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峥嵘: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思考( 九 )

中国与日、欧的有限度合作,出发点是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维护对大家都有利的多边体制。这不是排斥美国,而是把美国拉回多边群。这与美国的合纵排斥中国的意图不同。

中美欧日围绕经贸新秩序的博弈刚刚展开。欧日先声夺人,于7月18日签署协定,建成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相互实施接近零关税。虽然很多具体内容的落实还需漫长的等待,但这也加强了中国推动周边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的紧迫性。

中国可以周边为依托进一步拓展亚洲市场。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7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称,2016年亚洲区域内贸易份额由2010至2015年的平均55.9%增长至57.3%,创历史新高。2016年,尽管亚洲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下降6%,但该地区内部的外国直接投资在绝对值上有所增长,达到2720亿美元;区域内外国直接投资在该地区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从2015年的48%上升至55%。强劲的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发挥着缓冲作用,可以减轻美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包含了大量从亚洲各个国家进口的配件,比如韩国的显像面板、马来西亚的零部件、日本的零部件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一些资源性产品,这些配件都在中国组装之后出口到美国。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将打击整个亚洲产业链,中国的利益与区域国家利益是绑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