维权。



陷阱一:“定金”非“订金” ,没付尾款不退还

10月下旬,诸多天猫店铺就开启了预售模式,通过定金翻倍等优惠,吸引消费者提前下单预订。所谓预售,即商家使用支付定金(订金)的方式,让消费者提前购买,“双十一”当天支付尾款,“双十一”后发货。



预售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双十一”当天由于流量过大导致的系统瘫痪,同时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销售预估,库存准备。



然而,预售活动背后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小觑。许多商家刻意混淆“定金”与“订金”。 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今年天猫预售商品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而非“订金”,虽然定金可翻倍看似十分优惠,但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购买了,则定金不退还。



根据《天猫预售业务管理规范》规定,“定金”是指买家在购买天猫预售商品时预先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主要用作购买天猫预售商品的担保和确认购买名额。如果消费者想要退定金,就必须将商品的尾款支付完毕后,再申请退款才可。



陷阱二:为促销先涨价后打折,小心遇到“潜规则”

价优是吸引消费者“双十一”剁手的主要因素。为了制造“双11”的低价,先涨价后降价已经成为电商行业“潜规则”。



虽然2016年“双十一”前,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多部委相继出招,对“双十一”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然而依旧有不少商家打着“双十一全年最低价”的旗号却利用促销欺骗消费者。



今年11月2日,国家工商总局印发通知,规范双十一促销,提出“七不得”,包括不得发布虚假广告、虚报特价揽客;不得先涨价再打折,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指出,面对商家轮番促销广告,消费者需保持清醒,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双十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可积极向平台和工商等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陷阱三:“电商专供”鱼目混珠,产品质量要当心

同品牌的纸巾,为什么网上买的薄很多;同品牌的羊毛外套,为什么网上买的羊毛含量少很多?近年来,在电商促销中线上线下很难找到同款商品,而专供线上销售的商品被称为“电商专供”,这让消费者很难真正比价获得实惠,同时也被“专供”商品“耍的团团转”。



“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有些“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指出,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



陷阱四:赠品不能享受常规售后服务

电商促销的惯用伎俩之一是商品附带赠品,一般情况下,赠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卖家通常都会以是赠品为由拒绝保修。



以购买大家电送小家电为例,消费者购买冰箱赠送一个电饭煲,冰箱可以享受正常保修、退换货服务,而电饭煲却被明确规定不能享受质量问题7天包退、15天包换、1年保修的三包法规定保修。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醒消费者,下单前,对于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进行截图保留,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法律早已有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赠品通常都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就成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



陷阱五:“木马”也来凑热闹点击网址邮件先看清

消费者在网购选择店铺时,最好选择正规的大型第三方交易平台和信誉度高的网店,关注消费者对网店商铺的口碑及品牌美誉度的评定,参考消费者的购物点评,同时要辨别点评真假,防止网站利用虚假刷单取得好评率。



此外,不要随意点击未经认证、来历不明的信息源推送或卖家发过来的其他链接,避免误入“钓鱼网站”。

来源:人民网,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

双十一不能不防五大陷阱:定金非订金 赠品不能保修

戳这里,送380元大礼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