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人以房养老:月入6600 想吃啥买啥出门就打的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8旬老人以房养老:月入6600 想吃啥买啥出门就打的》,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喜爱跳舞的杨先生和糜阿姨。





独居的谭阿姨在自己家里。





谭阿姨平日里喜欢养龟。





以房养老项目负责人王甦。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从今年8月起,要把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以房养老”)推广至全国范围。





早在2014年,广州就是国内“以房养老”的首批试点城市。四年来,仅23户33位老人选择以房养老;另有4户老人,正在走相关程序。这些老人最年长的85岁,最年轻的61岁。选择以房养老的老年人不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也不高,试点4年,全国仅有一家。





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广州参与以房养老的老人。“以房养老”后,老人们的晚年多了一笔“养老金”,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独居老人以房养老





一周饮三次茶养龟为乐





70岁的谭阿姨住在越秀南一幢正对着东濠涌高架的老楼梯楼里。屋子在5楼,面积不到32平方米,楼龄近30年。平时她几乎佝偻着背,一步一步攀上5楼,到了家门口,早已气喘吁吁。





她也曾担忧被骗





谭阿姨做“以房养老”反向抵押已经两年。她30多岁离婚后一直单身,没有子女,“上山下乡”回广州后,在珠江钢琴厂找到一份工作。上世纪80年正逢改革开放春风,谭阿姨辞职“下海”,做服装买卖。





上世纪90年代,谭阿姨花了16万余元,买下了这套住房。因为早离开单位,谭阿姨只能自行购买社保、医保。2000年左右,她一次性补缴了4万多元社保,开始每个月有养老金领。“当时补缴的社保,就是按最低的那一档缴的,因此每个月能领的养老金也是最低的。”谭阿姨说。





随着年龄增长,长年独居的谭阿姨越来越担忧养老。她的亲戚多在香港和佛山,虽然年轻时攒下一点积蓄,但那些钱都防着以后生病。每个月2000元多一点的退休金,让她的生活变得非常拮据。谭阿姨怕热,几乎一到中午就开空调直到第二天早上,每个月水电燃气花费加一起差不多500元,剩下1500元,应付一日三餐,她连衣服都不舍得买;房屋西晒,她不舍得买窗帘,直接用墙纸、报纸糊在玻璃上。





幸福人寿广东分公司以房养老项目负责人王甦说,至今还记得谭阿姨做“以房养老”时的情景,“来了三四次,每次问得详细,但一直没下决心,总担心受骗上当。”





病时无人照料决心“抵押”





谭阿姨当时迫切希望手头宽裕一点。她曾准备将房子卖了再租房住,但发现行不通,“房子正对着东濠涌高架,有些吵,很多看房的人因此压价;搬家大事一个人根本料理不了;房东也不愿意租,他们怕我有个三长两短,‘弄脏’了房子”。





于是,谭阿姨想“以房养老”,“在《广州日报》上看到的消息,于是就让闺蜜的儿子帮忙在网上查保险公司地址,之后我去了解情况。当时保险公司告诉我,把房产抵押后,我还可以继续住,也可以把房子租出去,每个月还能收到养老金,直到百年归老,无论领的养老金是不是超过了房子价值,生前不用偿还保险公司一分钱。我去世后,房子就会被拿去拍卖,如果总价超过了我领的养老金和利息,继承人还能拿走剩余部分,如果没超过,继承人也不用出钱。”





但谭阿姨回来商量,闺蜜就劝她不要做,“房子抵押出去虽然每个月都有养老金,要再想收回来,必须要把保险公司的本金和利息都还上,他们收的利息是以年复利计算的,到时候利息不是小数目,照这样,还不如把房子卖掉划算。”





几次三番,谭阿姨游移不定,直到一场大病,让她卧床不起。王甦告诉记者,谭阿姨当时躺在床上联系了香港、佛山等地的亲戚,每个人都向她表示了慰问,但要实地照顾她,却没人做到。最后还是闺蜜及其儿子照顾了她。





由此,谭阿姨下定决心办“以房养老”。





每月多1800元养老金





2015年,经过第三方评估公司评估,谭阿姨的这套房屋估值72万元,这是目前广州参与“以房养老”反向抵押中房屋估值最低的一套。





当年11月,刚过68岁生日的谭阿姨正式签下协议,从此每月从保险公司获得1800多元养老金,直到百年归老。同时谭阿姨还决定,若去世后房屋拍卖价格超过其养老金及利息之和,剩余的钱归闺蜜儿子所有。“上午签完协议,下午就去了公证处公证。”谭阿姨说。





如今,谭阿姨的退休金涨到2700元,加上保险公司给的1800元,经济上宽裕很多,“我现在每星期去茶楼跟老朋友喝三次茶,养养乌龟,不像以前那样拮据。”





一个月1800元,一年差不多22000元,谭阿姨一度纠结于“我要活到100岁才够本”的问题,但如今她挥了挥手,“我已经70岁,想那么多干吗?至少现在,每一天生活质量提高,活得比以前开心了。”现在有钱可以在省内旅游。今年3月,保险公司还邀请她坐游轮去马尼拉玩。





谭阿姨说,未来等她身体更差,就考虑住进养老院,将自己的房屋出租,“这样一个月,又能增加2000元租金,加上原来两笔费用,住养老院应该够了。”





八旬老夫妇





希望手头更宽裕一些





家住越秀区福今路的杨先生和糜阿姨,是广东省气象局的退休员工,杨先生82岁,糜阿姨83岁,两人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杨先生是武汉人,糜阿姨是江苏无锡人,两人在北京上大学时是同班同学,毕业后,两人都被分配到省气象局,在杨先生26岁时,两人结为了夫妻。





老两口非常喜欢舞蹈,获奖无数,退休后去了广州一所老年大学教跳舞,两人的退休工资都很高,在福今路有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楼龄差不多30年。





后来,因为老年大学对教师的年龄有限制,老两口便只能从教师岗位上再次退休。由于唯一的女儿已经外嫁到了东莞,房屋对于老夫妻并不十分重要,“对于未来的生活,我们希望手头上能更宽裕一点,以备不时之需,女儿、女婿的工作非常好,非常独立,对我们这套房子看得也不重,因此听说我们有以房养老的想法后,非常支持。”





“我们拿养老金已经快两年了,每个月有15000多元的收入。我们是整个广州以房养老的第9户老人。因为有了这笔收入,这几年我们也去过韩国、印尼等几个国家旅游。”杨先生说,他们的房子评估价格约380万元,“我们当时办手续时,整个工序都非常严谨,不仅女儿、女婿要到场,他们还全程拍照、录音。”





杨先生说,老伴常年患有糖尿病,因此他想帮老伴多买一点保健品,让老伴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83岁陈叔





以房养老后出门就打的





83岁的陈叔如今一改消费时的束手束脚,养老院和家轮流住,想吃啥买啥,不想做饭就去茶楼饮茶,腿脚不便出行直接打的。2017年11月,陈叔选择以房养老,这让他的生活方式变了模样。





以往,每月4000多元退休金,除去生活费,还要医药费,有时看病一次就要五六百元,这点退休金根本不够用。陈叔的独子又定居美国,自顾不暇。他看到有关以房养老的报道后,动了心思。从2016年动心思,到正式签约,陈叔跑了承保公司七八次,唯恐上当受骗,最终才拍板参保。47平方米的房子,换来了老人每月66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这样一来,儿子也不用寄钱给我了,他轻松了,我也轻松了,现在的生活方便多了。”





对话





试点4年33人“尝鲜”





广州日报:目前广州老人以房养老参与度如何?





王甦:目前广州共有23户33位老人选择以房养老。其中失独家庭2户4人;孤寡(终身未婚、离异或丧偶无子女)的6户6人;丁克的2户4人;丧偶、离异有子女的7户7人;有子女的6户12人。截至7月31日,全国范围是累计签约201单(141户),承保139单(99户)。





广州参与以房养老的老人年龄从60岁到85岁都有,我们要求老人对房屋有独立产权,保险期限为终生。老年人需要签署投保单、抵押合同、补充协议,且须指定继承人并进行公证,继承人可以为子女、亲友、其他个人或机构等。老人百年之后,其继承人享有优先赎回权,可以选择偿还保险公司相关费用赎回房屋;如继承人不选择赎回,则保险公司对房产再进行处置,处置所得优先偿还保险公司相关费用,如有剩余归属继承人。





广州日报:目前市场参与度,符合公司的预期吗?





王甦:以房养老是新兴事物,公众的认识需要过程。我在2014年做市场调研时,原本以为客户群体应该是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比较爱接受新兴事物的老人,但调研后我们才发现,失独家庭、贫困老人、空巢老人反而更关注“以房养老”。





广州日报:卖房去租房、买养老公寓等选择似乎比以房养老更划算,你怎么看?





王甦:老年人租房有一定的困难,广东人讲究“吉屋招租”,我有很多亲身的遭遇。一个同事的母亲在同事家附近租房,但不到半年就被房东赶出来,就因为他们怕老人在屋子里有三长两短。我也去考察过老年公寓,但发现公寓里面都是老人,即使是照顾他们的人,都是四五十岁的老阿姨。居住环境应该有老有小,老年人该和年轻人在一起,朝气蓬勃,否则容易在心理上感到压抑,而以房养老,能让老人住在原先住所,生活在熟悉环境,还多了一笔收入。





广州日报:房屋产权年限是70年,在以房养老中,是否会遭遇阻力?“以房养老”的养老金,金额固定,一旦遭遇货币贬值,房屋升值,要想修改养老金金额,老人就必须先偿还本息,怎么应对这些问题?





王甦:70年产权问题,物权法自动续期能出台落地细则,我们充满期待。以房养老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细化和法律完善配套,产品丰富供给,相信以房养老会走得更快更远。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原标题:他们选择“以房养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