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北京折叠》
在去年的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上,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荣膺雨果奖「中短篇小说奖」。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三体》之后,中国作家再一次获此殊荣。
在《北京折叠》中,22世纪的北京被分为三个空间,在不同的空间里,分门别类住着不同的人,第三空间是底层工人、第二空间是中产白领、第一空间则是当权的管理者,土地每24小时翻转一次,不同空间的人在这片土地上轮流生活。
从严格意义来看,《北京折叠》并算不上科幻,作者只不过在其设定的未来分层空间的背景下进行叙事,文章现实成分偏重,几乎没有任何亮眼的科幻元素。
正因如此,《北京折叠》的获奖存在一些争议,部分人甚至质疑雨果奖评委的动机,认为有损雨果奖的权威性。不过,雨果奖又不是你们家开的,最终解释权本来就归人家所有,人家就算把黑的说成是白的又与你何干!
最近,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似乎让这部不太科幻的科幻蒙上一层浓厚的魔幻色彩,以至于让「北京折叠」瞬间自带敏感词的重大嫌疑,使某些人听起来尤为刺耳。
值此之际,某怀着复杂的心情重读《北京折叠》。重读一本书,就好比重游故地,往往会让你获得新收获。虽然这一次依旧没能给我任何阅读科幻的快感,但小说中有两点却让我感触颇深。
其一,故事的主人公,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冒险去第一空间送信是为了赚一笔钱,以供养女糖糖上好一点的幼儿园,他梦想着糖糖有朝一日能够学会唱歌跳舞,成为一个淑女。现实告诉我们,《北京折叠》其实可以有另一条故事线:
老刀在临行前犹豫不决,突然想到,就算把送糖糖到第二空间的幼儿园又如何?到时可能要和一群家长表演集体脑子进水,拿着自己最亲爱的孩子造最邪恶的谣。这是一件相当令人崩溃的事,不仅让孩子活受罪,自己也左右不是人,还要连累广大同胞想破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去他娘的,幼儿园不读也罢,第一空间老子不去了。《北京折叠》完。
其二,老刀在第一空间偶然听到吴闻与白发老人(管理城市运作的领导)关于垃圾自动化处理的谈话。这暗示着第三空间数量庞大的垃圾工群体将逐渐失去价值,也就失去存在于第三空间的必要性。然后...(此处省略一段话,自行脑补)。
本文是谈论科幻的!本文是谈论科幻的!本文是谈论科幻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此严正声明。
用科幻的眼光看,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或许人工智能很快就会让一部分人连低端都不配,直接沦为无用阶级。现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已经在很多方面都做得比人类好了。君不见,阿尔法狗虐便人类无敌手。
前段时间,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Atlas表演了漂亮的后空翻,令世人为之一惊,纷纷自叹不如。笔者不服,欲挑战之,险以头抢地,遂弃。
在往后展望,全人类都可能由人工智能圈养,这算得上是赡养上帝吧。不过,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可怕的,人类被温水煮青蛙,而机器不断自我进化,直至获取自我意识,轻松毁灭人类(不管你是什么人口)。至此,人类文明卒,机器纪元开启。
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曾预言奇点将在本世纪中叶出现。到时机器智能将开始超越人类智能,并迅速来开差距。对此,我有一点疑义,本世纪中叶我们伟大的祖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在如此重要的时间点作出如此邪恶的预言,真是其心可诛。
最后,顶着被骂人奸的风险说句实话,机器文明确实有着人类文明不可比宁的优越性。比如,它们能上刀山下火海,能适应各种太空环境,到时征服银河系指日可待。
所以,人类文明或许只是一个过渡。人类创造机器,机器接替人类,并手握接力棒走向更远处。当然,我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认为机器是人类的二次进化。
回过头再看,人类的一切罪恶,只不过是汹涌历史洪流中的一段段小插曲。
昨夜辗转难眠,今日胡言乱语,实不知所云。如有雷同,纯属见鬼。
- 小米宣布年度最大优惠 狂送1亿无门槛现金券!
- 还在去韩国?来看看也门的悲惨遭遇,就懂得自己有多蠢!
- 有声版|《在苍茫中传灯》第一章投资策略之重读什么是价值投资
- 下一个郑智应该站出来了
- 毕业想留在澳洲,遵守这五条建议,工作移民不是梦
- 好书精选 | 最轻松愉悦的经典重读
- 看看别人家的学校,现在回去重读大学还来得及吗?
- 郝景芳在《北京折叠》里提了三个问题,现在她要给出答案
- 双十一的直播怎么玩儿:打造个性化的消费场景
- 南京藏着一座免费的“花村”,堪比普罗旺斯,现在去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