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图片来自网络

01

今天,“童话大王”郑渊洁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

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而随着这条微博追本溯源,发现是源于十月初郑老师的一条微博。

 

在这条微博中,郑老师以普通北京市民的身份向相关部门反应了朝阳区六里屯地区一条狭窄道路上的非机动车道被划线设置了收费机动车停车位,大量机动车泊车于此,导致非机动车车道被占用,非机动车无路可走

 

并表示在自己在该路段艰难骑行的过程中“自行车多次被机动车逼停,数次被身后的机动车贴身鸣笛驱赶”,十分危险。

 

对此,许多网友也表示郑老师这一番话简直是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4e3c0h3o2r6:唉 这是真的 除了挤地铁之外第二讨厌的事情 骑车去地铁站 每天都抱着自己要被撞的风险 堪培拉就不会这样 自行车道设计非常合理 风景优美 闭着眼睛骑都不会担忧  城市规划很难吗 我不懂

@阿三还是那个阿三思密达:每次骑车出行,看到自行车道上乱停的机动车,为了转弯方便占用非机动车道的机动车,我都觉得我要犯骑车路怒症了

@月光水水:郑老师看到的现象,我每天都遇到,孩子每天都盼望着郑爷爷的影响力能协助解决占道问题。经常自行车道被占用,只好骑在机动车道上,擦着汽车后视镜而过,太危险了。郑老师可以发动占用机动车道随手拍活动,注明拍摄街道日期,看看这个状况是多么的惊人!北京精神呢?

 

本就狭窄的非机动车道莫名被机动车占去大半甚至全部,导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被迫混行,好不容易找到可以勉力骑行的道路却遭到机动车的驱赶。

被机动车主呵斥“你丫还往哪儿骑?”的郑老师只能一脸迷茫地扶着自行车问上一句:“谁能告诉我是为什么?”

 

难道是北京并不欢迎自行车吗?

 

当然不是。

 

事实上近几年来,北京一直在大力推广“绿色出行”的观念,倡导广大市民尽可能以“步行—骑行—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绿色驾驶出行”的顺序选择外出方式。并以此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倡导活动。

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9.22世界无车日宣传,图片来自网络

 

可在这样的观念推广中,市民的骑行却受到了影响甚至是限制,这样的自相矛盾似乎显得有些让人感到滑稽。

02

 

事实上,自行车“无路可骑”的现象在北京并不少见。

 

除郑老师微博中提到的石佛营东路以外,仅朝阳区六里屯一带,姚家园路、甜水园中街、水碓子路、石佛营路等路段都出现了“每次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不超过五分钟,就因车道被阻挡而无法继续前行”的现象。

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姚家园路上违规泊车在非机动车道上的私家车,新京报记者陶冉摄

 

由于在非机动车道上难以行进,自行车们只好骑上了人行道、机动车道,混行现象严重导致了交通秩序的混乱,在早晚出行高峰表现得尤为明显,更别提混行对行人、骑行者、机动车主的安全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威胁。

 

可为什么机动车总会占用非机动车道呢?

 

对此机动车主也无奈表示因为车无处可停。小区没有停车位或停车位不够,无奈之下只好将车停在路边有人划归出来的收费停车位上,即使这些停车位并没有经过备案也没有相应的收费资质。

 

北京的停车难问题早已不是一日两日。截止2017年3月末,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551万辆,备案的机动车位达196万,停车位缺口高达355万。

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图源水印

 

事实上,停车位稀缺的问题并不是北京独有的,而是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所共有的。

 

而其他城市的相应的解决方案也有诸如日本的设置立体机械停车场、德国的马路停车、英国的白天的行车道夜间作为停车场使用等。

 

但不得不说这些其他国家大城市的应对措施对于北京的情况来讲都并不是很适用,其实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摸索,可是面对北京停车位问题更为复杂的情况,想要在短期之内找到一个完全称心的解决方案也确实没那么容易。

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而面对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问题,其实相关部门也在努力找寻更好的解决办法。

 

如之前文章中所提到的阜内大街整治中,便建立了市政休闲带将非机动车道抬高至与人行道同等高度并设置护栏,由此与机动车道进行明确划归,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

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整改后的阜内大街道边一景

 

相信在充分尝试、调整过后,类似这样有所成效的整改方案也会在更多北京的更多街道进行推行,从而保障非机动车使用者的权益吧。

03

 

其实在郑老师反映非机动车出行困难的事件中,比起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带来的安全隐患而言,让我觉得心里更不舒服的是市民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反馈无望的无助。

 

郑老师在发布第一条相关微博时曾这样质疑道:“2017年8月21日上午10点33分,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九条拨打北京市长电话12345反映此情况。13737号工作人员接听我的电话……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专程去看,那条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依然被占用。也没有任何部门给我答复。@北京12345 形同虚设?”

 

而在微博发出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北京12345 便给出了一句“郑渊洁 您好,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和关注,您反映的问题我们会核实交办”有些不痛不痒的回复。

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直到10月26日,微博发布近一个月后@北京12345 才对于郑老师微博中对于何人设置未经备案的收费停车位的问题做出了回答,并表示该街道办事处会召开居民会议“商议停车位规划问题”。

 

当今的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候越来越喜欢通过公共社交平台来反映问题,而不是选择看起来更为有针对性的事件对应机构求助。

 

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的传播效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直接的问题反馈往往如石沉大海般毫无音信。

 

而此次郑老师的事情更是让一些网友有些悲观地想,如果不是名人郑老师的微博发声,六里屯街道的骑行困难问题又何时才会被重视呢?

 

其实我们也理解相关部门每天需要解决的事情真的十分冗杂,更或许在从郑老师电话反馈到微博质疑的这段时间里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商讨相应解决方案,可这些情况却都是我们这些反馈者所不为得知的。

 

相信如果在问题反馈后相关部门可以将事情解决的进展及时告知给反馈者,即便仍是逐步解决我们也会满怀希望静候佳音。其实说到底,对于我们而言更需要的是一个心安。

 

无论是市民的问题反馈还是相关部门所作出的努力,一切都是为了共同建设出一个更好的北京啊。

无处可骑、遭人呵斥,骑个自行车真的就这么难吗?

豆姜

在自己的世界里勇往直前。

北京早知道作品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业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 w03258844

QQ 3222535290

看点推荐

身处双重困境的临终关怀医院:既一床难求,也步履维艰

拿到北京户口就辞职,年轻人你这样真的好么?

后厨公开、视频直播,北京的“阳光餐饮”发展到了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