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大运河全域旅游性通航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专家建议大运河全域旅游性通航》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专家建议大运河全域旅游性通航





本报讯(记者 陈雪柠)团队13人,历时15天,横跨四省两市,行车2300多公里,走访调研博物馆、码头、大运河遗址20余处……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上,智库联盟调研组集中发布了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现状的总报告和多份专题报告。专家建议,应加强对京津冀非通航段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和江浙鲁通航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保护利用,探索在2030年实现大运河全流域旅游性通航。





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从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6月23日,调研组从北京通州出发,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两市的21座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就大运河文化带发展趋势以及沿线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定位、目标和实现路径进行评估和前瞻。





作为大运河的北起点,北京段大运河全长82公里,主要流经通州区,区内运河全长44.4公里。“通州区运河河道目前以景观观赏功能为主,规划实现部分区域内客运通航,整体规划思路着重于人本精神与城河交融。基础设施保护复建工作着眼于保留本土风味,恢复还原运河历史景观,运河基础设施总体规划较为清晰明确。”在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看来,沿线基础设施的保护和利用对探索大运河通航段通航体量的增加、非通航段阶段性通航和大运河全线通航具有战略性意义,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以江苏淮安为例,近3年运河平均总运量达到2.9亿吨,相当于同时期沪宁高速运输量的两倍、接近京沪铁路运量的5倍。





“水资源充足是满足航运所需基本水量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需处理好已建桥梁的拆除和改造、现有闸坝限制、配套道路建设等问题。”智库联盟建议,在非通航区,将通航目标提上议程,建立可行性时间规划方案并尽快着手实施;在通航区,持续为水路物流运输等经济功能强化硬件,探索建立智慧航道。最终力争在2030年实现大运河全流域旅游性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