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消费改变生活

信用消费改变生活

本文1258字,阅读完成大概需要3分钟。

随着电商平台、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的发展,如今可以使用信贷消费的场景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越高,消费时的便利程度就越高,获得的实惠也更多。

小罗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她是最早一批使用蚂蚁花呗的消费者,使用花呗消费的商品已经涵盖了吃、穿、用等各个方面。

小罗觉得,信用消费给自己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她也有些担忧。她说,“信用消费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花明天的钱,现在很多商品会推出6期免息,甚至12期免息,也就意味着是一年之后才付完款的东西现在就能够拿来享用。所以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说实话,我有时候买东西,假如不可以用花呗,那我可能就不买了。所以我感觉花呗也让我有点滑向超额消费。

与前面的在校学生不同,北京的邢女士是一位长期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者。

邢女士介绍:“主要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情境是购置一个比较贵重的物品,或者家里急需的一些大型物件,比如洗衣机、或者家具等,过后我会及时还上。有一两次忘记还了,工行给我发了短信提醒,我立马就还上了,但也有一定的惩罚金。我觉得信用消费很方便,它能够在你当前的资金状况并不是特别乐观的情况下,使你提前预支一些资金购买当下需要的东西。”

实际上,当前信用消费所能实现的消费场景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支付宝也推出了信用租房,只要信用分在650分以上,租房也可以免押金。

工商银行近来又推出了类似“工银融e借”等信用消费服务,分期期限最长可以达到两年或三年。覆盖了民生消费的各个领域。

信用的采集依赖个人征信,但征信市场机构林立,在数据归纳、评分体系等方面的标准截然不同,“孤岛”现象严重。比如银行征信、芝麻征信和腾讯征信等,在各自的信息闭环中,很容易凸显“同人不同信”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数据披露给一个统一归集方?比如说央行的信用中心。这些数据整理起来以后,形成一个人的综合的信用分。这样就完全摆脱了原有征信机构所依赖的那些商业母体的限制,消费者有了一个综合的信用分。

一些消费者对信用消费可能会使自己超额消费表示担忧,因为一个人可以有多张信用卡,每个卡都有不同的透支额度,加起来就是很大的一笔数字。你如果不限制自己的购物欲望,对自己的整个经济能力没有一个确切评估的话,哪个平台都去消费,最后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所以在信用消费的时代一样要量入为出。

除了央行征信系统的个人信用报告数据以外,现在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包括其他类似的金融机构,它们开展的相关的金融信用服务实际上给消费者一种基本概念,你凭着过往的信用记录,就能获得商家的一种认可,在很多情况下,可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便利。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恐怕要精心地维护自己的这种信用评级。因为如果信用一旦损失了,弥补起来是非常艰巨的。

我们要特别注意,信用卡消费这种服务有一种特殊的法律的保护,就是如果你恶意透支信用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情节严重,有可能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且信用卡一旦透支,后续的罚息是非常高昂的,所以请消费者在潇洒的同时切记及时还款。

同时,消费者在选择服务的时候,需要在便捷与安全之间做出一个适度的选择。

编辑: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