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支酒,喝几次才能真正喝懂?

同一支酒,喝几次才能真正喝懂?

导读

谨以此文送给对葡萄酒感兴趣但买酒始终彷徨茫然的小伙伴们。

一、喝一两次尝尝鲜儿就好了

1. 典型葡萄产区的非典型葡萄酒

同一支酒,喝几次才能真正喝懂?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卢瓦河谷都兰产区(Touraine)一直以出产带有铅笔芯味儿的品丽珠而闻名,而我今儿要另辟蹊径,聊聊那儿的马尔贝克。不同于传统法国卡奥尔及阿根廷的深颜色重酒体厚单宁马尔贝克,卢瓦河的马尔贝克颜色清浅,果味清幽,口感柔润,格外有记忆点,但是如果盲品的时候给我来上这样一杯,如此不典型的特点我是断然不敢判断到是马尔贝克上去的;汝拉产区一直以Savagnin酿制的黄酒(Vin jaune)著称,我要聊聊那儿的小众葡萄品种Pinot Noir,清浅颜色,果香舒润,简单入口,作为日常餐酒,酒体轻到搭配鱼类都完全没问题,实在是有别于我对黑皮诺的传统印象。所以对于这类葡萄酒,一般建议是有机会一定要尝尝,了解产区的多样性,但是千万不要太重视这类葡萄酒的特点,因为太另类,容易混淆对主流葡萄风味的理解。

2. 带有“地区特色”的葡萄品种

很多葡萄酒产区有各自local且小众化的葡萄品种,比如传统酿酒国家希腊,有两百多种本土葡萄品种,光看名字就能看醉了,更不要说一支一支喝过去仔细咂么钻研了;这种特立独行的酿酒国家还有很多,比如匈牙利,伊朗,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泰国...... 且不说能不能研究清楚这些关起门来在自家悄悄酿酒的国家的葡萄品种,能不能找到这些葡萄酒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喝得太高冷找不到小伙伴一起分享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不是吗?

3. 混合很多品种的“混酿葡萄酒”

这种情况的葡萄酒比比皆是,南法IGP可以混合全法任意产区的任意葡萄品种,罗讷河谷“chateauneufdupape”产区最多能够混酿13种葡萄品种,法国西南产区一个庄园允许种十来种葡萄品种,混合成一款酒…… 不能说混酿的葡萄酒不是好喝的酒或者品质不好的酒,只是因为混合了太多不同葡萄品种,那么它的典型性和个性就被削弱了很多,辨识度不高的葡萄酒,喝再多也依然形成不了记忆力,最终还是“浆糊一坨”。喝个一两次,了解混酿出来的特色风味就好了。

二、喝个五到八次就差不多了

同一支酒,喝几次才能真正喝懂?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1. 典型葡萄产区的典型葡萄酒

说到波尔多,典型的“赤霞珠美乐和品丽珠混酿”总是要多喝个几遍才能体会出来整个产区的风格特色吧?聊到勃艮第,最火爆的黑皮诺单一葡萄品种的干红,霞多丽的干白和阿里高特(Aligoté)的干白总还是一定要试试吧?提起卢瓦河谷,没喝过那儿的品丽珠单酿干红和桑塞尔长相思干白还是有点点丢脸的。还有德国的雷司令,匈牙利的“公牛血”和托卡依(Tokaji),葡萄牙的波特酒(Port),南非的皮诺塔基(Pinotage),意大利的桑娇维塞(Sangiovese),西班牙的丹魄(Tempranillo)和雪利(Sherry),新西兰的长相思和黑皮诺,澳大利亚的西拉,阿根廷的马尔贝克,智利的赤霞珠和美乐,美国的仙粉黛(Zinfindel)......

简单的说,就是流行啥喝啥。流行,是一定有它的道理的,大势所趋嘛。至于CC为什么建议你每个品种喝个五八次就差不多了,是因为流行的基本风格大多雷同,喝几次了解到产区的特色和典型口感就可以了,再多喝也喝不出来更多花样。但是你如果在这里么找到真爱,喜欢得不得了,那么请忽略以上所说,参考文章最后一段。

2. 国际化葡萄品种

因为不同地区不同风土下的葡萄酿出来的葡萄酒风格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在国际上被广泛种植的葡萄品种还是值得多喝喝多咂么一下区别和共性的。

以霞多丽为例,法国勃艮第有,阿根廷门多萨有,澳大利亚玛格丽特河谷有,美国加州有,中国山西也有……子子孙孙遍布全球!北纬48度,冷飕飕的勃艮第夏布利山坡上,夏布利细腻优雅,带着青苹果的青涩酸度和柑橘类清爽的个性,酒体圆润肥硕;然而着眼于南纬三十来度的澳大利亚,霞多丽又表现得清新怡人,因为成熟度更高而风味接近甜橙,浓郁沁甜; 要是碰上新世界酿酒师喜欢用橡木桶或者橡木片的,他们手里的霞多丽又会增加很多烤面包,奶油,香草香气,削弱了尖厉酸度的霞多丽显得更复杂更圆滑…… 再比如说黑皮诺,赤霞珠,西拉,长相思,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酿造工艺甚至当年的年份状况都会对最后酿成的葡萄酒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风味会显得特别不一样。这类的葡萄酒千万不能先入为主,一定要多喝几次,耐心尝试不同的风味,比较它们不同的魅力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