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为何不见忙“双抢”?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村里为何不见忙“双抢”?》,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新华社南昌7月18日电(秦宏、熊家林)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抢收早稻,抢种晚稻……这是往年夏天田间地头常见的“双抢”繁忙场景。然而,记者近日在南方产粮大省江西采访发现,今年的“双抢”却显得“平静”。





七月上旬,记者来到江西省吉水县文峰镇井头村的村口,村支书王必顺指着停在道路两边的大型收割机,笑着介绍说:“还数它们功劳大,村里共有3500多亩田,已经收割了近三分之二,所以田间农忙的人不多。”





沿着王必顺指的方向看过去,记者看到运载着收割机的货车挂着“苏”或“皖”等非江西本地的牌照。农户们口中常提及的“稻客”,就是驾驶这些机器提供收割业务的服务群体。王必顺介绍,今年村子这样的收割机来了50多部,社会化服务大大减轻了种田的人力投入。





收割机驶过,王必顺家的田地露出齐刷刷的短稻秆,收割机侧面的出口泉涌般吐出颗粒饱满的金黄稻谷。王必顺站在田埂上,麻利地把填满稻谷的麻袋扎好封口。他说,过去为了避开七月中旬的高温,往往早上三四点钟就背着镰刀起床收割。如今“稻客”们在村里有固定的服务点,一个电话就能联系到他们来田间帮忙。





在吉水县另一个乡镇,记者遇到坐在门口悠闲地吃着西瓜的农户徐小军。在被问及怎么没去地里忙农活,也没忙着晒谷子时,他笑着说:“我在地头割完谷子就直接卖给粮食经纪人拖去烘干厂,很方便。”





徐小军说,过去持续一个月左右才会结束的“双抢”,如今从收割到栽种一般半个月就能完成。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所需劳力少了,不需要把亲戚们都叫回家帮忙。





不少农民从两季稻改种单季稻,也告别了“双抢”的繁忙。江西省高安市豪花村被稻子染得黄灿灿的,50岁的村民胡水明兄弟两人承包了上百亩田地,其中一半是单季稻。胡水明从收割机上下来,擦了擦汗说:“过去种田看亩产,亩产多的品种就是好稻子。现在优质粮价格高、容易卖,农户也不像以前种粮只注重产量而不看质量。”





江西省吉水县农业局局长叶太说,随着水稻种植规模化、机械化程度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稳步发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农户们种田的理念发生了变化,种田的方式也在转变。追求品质的“市场粮”越来越被重视,机器逐渐替代人力,农户们不忙“双抢”也能种出丰收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