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松:防控经济下行风险 推动全面复苏
王孝松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017年8月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开发增速等基本运行指标全面回落,一些指标的增速到达年内最低值。在经历了半年以上的企稳增长过程之后,中国宏观经济蕴含着下行风险。但细分指标表明,中国各行业的发展结构趋于优化,消费品零售业出现新的增长点;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表明,中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企稳向好的发展区间。未来,政府需要注重地区发展平衡、关键产业的引导与调控,以及提升对外开放格局,从而有效应对下行风险,推动宏观经济的全面复苏。
一、基本面运行平稳但蕴含下行风险
8月份工业增加值数据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首先,无论是从细分门类、行业,还是产品进行考察,工业增加值均呈现出全面增长的态势。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率均超过10%,这些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增长迅猛,表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结构趋于优化,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逐渐明朗。
第二,地区分化十分明显,东北地区仍然面临着增速缓慢的状况。8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5.4%,中部地区增长7.4%,西部地区增长4.0%,东北地区增长2.2%。实际上,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增长率已经有所放缓,而东北地区增长率达到年内最高点,但仍然远落后于其他三个地区的增长率,这表现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全面振兴东北的任务十分艰巨。
8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表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全面回落。1月份-8月份,三大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均比1月份-7月份的增速有所下降;东、中、西部地区投资额实现增长,但增速均有所下降,而东北地区投资额继续同比下降;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幅回落,而外资企业和港澳台商企业投资额则同比下降,外资企业降幅甚至有所扩大;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投资,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出现下降趋势。
其次,几个关键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提高,表明经济基本面仍将持续企稳向好。尽管工业投资整体回落,但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6%,增速提高了1个百分点。水热气电投资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该行业投资增幅提高,表明企业开工率足、企业家信心饱满。另一方面,尽管基础设施投资整体回落,但水利管理业、道路运输业和铁路运输业的增速有所提高。水利和运输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部门,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速提高,意味着中国经济并未偏离整体上行的轨道。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8%,增速比1-7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且达到2017年的峰值。各种来源到位资金的变动趋势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增幅较大、增速提高,而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则同比下降。2017年以来,到位资金同比增速持续上升,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较为强劲的动力基础,但目前在吸引外资方面,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困难,未来还需从多方面入手利用好外资。
8月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呈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8月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成为近半年以来的最低值,且低于2016年的诸多年份。这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产生的效应未能有效传导到下游消费领域,加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共同导致了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
第二,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无论是8月份当月,还是1月份-8月份累计,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乡村居民的购买能力在逐渐加强,如果未来政府能加大力量实施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举措,乡村消费将成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网上零售额迅猛增长,网络购物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未来,对网上零售业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约束,使其为拉动居民消费贡献更大的力量,将是政府从需求端发力、推动全面复苏的重要一环。
二、价格指数持续温和上涨
从8月份CPI数据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首先,近一年来,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2016年8月份至2017年8月份,同比和环比增长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66。而且,自2017年2月份以来,两个增长率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表明中国宏观经济正在逐步摆脱通缩压力和低迷状态。
其次,医疗保健价格同比和环比增长率均处于前列,表现出居民消费层次提升的趋势: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拉动了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这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积累和近期经济企稳向好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食品烟酒环比价格增幅明显,体现出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仍然很大,其供给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很强。为保证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政府还需加强各类食品的储备管理和生产领域的调控。
8月份的PPI数据呈现出如下值得关注的特征。
首先,P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生产资料价格。2017年1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增长9.1%,2月份、3月份的涨幅更是超过了10%。而生活资料价格的同比涨幅均低于1% ,一直低于同期的CPI涨幅。这表明,摆脱通缩的动力可能主要来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直接造成了上游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而上游价格向下游价格的传导并不畅通,表明居民需求仍然疲软,全面回暖还需要同时对需求侧进行改善。
其次,生活资料价格同CPI的环比变动较为一致,但同比变动关联性很低,表明居民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变动趋势存在差异。与此同时,这两个价格指数的增长幅度较为温和,短期内不会出现物价快速上涨、居民负担迅速上升的状况。
三、景气指数表明各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进行分项考察,可以发现8月份的PMI具有如下值得关注的特征。
首先,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的PMI分别为52.8%和51%,而小型企业PMI为49.1%,尽管环比上升了0.2个百分点,但仍反映出小型企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未来,小型、乃至微型企业将承担吸纳大量就业的重要任务,建立起更加有利于小微企业成长的环境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进口指数为51.4%,达到了2017年最高点。进口的繁荣意味着国内市场需求稳定,无论进口产品用于中间投入,还是用于最终消费,都展现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第三,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5.3%和57.4%,均攀升至2017年最高点,且二者差值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3%,环比下降。这些指标从另一个视角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了显著效应,特别是在“去库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呈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建筑业景气度高位回落,但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的信心较为坚定。8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0%,环比下跌4.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极端恶劣天气导致建筑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放缓,这表明天气等自然因素会在短期显著影响建筑业、乃至非制造业整体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环比上升,表明建筑业仍然担负着吸纳就业的重任,也反映出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仍具有较强信心。
第二,服务业整体扩张速度放缓,但呈现出结构优化的态势。8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6%,环比下降,意味着服务业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分行业来看,技术含量高、经营难度大的服务行业快速扩张,表明近期服务业发展的结构不断优化、居民对高端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
第三,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环比下降了3.1%。纵观2016年8月份以来的该指数,最大值为52.1%,最小值为46.4%;在13个月中,只有4个月的指数高于50%,表明中国非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较为薄弱。未来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时需要重视非制造业发展,努力培育竞争优势、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人大国发院坚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着眼于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
- CCTV-2《经济半小时》新时代里访乡村:赤水种下“仙草”去穷根
- 头条|第十届新媒体节年度盛典暨新金融新媒体新经济大会
- #炳哥经济学临考密押DAY1#微观计算题考点大盘点(上)
- 从全面开放看中国经济新格局
- 双语泛读 |《经济学人》:机器人护工
- 宁波银行深耕普惠金融 探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
- 特朗普感谢普京在记者会上“点赞”美国经济
- 综述:越南今年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亮点
- 江背镇召开冬春季防病工作部署会暨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会
- 经济发展|发改委副秘书长:明年经济发展不会出现大起大落