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谨防“误入歧途”
或许在五六年前,大家还不太重视理财,但近两年理财已经成了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领域。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似乎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逐渐意识到理财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理财,虽然大家已经很重视理财问题,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往往会存在一些误区,并导致我们“误入歧途”。
误区一:幻想一夜暴富
很多人认为理财的最终目的就是发财,经常幻想着通过理财能一夜暴富,但问题是“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理财之前首先应该有一个心平气和的心态,一定不能太贪。如果单纯为了发财而理财,有可能等来的是“铁饼”而非“馅饼”。
理财是一种长期行为,绝不能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承担过大的风险,从而使家庭财务状况处于极度危险当中。
图:人生不同阶段的现金流量增减示意图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学、参加工作、结婚、子女出生,再到子女上学,最后自己退休,现金流量曲线从负数开始逐渐升高,到最高点后再下降,实际上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财伴随我们一生。
所有的投资者都应该明白理财不是投机,理财不等于发财,我们没有必要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为了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冒过大的风险。请不要幻想靠理财能一夜暴富,理财是要用心去经营的,理财是用来改善生活的。
误区二:省钱就是理财
现在很多家庭把理财片面理解为省钱。禄哥认识一对小夫妻,他们婚后的生活比较“大方”,养宠物、下馆子、去健身房、旅游,所有白领的消费习惯他们都有,然而他们结婚一年后突然发现自己一分钱也没有存下。
之后,两个人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不但卖了狗、取消了健身卡,就连正常的用电都要算计。为了省电,夏天不开空调、衣服一律手洗、到工作单位用电脑。想学做饭但舍不得买菜谱,看电视学吧又怕费电,于是找到收废品的大姐以每斤1元的价格买了几本“二手”菜谱。
这个小家庭的最大误区是只想着省钱,而没有真正理解理财,或者说他们只顾着节流而忘记了开源。
理财不光要考虑省钱,更重要的是如何以钱生钱。只“省”不“理”,如何生财?理财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我们需要的是快乐的理财生活,而绝不能单纯为了省钱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
误区三:理财等于投资
理财不等于投资,理财更不等于炒股。很多人炒了几年股票,就以为自己会理财了,懂得如何以钱生钱了,其实他们把理财和投资搞混淆了。
投资只是理财的一个方面,炒股更是投资的一部分。投资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理财则注重资产的最优配置,要综合考虑投资者的资产负债情况、风险偏好程度等等。
理财和投资的区别在于:
第一,投资是将钱放在某一渠道或某些产品中保值增值,目的是获得利润,而理财除了投资之外还包括更合理地安排收入与支出,以确保财务安全。
第二,两者着眼点也不同,理财方案不仅要考虑市场环境的因素,更要考虑个人及家庭因素,理财规划要服从于人生规划,而投资主要考虑收益率与市场风险。
第三,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投资的结果是获得收益或者蒙受损失,而理财的最终目的是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如果脱离了快乐与幸福,无论赚了多少钱,这个理财规划都是失败的。
因此,认清了两者的区别,树立了正确的理财观念,才能让资产更加安全,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误区四:随大流
行为金融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羊群效应理论(Herding Behavior)。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领头羊奔向一个地方,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狼和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遭到失败。在理财领域,羊群效应非常普遍,这主要体现为别人炒股我也炒股,别人买基金我也买基金,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比如说有同事买基金赚了20%,回家后自己就拿钱去买基金。但等你去买基金时,有可能就挣不到钱了。这种投资者的羊群效应给一些金融机构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比如在2006年、2007年,大家看到买基金能赚钱,于是根本连想都不想就开始你买我买他也买。禄哥记得2007年有的基金在发行的时候就超过了400亿元的规模,业内人士都知道,基金盘子越大就越难操作,所谓船大难掉头。
从历史数据看,每年业绩排名前10位的主动型股票基金中,很少有规模超过150亿元的。买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卖的时候大家也会扎堆,当基金净值下跌的时候,由于投资者当时买的时候并没经过深思熟虑,净值一下跌本能地就会害怕,并作出卖出的选择。
而基金公司为了应付赎回压力,只能卖自己的股票套现,由于基金的持股比例大,这样卖出就会导致股价下跌,基金的净值也会继续下挫,众多投资者会更加恐惧并加快卖出基金的速度,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种现象说明大多数投资者很容易被从众心理控制,极易出现盲目投资的情况。其实,理财首先要学会自主决策,我们每一个人的财务状况都可能不一样,风险承受力也不尽相同。
因此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财方案,要克服从众心理,做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盲从的羊。
误区五:永远追求高收益
理财应该有合理的预期,比如去年买了基金,到了今年赚了50%,但千万别认为以后每年都有50%以上的收益。
我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对我说:“我对理财的收益期望并不高,我属于比较稳健的,每年有20%—30%的收益就可以了。”
我一般会直接告诉他们,巴菲特被称为“股神”,而他40年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1%左右,而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
理性地说,一般投资者如能长期保持8%—10%的年化收益率就是不错的业绩。如果您永远追求高收益,您必然会将绝大部分资产配置在风险较高的金融工具上,从而很可能造成未来的大幅亏损。
误区六:本末倒置
《论语》里有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理财的角度上讲,“本”指的就是理财目标,“道”指的是资产配置方案。
我们每一个投资者都要先设定自己的理财目标,然后再考虑投资之道。但是很多投资者在还没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没有任何明确的理财目标的时候,就盲目地投资。
2007年,很多人看到股票、基金能赚钱,就盲目地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其中,紧接着2008年出现大熊市,导致这些投资者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如果他们事先作了风险评测,并正确制订适合自己的理财目标,禄哥相信大部分人的资产配置方案是不会使他们遭受巨额损失的。
误区七:没钱理财
在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人抱怨说自己根本就没钱理财。千万不要说没有钱,要知道小积累可变成大财富。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每月至少都能有1000元的结余,银行账户里也至少有三五万元的活钱。小钱与大钱的最大区别就是理财方式的区别,小钱由于金额的限制,理财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花钱的诱惑却很大,钱很容易被用掉。
但如果您对小钱不重视的话,那永远都不会拥有大钱。其实,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有越来越多的理财工具是针对小钱的,最省事的一种就是基金定投,每月100元就可以做。
几百元可能在您看来什么都做不了,但是用在理财上经过日积月累就可能帮助您解决大问题。
举个例子,
如果您从现在就开始每月定投基金500元,若年化收益率为7%,那么18年后此笔投资的本息加在一起可接近24万元。如果孩子正好上大学,这笔钱刚好可用做教育资金。
再举个例子,
还是投资基金,这次改为每年投入5万元,连续投资10年,年化收益率设为8%,10年之后不再追加投资,但已生成的本金和利息再滚动投资10年,年化收益率仍设为8%,那么20年后这笔投资的本息合为156万元,可作为日后的养老金。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虽然投入的金额不大,年化收益率也不高,而其采用的理财方式也很简单,但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解决大问题。
误区八:宁做关羽不做刘备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可谓妇孺皆知,但如果我问:在《三国演义》的人物里您更欣赏谁?
可能有人喜欢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有人赞赏关羽、赵云的勇冠三军。当然,也有人更偏爱曹操。
但我最欣赏的人物是刘备,他是一个卖草鞋的,实力远不如曹丞相,也不像孙权那样有家族传下来的基业可以继承。
但是刘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用人,他文靠诸葛亮,武靠关、张、赵、马、黄,最后这些人保着他做了皇帝,三分天下。
刘备善于利用别人的优点,成就了大事。在理财上我们应该多学习刘备,让不同的专业人士和机构为我所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人都愿意去做关羽,亲自提刀上马,过五关斩六将,这才过瘾。
他们对于股票、债券、黄金、外汇等金融产品都亲自操作,不交给专家打理。
但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力和知识都是有限的,就拿股票来说,散户与机构相比,不论是从专业背景、心态把握、操作手法、信息渠道还是投研团队的支持上都无法与机构相提并论。中国股市有一个铁的定律,就是对散户来讲,永远是一赚两平七赔。
如果自己上阵拼杀,到头来不但关羽没做成,反而变成了颜良,被市场“斩于马下”,还不如学刘备那样稳坐中军帐。
信息来源:投资理财
- 人民日报:留神“退保理财”新骗局
- 【理财】各种背景标签都不靠谱了 P2P接下来该怎么玩?
- 学仁斩金;12-15黄金原油操作策略 谨防黑天鹅跳水
- 凤金理财:美联储加息靴子已落地,黄金中线多单已入场
- 余额理财的进与退——余额宝三度限额 银行系宝宝潜行
- 医生提醒:冬季肝硬化患者应谨防消化道出血,患者家属要多多了解
- 分享年末利率飙升红利 信诚理财28日盈受追捧
- 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 老百姓到底还能不能放心买
- 懒财网再“进化”:从智能理财到大财富管理格局
- 【投资理财】股权投资这么好,你知道的却那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