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又重阳

丹桂飘香又重阳

丹桂飘香又重阳
丹桂飘香又重阳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丹桂飘香又重阳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

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九月九·话重阳丹桂飘香又重阳

丹桂飘香又重阳


丹桂飘香又重阳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丹桂飘香又重阳

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所以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习俗丹桂飘香又重阳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丹桂飘香又重阳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丹桂飘香又重阳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丹桂飘香又重阳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丹桂飘香又重阳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丹桂飘香又重阳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丹桂飘香又重阳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丹桂飘香又重阳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丹桂飘香又重阳

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

丹桂飘香又重阳

春去秋来,转眼间,又一年重阳至,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远在他乡思故里。

丹桂飘香又重阳

游子思乡之心,千里外的惦念,

犹如一根线,连接着期盼,

父母念孩子人生顺遂,

孩子盼长辈无灾无病。

丹桂飘香又重阳

重阳之际,正逢秋意深浓,天气寒凉重,

但总有一缕阳光,驱散萧瑟,

给我们送来满满的温暖。

欢迎在下方评论,喜欢请分享。

丹桂飘香又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