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集文】重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尔雅集文】重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重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第一小学王丽

【尔雅集文】重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主张个性和谐发展是众所周知的,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我在读师范的时候起,发现了它,就对未来的教师生涯遇到的种种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而感到欣喜若狂,我就憧憬着将这本书当做我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宝典。

当我站在三尺讲台,最初的时候,确实是这样做,逐条对照着来,很快捷,很上手!解决了各种难题!随着事务增多,各种家里的事,学校的事,还有自以为是的经验,职业的倦怠,渐渐的,我的宝典被放置高阁。

一直以来我自认教的尽心,孩子们的成绩也能名列前茅,但是最近我的课堂总让我感到困惑:当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哪些疑问?”教室里没有人吭声,也没有人提出问题。但是在实践练习的环节,他们的表现却是一知半解的。我一直认为把教材讲解的越明白易懂,学生的疑问就会越少,他们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这学期我的课堂采用了“围圈传”的课堂合作策略,学生之间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学生四人小组围圈坐在一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每天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里的条件,我会事先准备合适的课件,图片或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里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

看起来,学生解决应用题很顺利。但是最近教学《大数的认识》时,我发现遇到困难不会思考的孩子越来越多。例如“一个九位数和一个十位数,它们经过四舍或五入是一样大,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深入思考的孩子寥寥无几,大多数的孩子都表示了歉意。(围圈传的合作技能是对他人表示歉意)虽然由思考的学生解了围,我对此还是很不满意的。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解题能力与积极思考密切相关,能力就会走下坡路。

在学校里事务繁忙,没有行动力,周末闲暇,又想起这个问题,在书房转了又转,看到了这本宝典,想再找找策略,果不其然,又被我发现了!原来这是个大多数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在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低段,会被有爱心的老师小心翼翼的保护着,采用各种方式不让他们遇到困难,所以大多数孩子在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思考!那么解决的策略是什么呢?教师只讲解新类型应用题的条件,在讲解中主要依靠学生独立地开展脑力劳动,其目的在于把学生不懂的地方找出来。教师越是能圆满的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对他们的脑力劳动的最终目标就认识得越清楚。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学生独立编写和解答的应用题越多,能增强和发展他们看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就越能深刻建立一种信念,即抽象概念都是以具体事物和它们之间现实存在的联系及相互联系为其根源的。当然,学生的脑力劳动并不总是以发现真理而宣告完成的。但是,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此。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对理解的和不理解的东西的实质有极清晰的认识,使他们感到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安心,而解决这个问题是一种诱人的、饶有兴味的劳动。

重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重现了反映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的先进性像汩汩涌动的趵突泉,总能触动教育的灵魂:让学生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种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是去获取的。靠积极的努力去获得,学生也会非常珍惜它们的。这,才是我想要的课堂!学生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才是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今天把种子播种到极好的土壤里去,却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找到了方法,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循序渐进,让课堂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像一朵千瓣莲,熠熠生辉!而我,张开双臂,静待花开。

图文编辑:谜语人

【尔雅集文】重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