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捷径消亡史(15)

捷径和机会并没有消亡,但是它的门槛越来越高。

赶上从80年代开始的“下海潮”需要的是胆大和“坏运气”——当时的一些商人恰恰是无法进入体制内端铁饭碗的社会边缘人士:返乡无业知青、游手好闲的顽主甚至是劳改人员。

在股票这轮机会中,至少从表面来看,这不是一个需要大量资本和复杂操作能力的游戏:开一个账户,放一些钱,或直接交给机构投资者打理,省事省时。但由于中国股市牛短熊长,股票投资对大多数没时间花精力深刻研究的人来说实际上不构成真正的机会。

进入1998年房改之后20年的“房产涨价期”,是这些年来对普通人来说真正值得上的牌桌。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在房改之后第一个10年就涨了6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4万亿刺激政策和此后的两轮放水再次刺激一二线城市房价在2009年、2012年、2014-2016年3次大涨,烈火烹油。

但这个真正最有回报的“捷径”,或者说最能保住现有生活水平不倒退的手段,门槛也最高。不管在哪个时间点入场,都需要在当时有一定的家庭资产储备,还需要对复杂变换的政策深度理解,在最初的几年里,还要克服借钱买房的心理障碍——这在当时已是很高的认知要求。近年来,认知虽然跟上了,但随着房价后知后觉涨到了高不可攀的位置,大多数工资跟不上通胀的家庭,也只能望房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